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八卦 > 新闻正文

国产网剧终究难逃“烂尾”的命运吗?

半个月前,我给大家聊过一部国产网剧《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分享了我一口气连看8集的体验。很多小伙伴在我的安利下,也开始追了这部剧。

本周三,剧集的超前点播已经更新完毕。

从豆瓣48小时内分数回落的情况能看出来,很多人对最后四集的剧情走向不太满意,就此给它打上了“烂尾”的标签。

其实上次安利过后,我一直在追《做朋友》,还包了会员买了超前点播,豆瓣上的小组讨论也连着看了半个月。

在我看来,《做朋友》的掉分,还真不是用一个“烂尾”就能说清楚,所以今天趁着剧集完结,再跟大家好好聊聊。

实在介意剧透的小伙伴们,可以翻到最后点个“在看”,看完结局再回来转转。

《做朋友》的故事,讲的是一对母女在一次吵架过后,女儿穿越到了1999年,阴差阳错地和年轻的妈妈成了同学,度过了一段有笑有泪的时光,以一种童话般的方式,见证了妈妈的青春岁月。

17岁的妈妈(左)和女儿(右)

不过从第2集开始,故事就围绕“东北校园爱情故事”的主题展开。

女儿李进步和“球神”段霄组成了“独步凌霄”cp,每天卖力地撒着狗粮;

妈妈李青桐则与校霸(陈君何)和学霸(吴智勋)形成了“志桐道何”三角修罗场,牵着剧迷在学霸和校霸之间反复横跳,一步步铺垫“谁才是女主亲爸”的悬念。

这部剧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打破了东北话与青春校园剧间的壁垒,用搞笑浪漫的方式证明,方言剧也能拍成校园小清新。

剧中的“土味情话小王子&盯妻狂魔”段霄,承担了大部分的甜宠戏,人设就是一个百年不遇的绝世好男友。

什么“我就当你一个人的神”,“我当你的极光,帮你实现所有愿望”,“我要和大花谈恋爱”,“咱俩早晚都得谈”,“我段霄就要做李进步的男朋友”……光是这些高光对白,就能单独出一本《东北情话秘籍》。

相比之下,剧中的校霸陈君何虽然经常掉链子,但他动不动就冒出的“陈三岁式傻话”,也能唤起每个人的初恋记忆——我们都曾经一边深爱一边嫉妒,却总是在关键时刻不懂表达。

在剧中那个社交网络尚未普及、小灵通和手机并存、追剧全靠电视的1999年,“我俩拉手了”就是坐实恋情萌芽的唯一标准。

《做朋友》另外一个值得表扬的点,是剧中的人物设定并不是甜宠剧里高富帅、白富美的套路,从主角到配角都没有光环,他们学习、恋爱、比赛、打工,处处透着普通人的“垮”。

尤其是配角们,个个层次丰富、性格鲜明多样,弹幕里刷屏的“我妈也这样”、“我爸也一样”、“我也有八蛋这样的同学”,就足以证明本剧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成功之处。

姥姥生气后把全家人骂了一遍

不过在我看来,《做朋友》最突出的优势,是整部剧的故事起点,源于母女间的代际矛盾。

第1集花了不少篇幅,呈现了李青桐和李进步这对母女的代沟。

女儿责怪妈妈爱慕虚荣、出尔反尔,全然不顾她的感受,隐瞒生父的真相;

妈妈则反驳女儿只看到自己,从未替她着想,不知道一个单身母亲的生活有多不易。

就像我在前一篇文章里说的,这个开局已经足以预见,后面的穿越剧情就是要为母女的和解服务。

这也是我当时看好这部剧的主要原因,毕竟在超现实甜宠网剧泛滥的当下,能够找到一部生活气息浓厚的青春剧,已经实属不易。

在前半程的故事里,《做朋友》就围绕“母女和解”这个主题展开。

每集开头一个“闪回小剧场”,展现李进步成长过程中,与母亲之间的日常。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的梗,就来源于此。

在女儿的视角中,中年李青桐是个喜欢自作主张的监护人,看上去在拼命为女儿的学业、生活而奔波,但总是缺席重要的家长会、女儿生日和各种节日,似乎也并不在乎女儿的喜好。

正因为大结局有太多不尽人意,《做朋友》的豆瓣小组还沦为了大型开麦现场,站在不同立场的网友们,都试图说服对方。

这样的争论其实也正说明了观众对于本剧的热爱和期望,但是我觉得,实在没有必要因为结尾不够圆满,就去豆瓣怒打一星。

因为即便剧中的bug确实不少,但依旧瑕不掩瑜,故事里透着真情实感和怀旧气息,也是青春题材的一次全新尝试,称得上是今年国产网剧中最值得关注的作品之一。

正因为有主创人员在零下30度的冰雪松花江上卖命,我们才有机会见证,青春剧也可以用大碴子味儿表达最纯真的爱意。

幸好剧组面试了将近700人,我们才有机会看到,几位新人演员的全力以赴,以及配角演员的画龙点睛。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