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7日,在卢甘斯克地区集结的乌克兰军人和装备。新华社发
值得关注的是,乌政府军从3月起就不断向东部前线增派部队和武器,并使用包括火炮和大口径机枪等在内的重型武器对民间武装发动进攻,造成多名军民伤亡,导致局势迅速恶化。这也打破了该地区在乌政府和东部民间武装去年7月达成全面停火协议后出现的短暂和平。
箭在弦上,冲突一触即发
据报道,乌政府军短时间内在冲突前线至少集结了7-8个旅,部署了150多辆主战坦克、200多门自行火炮等武器,总统泽连斯基甚至亲赴前线视察、鼓舞部队士气。乌东民间武装也不甘示弱,与政府军形成对峙局面。
这样的背景下,双方交火次数越来越多、冲突烈度逐渐升高。据欧安组织乌克兰特别监测团的报告显示,仅4月2日一天,顿巴斯地区就发生了511起爆炸事件和1000余起违反停火协议的行为。
虽然双方目前在战场上的交火基本属于示强性试探和表态式进攻,尚未演变成大规模冲突和全面内战。但大国势力的深度介入,也给局势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变数。西方势力从幕后走向前台进行挑唆,唯恐天下不乱。美欧军政高层多次表态支持乌克兰“收复”领土,将对乌政府军提供支持,以对抗俄罗斯“侵略”。乌东民间武装得到俄方支持。同时,为维护俄乌边境安全,俄方正调集军队和运输装备。
积怨已深,乌东死结难解
乌克兰东西矛盾由来已久,既有历史纠葛的积怨,更有现实博弈的助推。
俄乌同属东斯拉夫人种,但在与波兰、蒙古等入侵者的斗争中,乌克兰逐渐衍生出民族意识和独立语言,并深受欧洲影响,信奉天主教,反俄情绪严重;而乌东部多为俄罗斯族,在宗教、语言和经济联系等方面都与俄罗斯走得更近。
各有盘算,战火注定难熄
乌东冲突并不是单纯的乌克兰内战,深藏着各国的地缘政治较量。美、俄、乌三方各打算盘、各有所需,注定了乌东战火将绵延日久。
美国全线围攻意在弱俄。拜登政府上台后,多次宣称“美国回来了”,拉拢欧洲、打压俄罗斯的意图日渐明朗。为了在欧洲方向牵制俄精力、消耗俄经济实力,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军政高层多次向乌释放明确信号,支持乌“收复”领土、挑起与俄矛盾。放眼整个欧亚大陆,近期美、土、日等海军力量进入黑海,俄黑海舰队被迫出海戒备;美轰炸机首次部署北极,意在深度进军极地争夺;美加大对叙利亚政府军和亲伊朗武装的空袭力度。可以说,乌东冲突是美对俄全方位围堵攻势上的一环,意在恶化俄地缘政治环境,从而达到弱俄、遏俄之目的。
俄罗斯软硬兼施追求缓和。冲突发生以来,俄软硬兼施,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一方面,明确表态支持乌东民间武装,表示绝不会放弃顿巴斯地区。另一方面,又明确表示不会吞并乌东地区,并邀请德、法商谈乌东问题,希望借机缓和紧张局势,避免其完全倒向美国。
就可预见的情况看,乌东冲突既不会演变为大规模局部战争或全面内战,也不会退回到长久和平状态,而极有可能成为烈度可控的持久冲突。乌当局借乌东问题谋求加入北约只能是“镜花水月”。毕竟在西方看来,乌克兰的价值只在于牵制和消耗俄罗斯,而一旦乌加入北约,就会将俄乌矛盾激化成俄与西方的全面对抗,这在战略上得不偿失。对俄罗斯来说,接纳乌东两州加入版图只会招来更多制裁,但其不会放弃支持两州对抗乌政府。毕竟,保持乌东对峙现状就意味着拥有了牵制乌克兰的重量级筹码和对抗西方的战略缓冲地带,使乌克兰不致彻底沦为西方反俄的“桥头堡”。
(作者:代勋勋单位: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
资料整理:王哲浩、沈波
制图:贾国梁
(来源:解放军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