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青春又来了。这一次,以斯帖余(Esther Yu)作为青年助手重返舞台,梳理辫发,穿上制服,让梦叔回到被“小井座”痛打的年代。
但是,由于今年的青春是在河北廊坊录制的,而廊坊目前还处于闭关锁国时期,以斯帖余录制节目后不加隔离地返回上海的行为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不过话说回来,粉丝投真金白银之后,一直受到一群人关注的9团,出道快一年了。他们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妇女团体的困境
2018年,号称中国女团第一年,创造了101的火热,整个夏天都沉浸在香粉少女的空气里。后来偶像出道越来越多,市场逐渐饱和,女团也面临突破性的问题。
虽然去年的青春在lisa KUN等热门导师的帮助下从一开始就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后期成员的话题度仍然很高,但出道后的表现却无法避免越来越低。
既然是音乐组,最重要的就是作品和舞台。九城出道至今,依然没有音乐巨作。两张专辑质量都很差,评分只有6分。水平被质疑,连粉丝都不买。
舞台上难得聚一聚,华语乐坛没落,没有韩国日本那样成熟的演唱平台,歌舞女团缺乏曝光机会。大部分活动都是在网上举行,成员们也在陆续转型拍戏,留在综艺里面发展。群体中个人资源分裂感很强,9个成员有4个独立的工作室。结果有些路人连团里的成员都不记得了。
限制是9的另一个主要缺点。国内每年都有类似的选秀节目推出,观众已经感受到了视觉疲劳。同时也有硬糖女生争抢,看的中性风格比妹子风格多,不涉猎更多保持新鲜感的可能性。硬糖女孩和9号最后都只是粉丝的狂欢。
这不仅仅是9的组合的问题。今年是韩国101系列选秀引入的第四年。前有百分之九,后有火箭少女。这些组合没有一个能在出道一年内保持较高的群体人气,出道是巅峰。韩国选秀模式水土不服吗?还是中国的娱乐环境不适合偶像生存?我们可能会在偶像的进化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日本偶像
日本女团注重培养系,追求自然感,可爱的舞台风格透露出饱满的活力,让人不自觉地被活跃活泼的气氛所感动。在压抑焦虑的日本社会,很多人选择去看女团演出来放松心情。
年轻的成员也是日本女性群体的特点,这与日本社会成年男性对少女文化的追求有关。在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对清纯美丽舞者的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日本男人对女性贞洁、纯洁、近乎变态的向往。但也有男性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成年女性太过强势,无法与她们交流,于是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女孩”偶像,在偶像化的过程中心理会得到安慰和满足。
桥本环奈,一个美丽的日本女孩,原本是福冈县当地偶像团体“DVL牧师”的成员,平均年龄13岁。她在一次公演中被粉丝抓住,上传到网上迅速走红,被誉为“千年一遇的奇迹”。
日本最著名的女团制作人秋元康认为,偶像不一定要完美无所不能,只需要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即可。偶像的意义在于善良和真实。有缺点的女生可以在舞台上做自己,这也影响了一代日本人的审美。
西野七濑是乃木坂46的顶级城市。颧骨高,鼻子不够精致。同时还伴随着嘴微微凸出的问题。好在头部比例小不错,纯色底色结合一点媚骨,利用女友氛围成功超车曲线。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蓬勃腾飞,电视的普及也催生了更加多元化的节目,其中有一个娱乐节目叫《STAR!诞生》,半个世纪后的内容竞赛体系与《创造101》相似。唱歌选周冠军,然后比赛选季冠军,成为季冠军也意味着有出道的资格。
第一种组合叫“花式初中生”,意思是像花一样青春动人,定位是清纯甜美。这三名成员是樱田淳子、森喜朗和被称为“日本初恋”的山口百惠。其中,日本媒体首次采用偶像的概念。
70年代末,日本第一个真正的女性群体粉红女士也是从这个节目中走出来的。他们走的是性感俏皮的路线,在人气巅峰的唱片、主持人、电视剧中都可以看到,也为后来的偶像模式奠定了一定的雏形。
20世纪80年代是日本偶像发展的井喷期,诞生了一批耀眼的昭和少女偶像,其中最著名的是松田圣子和中森明菜。
松田圣子和中森是名菜,一个清凉爽口,一个清凉梦幻。
1985年,秋元康策划了综艺节目《黄昏喵喵》,招募了大量业余女孩,并选择和建立了少女偶像团体“小猫俱乐部”。创新性引入毕业制度,成员会定期毕业,并会更换,以保证作品集的生命力。
木村拓哉的妻子工藤静香也来自小猫俱乐部,但工藤静香在组合中的表现并不突出,后期逐渐走红。
小猫俱乐部可以说是第一次尝试培养偶像。不像强大的少女偶像中森名菜,猫社成员唱歌跑调,跳舞跑调。他们是班上最普通的女生
,满怀着演艺梦想站在舞台上,再一步步地向偶像之路前进,而粉丝们会见证她们的努力,泪水,和蜕变。这种偶像模式一般时间跨度较长,粉丝的参与性更高,粉丝粘度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后来我国的tfboys也是借鉴这种模式,粉丝很大一部分都是长情的妈妈粉,毕竟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其忠心度不是一般的流量团体可以动摇的。
