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提示
●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而是一个新生战斗力因子和原有战斗力因子交互的过程,这个交互过程因新生战斗力因子的特性不同而变化。
●随着智能无人武器平台不断登上战争舞台,人工智能决策、算法对抗等为战斗力生成添加了新的智能因子,作战体系的对抗方式也由信息主导火力平台发力,转变为以人、网络和机器的群体智能制胜的认知对抗上,推动“信息×(火力+机动力)”的战斗力生成模式,向“[信息×(火力+机动力)]智力”的更高级阶段演进。
当前,现代战争正处于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以下简称“三化”)融合的关口,探索“三化”融合条件下的战斗力生成模式内在规律,对于洞悉新的战争制胜机理、掌握未来战场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火力+”的演变:融合
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而是一个新生战斗力因子和原有战斗力因子交互的过程,这个交互过程因新生战斗力因子的特性不同而变化。
机械化时代之前的叠加模式。人类有史以来,战斗力的生成模式一直是以“+”的方式在演变。从石器时代人的体力和技能的叠加,到冷兵器时代刀剑穿透力的加入,再到火药时代火力的注入,以及机械化时代机动力的产生,军队战斗力的生成模式都是在沿用叠加方式,形成了“体力+穿透力+火力+机动力”的展现方式,这种以叠加为特征的战斗力生成模式,使数量规模型军队在战场上具有压倒性优势。其间,信息力虽然一直在战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体现了古战场上信息的重要性,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知己”不能完全保证,“知彼”则更难,信息力成为战斗力因子中最不可控的一环,从而在战斗力生成中扮演从属的角色。
信息化时代的信息乘数模式。到了网络信息时代,泛在的网络提供了无所不有的信息,也推动了信息的无处不在,还在信息的交互过程中将人拉进了“网络-信息”空间;而信息单元的嵌入、智能尘埃的散布、微纳传感器的部署,把坦克、战机、火炮、舰船等机械系统转变为“信息-物理”系统。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力、火力、机动力被跨界关联起来,战斗力的生成模式中产生了除叠加之外的倍乘关系,展现成“信息×(火力+机动力)”的新方式。这种信息力充当乘数因子的战斗力模式,一是由信息力渗透于火力、机动力的特性所决定;二是由信息力的地位高于火力、机动力所决定;三是由信息力有可能成为战斗力的倍增因子或锐减负载所决定,这沿袭了信息力的不确定性,取决于信息与战场态势的匹配程度。
“信息×”的要义:赋能
当机械化时代的火力、机动力遇到物理极限,信息成为战斗力生成中的渗透因子,它以信号、知识和指令的形式穿行于物理域、认知域和社会域,产生信息交互、信息传播、信息动力等效应,为其他战斗力因子赋能。
信息赋能于指挥控制,使其走向“艺术+科学”的新高度。传统战场上的信息,受感知、传输和处理手段的限制,处于不完全、不准确、不实时的状态,这种信息状态下的指挥控制活动对抗,只能靠指挥员的谋略来赋予“艺术”上的活力。“三化”融合条件下战场上的信息极大丰富,且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都有很大提高,从而推动指挥决策从纯粹的人脑谋划,进入到机器计算、模型优化、规则自适应的新高度;指挥员减少了信息缺失下的主观揣测或假定,从原来的只是“当前态”的判断进入到“未来势”的预测的新高度;战斗平台的对抗则注入了数理模型推算的计算成分,推动作战指挥的“科学”成分获得极大提升。
信息赋能于机动力,使其走向“即时可达”的新状态。传统作战体系中的机动力,主要是指陆上平台或海上平台、空中平台的机动速度,且受指挥关系、部署地域、响应时延的影响,平台的机动力时常受限。“三化”融合条件下的武器装备处于实时网络在线状态,所有武器平台的机动力便汇聚成一个类似于“资源池”的东西,当作战体系感知到外部威胁信息时,最接近威胁产生地、最适合应对威胁、最快速感知威胁的武器,便被任务规划系统提取出来执行实时作战行动。这便大大提高了作战体系的瞬时响应能力,不同作战平台的机动力在“池化”效应下,跨越了时间、空间和指挥关系上的割裂,成为“即时可达”的机动力新状态。
“智力指数”的注入:跃变
战斗力生成模式“[信息×(火力+机动力)]智力”中的智力指数注入,说明它不再是一种作战效能线性变化的模式,呈现出跃变潜质,这种跃变来源于未来新的作战体系中的作战结构、算力资源和作战模型三个方面。
算力资源的自适应分配产生智能。多算胜,少算不胜。传统战场上的“算”,靠的是指挥员的筹划、计划、预判和谋略,它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算的主体是一个或极少数指挥员个体;二是算的过程是作战相关信息的线性叠加;三是算的结果是静态的滞后于态势的结论。“三化”融合条件下战场上作战体系的计算能力,除了指挥员的脑力计算外,还得益于“云+边+端”的算力资源部署模式,即大型云计算中心提供强大的高端计算算力支持,配置于作战体系边缘侧的“作战云”提供定制化算力支持,拥有嵌入式信息单元的智能端对感知平台的目标信号进行初级处理。这种算力资源配置模式,极好地适应了战场上信息多发,而网络传输资源有限,且不同作战单元对信息的处理需求又大不相同的特点,把算力资源和计算任务很好地匹配起来,使指挥人员、作战人员、情报中心、作战平台等都能得到有效的算力支持,大大提升了战场上的“多算胜”的概率。
编辑点评
主动求变才能赢得时代
■侯永波
人类以什么方式生产,就以什么方式打仗。军队的战斗力生成模式是时代的产物,必然会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战争形态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智力因子从以往的加数变成指数,地位作用与结构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战争制胜机理被全面刷新,“昨天的旧船票”再也登不上未来的“客船”。
面对时代巨变,军队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是打赢的前提。一流的军队主动转,二流的军队跟着转,三流的军队被迫转。作为军人,制胜未来要学会当好“桅杆上的瞭望者”,敢于走出思维的“舒适区”“熟悉区”,主动求变,积极探索,用思想的风暴席卷陈旧僵化的思维,才能牢牢掌控制胜的命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