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 > 新闻正文

【她力量】王洪新:握紧“大国重器”的核心技术

东北网3月9日讯 (记者 杨帆)哈尔滨电机厂制造工艺部水轮发电机制造工艺技术团队负责人王洪新,她的工作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哈尔滨电机厂制造工艺部水轮发电机制造工艺技术团队负责人王洪新。

王洪新。

1991年大学毕业后的她,怀揣着热爱与梦想,来到了哈尔滨电机厂,成为一名制造工艺工程师。水力发电枢纽大都建在山沟沟里,穷山恶水便是电站建设极好的地方。水电机组体积庞大,一般是单件运输,电站现场组装。这也注定了她的工作要一半在厂内,一半在电站来完成。

第一次执行现场技术服务任务是在被誉为“中国水电之母”的吉林丰满水电站完成的。从驻地到施工现场沿着山路行走,单程步行要40多分钟,每天往返四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沿途不但要小心避让呼啸而过的大型工程车辆,还要担心草丛是否有蛇出没。“工地现场的工作强度很大,但就测量来说,一个相当于几个房间大的部件,精度要求控制在0.01mm级,需要用大型千分尺来测量。6米多长的大型内径千分尺是用特殊的钢材制作的,两个男同志一起抬都很吃力,我抬了不到一分钟便双手发抖。”为了保证测量精度,王洪新索性单膝跪在钢板上,再将手肘支撑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测量一次便换一次腿。一天的工作下来,她的双膝已经发青。

那时,她的儿子刚3岁。一天下班后给家里打电话,电话就传来儿子撕心裂肺的哭声。渐渐地,在爱人的支持与鼓励下,她积极主动与儿子分享工作的乐趣与收获,儿子渐渐理解了,并作为他前行的榜样和力量。如今儿子正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所学专业是工程基础学科---机械制造,王洪新一家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工程之家。

多年来,王洪新带领团队在大型水轮发电机制造技术国产化方面持续努力工作,刻苦钻研,实现了三峡右岸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全面国产化,质量和性能一台比一台好。

目前,王洪新所在的团队正在向世界水电的“无人区”进发。哈电正在制造的白鹤滩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100万千瓦、世界最大。1台机组就可以同时驱动5000台电动汽车,或者同时点亮300万个家庭。首批机组将在今年“七一”前并网发电。

“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很自豪,我们牢牢掌握了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这个‘大国重器’的关键制造技术,为世界提供动力,为人类带来光明,让龙江女工在中国乃至世界水电发展史上绽放异彩。”王洪新说。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