2005年,秋元康再次重振旗鼓,将养成系偶像的贯彻到底,在宅男聚集的秋叶原地区培养了以“触手可及的偶像”为概念的AKB48。AKB即秋叶原Akihabara的缩写,其后其他各地的姐妹组合也沿用XXX48的模式,统称为48系模式。中国最先的snh48也是其上海姐妹分团,不过后续已从日本总部脱离。
AKB48和小猫俱乐部一样,对女孩们的唱歌舞蹈水平没有要求,而是重在呈现女孩们成长、因粉丝的支持而努力的过程。而粉丝也会产生一种“她在为了我而努力”、“我的女孩需要我”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而这种情感联系最终需要用金钱来体现。
48系模式进行大量的线下剧团公演来积累人气和知名度。同时也衍生了握手券,合影券等商品,只要购买就可以和偶像面对面接触握手合影,偶像团体的商业价值进一步扩大。
每年还会通过举办“总选举”的方式来决定成员们的排名, 排名的次数由粉丝购买的单曲CD多少而决定。排名越靠前的成员来年就会就更多的演出机会,因此为了爱豆们更好的发展,粉丝们会大批砸入金钱。
AKB48作为大型女子团体,前后总人数达五百人,一度成为日本的国民女团。想要脱颖而出并不是简单的依靠颜值。成员们需要打造不同的人设和粉丝进行情感共鸣,最终促成吸粉的目的。
比如AKB前center 前田敦子 出道前就是一个长相普通、个性很害羞的人,但是她作为center之后却在舞台上闪闪发光。这种励志的转变可以鼓舞粉丝,让粉丝觉得那个长相普通、个性害羞但也可以闪耀的人就是自己。
也不乏御姐颜,身材火辣有”娘娘“之称的小嶋阳菜
靠着双马尾出圈的正统偶像渡边麻友。
甚至还有佛系偶像岛崎遥香,她们多样化的特质,都让粉丝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产生认同感。
也从这时起,粉丝们不再仅仅是因为成熟的、专业的音乐作品而喜欢某个团体, 更多的是被爱豆的人设吸引而为其音乐作品买单。
韩国组合
和日本相比,韩国有着一套截然不同的造星机制—练习生模式。历经四代更迭,更加依靠业务水平说话。
韩国的娱乐工业体系有着成熟而严苛的练习生制度,大部分艺人都是经过层层选拔,从练习生做起。热爱唱跳、表演的年轻人们,经过数年的封闭严格训练,将自己提升到出道标准,才能有站到台前的资格。韩国每年都会推出数百个偶像团体,想要在能在乐坛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有动听的作品与出色的舞台表现力。
这也是韩国偶像最标志性的历史功绩——鲜明的音乐、舞蹈和视觉风格,作为K-Pop的一部分,成为了一种超越语言壁垒的、可输出的流行文化样板,背后以工业化的高标准为支撑。韩国目前的音乐水准也走在东亚各国最前,K-Pop的高标准甚至带动了音乐产业其余部分的高水准。
韩国娱乐界倒是很少有过度消费人设的东西,基本还是业务能力说话,音乐质量为先。
但韩式女团的打造模式存在的问题,就是质量虽高,但工业感、模式感过重,从而可复制、迭代较快。韩国娱乐公司如今也开始挖掘更加具有特色的团体。blackpink以其甜酷独立的girl crush定位从同质化市场中突出重围。
韩国组合成员也需要去跑综艺,拍杂志,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给歌曲作宣传保持热度,而在我国就显得有些本末倒置。
看到这,我们就可以知道中国女团的窘境是什么了,国内除了几家大型娱乐公司,几乎没有成熟的练习生团体,更不可能花费数年的精力来打磨基本功。
青春有你的成员很多都是节目临招募前才去学几首歌几段舞。成员们也知道在几个月内速成一个偶像当然是不可能的事,只要带来一定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就是他们的目的,万一能像开盖有奖般真的出道就更好了。
秦牛正威凭一己之力创立reader担当,虽然止步三十五强,但是上这个节目对她来说已经是赢家了,既成功的扭转了前期因绯闻暴跌的口碑,也让更多商家看到这个娱乐圈新人,后期资源更是接踵而来,拍戏上综艺,收获颇丰。
章子怡问为什么大家都想做演员。叔也想问张艺凡,为什么放着舞蹈的路不走,非要做爱豆?
张艺凡和其他半路出家的选手不同,她是真的有舞蹈实力。2017年考入北舞芭蕾系,一米七六的身高,四肢修长,属于老天爷追着喂饭吃的天赋型选手。不少专业人士也表示,如果她肯在舞蹈方面努力,很有可能成为中国芭蕾第一人。可是妹妹偏偏走了流量的路线,节目期间表现差却屡屡得高分c位, 被人抨击偷走了其他成员的出道位,观众缘尽失。
而依靠人设出圈,吸引粉丝,顺利出道的杨超越们,市场却又无法给予她们足够的时间来成长。火箭少女在出道两年内除了卡路里这首歌,再无出圈作品。成员们忙于拍戏,忙于综艺,忙于把当下的人气变现。需要花五六年时间的养成系偶像路子在大陆也是行不通的。
一个偶像组合的评选标准,也能反映出当下这个时代的气息,起码我们能看到The 9,为中国女团创造了更多可能性,不再仅仅是“甜美可爱”、“长发长腿”固有的女团模式,有越来越多不同风格的女孩被证明,具备成为女团成员的资格,或许这就是国产偶像可以发展的方向。
那么,今年即将开播的青春有你3,顶着男团选秀没女团选秀热度大的压力,会为市场输出怎样的血液呢?又会用什么样的标准来撼动我们的固有观念?我们可以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