导语:端妃几乎是整部剧中最聪明睿智的女人了,一切都看得那么透彻通明。懂得什么时候该抓住机会为自己报仇,什么时候该挺身而出让自己利益最大化,什么时候又该抽身而退,遁身隐形了;她在宫中进退得宜、张弛有度、在宫斗技巧上,可谓是游刃有余。
也正因她的聪明睿智,所以,最后才选择了与甄嬛“隔离绝交”。即便不绝交,也要与甄嬛保持一定“安全距离”,此人不可亲近!否则,以甄嬛的个性缺陷,稍微有点“矛盾摩擦”,她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通过端妃这些年对甄嬛的观察发现:这个女人不但心狠手辣腹黑阴毒,而且,心胸狭窄睚眦必报。最令人恐怖的是:一旦与甄嬛结怨者,这个女人就会咬定了对方不撒口,直至赶尽杀绝!
1、甄嬛谋杀第一个对象是余莺儿。
当时的甄嬛还只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按说,正是满怀纯良,天真烂漫的时候,然而,她对于试图加害她的余莺儿,可谓是手段阴毒毫不留情。
余莺儿原本也是被华妃利用的一颗棋子,在加害甄嬛失败后,被皇帝降罪,囚禁冷宫,终终身监禁。
按现在的话说,叫“无期徒刑”。余莺儿犯的是杀人未遂罪,皇帝这个惩罚也算合情合理,量刑适当。
然而,甄嬛却并不满足于此,甄嬛想要的是“命”,不但要余莺儿的命,就连同被她指派的帮凶——宫女花翠和太监小印子,也一并处死。
甄嬛见皇帝手下留情,内心不满,便主动来找皇上揭发余莺儿那日在依梅园冒充自己的事,潜台词是:余莺儿犯了欺君大罪,必须死!
果然,君威不可欺,皇帝听罢甄嬛的后续举报,龙颜大怒,立刻把余莺儿赐自尽了。
如果不是甄嬛的补刀,余莺儿只是个“无期徒刑”,通过甄嬛一补刀,余莺儿立刻就成了“死刑,立即执行。”
其实,这件事说到底,也无非是后宫的争风吃醋,相互陷害。这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况且,余莺儿也只是受人利用,罪不至死,甄嬛何苦要赶尽杀绝,非要她的性命呢?
2、甄嬛的狠毒并不局限与此,杀戮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甄嬛更可怕,在华妃已经沦为阶下囚的前提下,甄嬛还要痛打落水狗,后续补刀。她主动来到关押华妃的冷宫囚室,要夺走华妃最后一缕人生希望。
她要给华妃诛心——让华妃自己“生无可恋、万念俱灰”。甄嬛把皇帝怎么算计华妃的事实一一相告,华妃绝望悲愤之下,碰墙而亡。
有句话叫“物伤其类、兔死狐悲。”华妃也是皇帝的女人,她们原本就是同一类人,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华妃有罪,现在已经承担了她所有的罪,并且,已经被皇帝下令赐死了。
此时此刻,你又何必再让她到死不甘心、芳魂含嗔怨呢?为何不能让她带着一点点自欺欺人的欣慰和希望死去呢?
不仅是华妃的死,包括后来安陵容的死,宜修的死、富察贵人的死,都是由甄嬛亲自出面“诛心了结的”,甄嬛会把人家最后的一线生存意念掐灭,让对方死于“生无可恋”。
不仅是宜修、安陵容、华妃、余莺儿,富察贵人,被甄嬛赶尽杀绝的还有丽嫔、祺贵人,甚至包括曾经帮助过她的叶澜依。
大家或许会以为叶澜依是死于对果郡王的“殉情”。其实不然,蝼蚁尚且贪生,叶澜依倘若真的放不下果郡王,早在侍奉皇帝以前就让自己“殉情了”,何必委身与皇帝那么久?由此可见,叶澜依其实还是愿意活着的。
只是,在皇帝和果郡王死后,大权落在了甄嬛手里,既然甄嬛已经知道“她叶澜依知道的太多了,留着始终是隐患。”还会轻易放过她吗?不如让她“自动为果郡王殉情更妥当一些。”
众所周知,甄嬛最擅长的就是“诛心”,所以,在叶澜依自杀之前,必定已经听甄嬛“说了什么。”
更何况,叶澜依深爱果郡王,是甄嬛的实力情敌,那甄嬛怎么会容得下一个情敌时刻晃悠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经过甄嬛之手死去的女人不计其数,这正是令端妃胆寒心惊的所在。甄嬛这个女人得罪不起,也惹不起,稍微不慎,就会被她算计的死无葬身之地,甚至惨如华妃、琪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