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休假排名制度’不错!”1月上旬,南部战区陆军某旅防空营指挥保障连下士李华超得知自己上报的休假计划如愿获批,心里喜滋滋的。
每年春节前后,都是战士们申请休假的高峰期,如何妥善分配战士休假名额着实让人为难,今年同样不例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连在征得多数官兵同意的前提下,决定把战士平时的表现与春节休假挂钩,以上一年度量化评比的分数排名作为依据,排名靠前的优先选择休假时段。
按照连队的设计,这项制度不仅解决了春节休假难题,清明、端午、中秋、国庆等特定时间段,官兵扎堆休假的问题也不难处理。更重要的是,这么做让大家心服口服,谁也不会认为连队在休假问题上搞亲亲疏疏。
连队指导员王玉明告诉笔者,通过建立休假排名制度解决节日休假扎堆的问题,也是逼出来的。
去年,连队一名平时表现优秀的士官春节没有休上假,抱怨连队没有一碗水端平,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明显下降。后来连队主官做了多次思想工作,这名士官的工作状态最终有了改观,但这个情况也给连队主官提了个醒——节日休假事关官兵切身利益,必须拿出让大家都服气的办法来。
“可否参照军校学员毕业分配的积分排名制,也搞一个休假排名?”讨论中,排长许志鹏的提议让大家眼前一亮。经过连队党支部研究,并征得多数战士同意,他们决定从今年开始实行“休假排名制度”。
谈起“休假排名制度”,下士李华超认为这个办法不错。他的军事训练成绩优秀,而且平时表现突出,积分排名自然靠前,上报休假计划时有优先选择权。
几家欢喜几家愁。几名平时表现一般、排名靠后的战士虽然不满意自己的休假时段,但也没表现出太多的意见,用他们的话来说,“没有哪种办法是十全十美的,反正都能休假,总比休不了好”。还有一名大龄士官计划春节回家相亲,但春节休假名额都被战友优先抢没了,他也只能作罢。
制度难言完美但贵在探索
■陆军某部政治工作部主任 肖 贺
休假是军营的一个热门话题,一直备受官兵关注。节日休假,不仅是官兵个人的心愿,也是他们家人的期盼。但是,由于军人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休假有一定的名额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满足所有官兵的需求。
对待休假,官兵们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官兵思想觉悟高,能够发扬风格相互谦让,不向组织讲困难、提要求;有的官兵性格腼腆,想休假却不好意思张口;也有的认为休假是每一名官兵的正当权利,该休就休。其实,官兵们各有各的难处,也各有各的需求,谁不想回家过年,与家人团圆呢?但很多时候,往往是那些表现好、觉悟高、讲谦让的老实人容易吃亏。
下士李华超所在连队设计的“休假排名制度”,按照量化评比的排名确定休假顺序,虽说并非尽善尽美,但毕竟有了让全连大多数官兵认可的依据。如此一来,好处是解决了节日休假扎堆的棘手问题,也符合“优秀者优先、实干者实惠”的导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官兵创先争优的热情和动力。只是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排名靠前、表现优秀的官兵休假了,连队一旦遇到执行重要任务、紧急任务该怎么办呢?
解决复杂问题不能简单操作
■第75集团军某旅政治委员 吴炳山
休假是条令条例赋予官兵的正当权利,每一名符合有关规定的官兵都可以选择在春节这样的节假日休假。但休假不是评功评奖,也不同于竞职选岗,与积分、排名无关。这种单纯依靠排名解决节日休假问题的做法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并不妥当。
“休假排名制度”诚然划出了“硬杠杠”,一定程度解决了官兵扎堆休假的难题。然而,安排官兵休假必须通盘考虑官兵家庭变故、两地分居、婚姻恋爱等诸多因素,不仅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同时也要合规合情合理,不能搞“一刀切”、土政策。
作为基层干部和基层组织,在安排节日休假的问题上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一方面要广泛征求官兵意见,全面掌握官兵的思想动态及现实困难,对该谁休、谁能休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要坚持原则,不因表现好坏、关系亲疏而区别对待。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及时化解一些未达成愿望官兵的不良情绪。
保证官兵正常休假,节日休假、休满假,确实是基层部队面临的一个难题。我们应该鼓励一切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尝试和努力,也期待全军兄弟单位能摸索出更好的办法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