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被告诫野外的蘑菇不要采,越鲜艳的蘑菇越有毒。一种全身雪白的蘑菇,看起来应该人畜无害还美味吧?看似纯白无瑕,其实这种号称“毁灭天使”的蘑菇才是最致命的一种。吃下这口白蘑菇,你就几乎成了活死人,发病初期也只是普通的腹泻呕吐,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几乎无药可救的活死人。它的毒素直击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造成食用者致死率高达95%。
并不是只有鲜艳的蘑菇才有剧毒每年5月到10月,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阔叶林里会广泛长出一种白色的蘑菇。这种蘑菇和平常的蘑菇不太一样。除了浑身只有单一的白色之外,在菌帽下还长出了菌环、菌托。三个层级分明的菌体结构让人深感诱惑和好奇。这种蘑菇属于鹅膏菌,俗称白毒伞。菌如其名,呈现白色和身藏剧毒都是它的属性。
在对鲜艳蘑菇的提防和恐惧下,白毒伞其实才是所有菌类中毒性最强的大boss。不仅有毒,它的别称“毁灭天使”更是让人闻风丧胆。剧毒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明明深藏剧毒,却以痊愈的表象欺骗了食用者。以至于中毒者轻视毒性作用,耽误了治疗时间,还白白搭上性命。
不就是毒蘑菇,腹泻几次不就熬过去了?还真不是。它的致毒效果独特,食用者往往在好端端的状态下突然就中毒身亡了。在看似无事发生的时候,毒素已经悄悄进入细胞,直接对RNA造成了干扰。于是,维持人体生命最基础的物质蛋白质,就这样面临着它的主人不小心引进的巨大威胁。毒素以破坏遗传物质的手段,对食用者造成致命的打击。
如果踏入这片丛林,也许顿时产生了化身贝爷般英勇探险的冲动。于是尝了尝蘑菇,品味野生的鲜甜口味。但这股莽撞的勇气可来得不是时候。口味鲜甜的蘑菇汤回味无穷,而后患也是无穷的。因为这可是致死率高达95%的致命白毒伞。
毁灭天使并非浪得虚名。它的美味被人类进食的,人类也同时需要承受它释放的一种鹅膏多肽毒素。大约50g的白毒伞就可以毒死一个50公斤的成年人。而极具诱惑力的外表、掩饰性强的剧烈毒性是它的保护色。这也造就了一桩桩人们食用后中毒的新闻。
广东大多数时候气候温暖湿润,也成了100多种毒蘑菇广泛繁殖的温床。从2000年以来,超过300人因为毒蘑菇而中毒。而毒性剧烈以至死亡的案例,就不下45起。其中的头号杀手白毒伞,就占了这里面的95%。也就是说大多数毒蘑菇不会造成死亡,而造成死亡的基本都是白毒伞下的毒手。
通常误食毒蘑菇引发的腹泻、呕吐等常规症状,白毒伞自然不会少。部分毒蘑菇对人引起的致幻作用,白毒伞也都占了。而白毒伞的毒性作用还远不止这么简单。在饱食一顿鲜美的白毒伞菌锅大餐之后,等待着人们的是痛苦、煎熬,更是死亡。
广西一名误食白毒伞男子的进食体验食用剧毒蘑菇的体验或许还算美好,毕竟菌鲜味甜。而在之后的8小时到24小时里,通常人体也还不会出现异常反应。这是一段潜伏期,毒素正在缓慢途径人体器官,摸索着适合“下手”的部位。直到它到达了中枢神经,便开始施用一连串的攻击。
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造成了消化道的不适,也就造成剧烈的呕吐和腹泻。同时还可能发挥让人产生幻觉的致幻作用,严重时还会陷入昏迷的状态。这一番常见的毒蘑菇效应已经把人折磨得够呛。中毒者也许难以想象接下来还会出现多么难熬的反应。
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莫名其妙的病情好转。先前的病状完全消失,身体似乎逐渐康复了起来。难道自身的免疫系统已经把这传说致死率95%的毒素清除了?当你洋洋得意地想着毁灭天使的毒素也不过如此时,更严峻的灾难其实还在后头。
“岭南毒蘑王”与白毒伞殊不知这一段自我感觉良好的时期,只是极具蒙骗性的“假愈期”。你以为你已经康复了,其实毒素只是进入了更加隐晦的细胞内部。它正在预谋着更为猛烈的攻击与破坏。而到了这个阶段,如果乐观地停止治疗,也就等于把自己完全袒露在刽子手面前。
随着一段时间的“回光返照”,3~4天后,身体将再次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这时候鹅膏多肽毒素到达肝脏附近,准备开展新一轮的猛击。而这顿攻击也深藏不露地曲折进行着,从本源入手破坏蛋白质的合成。根据遗传物质表达的中心法则,DNA会经过转录成RNA,再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显微镜下的转录过程在转录的复杂过程中,RNA聚合酶是促使形成RNA链的一种重要物质。而鹅膏多肽毒素的出现,就让这一个步骤出现了严重的差错。毒素首先不可逆地与细胞中的RNA聚合酶结合。这也就妨碍了RNA聚合酶形成RNA链这项正常工作的进行。看似不起眼的一步对后续也造成了蝴蝶效应般的恶劣后果。
RNA聚合酶正常作用下的转录过程RNA形成不了,下一步合成蛋白质也就受到了阻滞。而对于细胞来说,蛋白质几乎是维持生存的最重要物质。在肝细胞内合成的球蛋白、胆固醇、凝血因子等物质通通受到抑制。这些都是将要运往全身被利用的物质。突如其来的危机扰乱了原本的身体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