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腹地,山风怒号,雪花狂舞。
1月上旬,被分配至海拔2300多米的康苏沟哨所执勤的新兵殷天恩,在指导员陈峰刚的带领下,踏着没膝深的积雪,艰难地向哨所方向行进。
“房子冷吗?睡得暖吗?待得住吗?”上哨路上,殷天恩看着满天飞舞的雪花,心里直犯嘀咕。原来,殷天恩来自广东佛山,在南方长大的他素来怕冷。然而,到达哨所后,他惊奇地发现,屋外寒风呼啸,屋内却温暖如春,十几名官兵正在组织读书交流会。
“很难相信,山沟沟里竟然别有洞天。”初次上哨,殷天恩摘掉因巨大温差而起雾的眼镜,心里满是没想到。

“现如今哨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各级对边防的关心关爱。”陈峰刚看出了殷天恩的小心思,笑着介绍说,康苏沟哨所坐落在天山深处的一个风口峡谷。虽然这里山高路险,风大雪深,但近年来,各级多次派出工作组上哨所、下边防调研,致力解决哨所住宿、保暖、用水等9个方面保障问题,让守防官兵“身暖心更暖”。
上士马俊在康苏沟哨所工作近10年,是不折不扣的“老边防”。“过去,哨所营房是由简易彩钢搭建而成,不仅不保温,而且每到深夜,呼呼作响的寒风便会吵得我们大伙常常失眠。”马俊不禁感慨,睡上一个安稳觉,成为他们那一代官兵的共同心愿。
2013年,上级特意选用具有防风降噪、保暖隔音功效的建筑材料,同时将门窗进行密封处理,对康苏沟哨所进行了整体改造。如今,这里虽然还是常年寒风不断,但哨所内却依然恒温,安静如常。
“就寝时,再不用裹得里三层外三层,不用耳塞堵住耳朵,也能安然入睡了。”马俊说,营房条件的全面升级给他们带来了“好梦”。
不久前,哨所“龙虎榜”排名出炉,上士刚鹏飞进步明显,跻身前列,一时间在康苏沟引发热议。
虽然营房外部设施全面升级,但“内脏”依然陈旧。2019年3月,上级机关会同地方专家现地考察,研究制定了“新能源”改造方案,将沿用多年的煤锅炉改为电锅炉,同时合理规划室外管道铺设路线,尽可能减少管道循环时的热量流失。
“不冻一个兵,焐暖每颗心。”以往锅炉房里堆积如山的煤灰不见踪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智能操控旋钮,一旁的温控面板即时可调,干净便捷的同时也消除了以往烧煤带来的安全隐患。现如今在训练场上,刚鹏飞一改往日疲态,变得生龙活虎。谈及此事,他打趣道:“‘煤改电’虽然让我‘失了业’,却让我在‘龙虎榜’中‘上了榜’。”
营房的升级换代不仅给官兵生活带来了便利,还带来了军营文化的进步。
战士崔泽鸿从小酷爱音乐,入伍前曾是校园乐队主唱,梦想在军营成为“好声音”。然而,康苏沟哨所由于编制小、营房少、活动空间紧张,官兵执勤回来后,只能窝在宿舍打打扑克、下下象棋。和崔泽鸿有同样爱好的官兵都盼望着能“一展才华”。
边防所盼,机关就要认真去办,为康苏沟哨所建设文化活动室很快被纳入议事日程。营房部门经现地考察,决定对原有老营房进行升级改造,会同宣传部门配齐卡拉OK机、台球桌、乒乓球桌等文体活动器材。同时发动哨所官兵参与自建室外篮球场、楼道阅览墙等,进一步改善官兵生活条件,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组织体育活动,开展读书演讲,编排文艺节目……新落成的文化活动室,给哨所官兵带来了欢乐和动力。如今,每逢周末假日,崔泽鸿便会和战友们编词谱曲、吹拉弹唱,优美的旋律让原本静悄悄的山沟沟变得热闹起来。前不久,来自康苏沟哨所的“梦想乐队”参加营文艺晚会,崔泽鸿的原创歌曲《我的哈桑》受到战友们的叫好点赞。
周六傍晚,走进宿舍,几个战士正用手机和家人视频。
当得知现在哨所不仅有军网,还通了4G网络时,上士侯亚刚感慨不已:“山沟沟也能和外面的世界对话了!”
2011年,还是列兵的侯亚刚在康苏沟执勤,他记得当年由于山高路远,哨所内仅有微弱的手机信号,和外界联系只能通过信件的方式。侯亚刚回忆道:“一到过年,大家都披着大衣排队在山顶上找信号,为的就是说上两三句热热乎乎的祝福。”
一年后,侯亚刚调整岗位,离开了康苏沟。这次阔别重逢,看着战友们对着手机摄像头绽放的笑脸,听着手机另一端传来家人的阵阵笑声,侯亚刚满心欢喜。他知道现在房子暖了、衣服厚了、网也通了,战友们的生活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了。
据悉,为进一步改善一线官兵住宿条件,各级在配套设施上持续用力:为哨所安装了净水器,大伙儿喝上了放心水;配发了许多健身器材,寒冷的冬天不出门也可以锻炼身体;新建了澡堂,安装了热水器,官兵们24小时都能洗上热水澡……
“这些年,在各级党委的关心下,哨所条件越来越好,官兵干劲也更足了。”看着各类设施器材落户边关,指导员陈峰刚对未来满怀憧憬。
(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