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3月10日凌晨零点刚过,凄厉刺耳的防空警报响彻东京的上空,探照灯在城市各处亮了起来。大约六个多小时前,三百二十五架B-29“超级堡垒”重型轰炸机分别从美军在塞班和关岛的基地起飞,计划对东京东北部市区进行大规模的燃烧弹轰炸。之所以选择使用燃烧弹,正是考虑到日本城市大多以木质建筑为主。此外,为了提高轰炸效率并发挥更大杀伤力,第21轰炸机队司令官柯蒂斯·李梅特别要求美军轰炸机将投弹高度降到两千米甚至更低的一千五百米。美军的谋划取得了惊人的“战果”,几乎一举摧毁了浅草、深川、本所、城东、下谷等地的所有地面建筑,四十一平方公里的城区被夷为平地,造成超过十万人死亡。死亡人数之多创下二战期间单次空袭之最,死伤规模不仅超过了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袭击,还超过了之前的关东大地震。用曾任肯尼迪政府国防部长、当时则身为轰炸效果分析师的麦克纳马拉的话来说:“东京是座木造城市,我们那晚烧光了它!”
2018年,时已八十八岁高龄的著名“昭和史”研究者、作家半藤一利对3月10日凌晨惊心动魄的场景依旧记忆犹新。那一年他不到十五岁:
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那是3月的事情,4月我就要上初三了。我的母亲、弟弟、妹妹和弟弟在1943年底就被疏散到了母亲的老家茨城,所以只有我和父亲留在墨田区的家里,当年那儿还叫“向岛区”。空袭中,我们被猛烈的大火和浓烟追赶着,不得不左冲右突,拼命地逃,尽可能跑得越远越好。空袭后,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许多烧焦的尸体,到处都是黑色的东西,看起来已经没了人形。当我看着他们的时候,脑中却空空如也。我觉得自己已经麻木了。对此,我至今记忆犹新。

1945年3月10日美军侦察机拍下的东京轰炸实况照片

半藤一利摄于自家的私人书库

半藤一利『日本のいちばん長い日 決定版』(日本最漫长的一天),文春文庫,2006年

半藤一利『ノモンハンの夏』(诺门坎之夏),文藝春秋,2001年

松本清张编纂的关于“二·二六事件”的资料集(作者藏书)

半藤一利『清張さんと司馬さん』(松本清张与司马辽太郎),文藝春秋,2005年
历史学家秦郁彦对他也有这样的判断:“我们在大学时代就认识,毕业后则成了编辑和作者的关系。”对半藤的成就,他则如此评价:“半藤先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拆解了昭和时代的漫长历史,辅之以与学术研究相通的方式,因此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这背后是严谨的事实调查方法,是深邃宽广的历史观,他是真正的昭和史权威。”调查记者出身的昭和史写作者保阪正康则将其称为“用脚来书写近代史的先驱”:“半藤先生看重实证的研究方法,通过采访那个时代的当事人、翻阅文献了解当时人们的战争感受,用事实来说话。”
与之相对,另一个可拿来参照的反例则是右翼作家百田尚树的一系列小说和历史随笔。最近几年引人注目的新生代历史学家吴座勇一就曾将百田尚树的《日本国纪》斥为“无视历史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只顾写自己的主张”,但同时他也感叹日本学术界与主流大众之间确实存在极大的隔阂。抽象化的理论提炼与自我封闭的学术评价体系,在客观上导致大众历史认知与学术界最新成果之间愈行愈远,乃至彼此隔绝。此类现象也绝不仅限于日本,在欧美与中国同样存在。以半藤一利为代表的这类历史作家,有意无意间所扮演的恰好是一个“翻译”的角色,即将各类经过严谨考据的结论从“学术语言”转译成“大众语言”。而在学术界,亦有如东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加藤阳子这样的一流学者,愿意与他一道推进这类“翻译”工作。

半藤一利/加藤陽子『昭和史裁判』,文藝春秋,2011年
除了善于使用通俗的叙述技巧来呈现历史细节外,相较拘泥于客观中立形式的学者,编辑出身的半藤一利从不回避自己的现实关怀,甚至将之视为写作的主要动力。如果说半藤一利的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相当多日本人的历史认知,那么他本人的历史认知则来自于他青少年时代的战争经历。在遭遇东京大轰炸前,半藤一利就从他父亲那儿听到不少与当时日本军国主义氛围迥异的言论:“我父亲是一个奇怪的长辈,当时会说‘这场战争会输’‘ 日本会成为四等国家’这类话。”年幼的半藤听了父亲的言论,出了家门也学着这么讲,结果经常被周遭的孩子、大人揍得鼻青脸肿。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半藤却又目睹了滑稽的另一幕:“战争时期那些打过我的人,战后摇身一变就成了‘民主人士’。当年他们已都是成年人,包括学校里的老师。从那以后,我就意识到人真是不可信,尤其是那些爱大声喊口号的人。”

半藤一利/宮崎駿『半藤一利と宮崎駿の腰ぬけ愛国談義』(半藤一利与宫崎骏:怯懦者的爱国之言),文春ジブリ文庫,2013年
2016年,新安保法正式实施,日本正式解禁所谓“集体自卫权”。半藤一利曾在媒体上撰文,将此举与1938年的《国家总动员法》相提并论,并以他标志性的生动笔调讲述了1938年《总动员法》在国会审议时的一则“逸闻”:其间,陆军省负责说明的佐藤贤了中佐曾在众议院上公开呵斥质询的议员,并要求议员统统“闭嘴”。这次“闭嘴”事件日后也被视为军部“暴走”的象征性事件。

1938年3月4日《朝日新闻》对“闭嘴事件”的报道
战后,半藤一利曾采访过佐藤贤了。面对半藤抛来的问题,他依旧在为当年在国会的咆哮辩护。半藤自然也记下了佐藤的说辞:“听着!我们这些肩负着保卫国家的人始终相信,没有强大的准备,就没有和平!没有这种准备的和平只是一种幻觉。你看,总动员法正是这种准备的必要条件。”引用完佐藤这句话后,半藤接着写道:“目前日本政坛关于修改宪法解释、允许集体自卫权的争论,让我莫名地想起佐藤贤了的话。那些‘负责国防’的人似乎总爱强调‘危机四伏’式的论调,想把日本变成一个能去打仗的‘正常大国’。集体自卫权会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危险,就像《总动员法》会给国家带来的毁灭一样。我始终无法摆脱这种感觉。”
2020年1月12日,几乎一直坚持写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半藤一利被发现倒在东京世田谷区的家中,不幸去世,享年九十岁。当被记者问及对半藤去世的感想时,身为他的同事及好友的保阪正康如此评价道:“半藤先生亲身经历过东京大空袭,但他从前却不爱多谈。他曾说:‘我不想让人以为这是我个人的特殊经历。但自十五年前起,我却开始谈论这个话题,因为经历那个时代的人都快死了……我不希望战争的历史被人遗忘,因为如今已没有更多人会去谈论那场战争了。‘”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