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 > 新闻正文

视频丨历时6天6夜 杜富国所在排爆大队成功排除大理祥云三枚遗留航弹

近日,云南省祥云县青海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现三枚战时遗留的未爆航空炸弹,由于炸弹当量很大,地方没有处置能力。经与部队协调决定派杜富国所在的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执行这项艰巨任务。接到命令后扫雷排爆大队迅速组织力量,紧急赶往事发地,在经过6天6夜的处置后终于成功排除险情,守护了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据了解,扫雷排爆大队官兵到达后第一时间展开对三枚航弹的清排工作,在清排过程中发现这三枚航弹距离很近呈品字结构排列,经过测算,弹体长约一米,直径288毫米,重约113千克,威力当量相当于183千克TNT,其中两枚前后引信完好,虽然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但仍有引爆可能,最危险的是其中一枚航弹已经完全裸露出来,形势危急,军地双方迅速研讨方案,制定处置计划。经现场专家组研究决定,应用D型激光销毁未爆弹装置引爆哑弹,能使目标爆炸当量降低到20%以下,可减少对周边建筑物和居民的影响。

结合弹药种类还有炸药当量,弹体距离居民楼的距离等因素综合考虑,扫雷排爆大队领导最后决定先设置挡土墙和减震沟,最后采取激光销毁和TNT诱爆两种方式结合来销毁弹药。

记者在现场发现,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航弹破片和冲击波对周边百姓的伤害,官兵们在3枚航弹周围分别堆制了1.5米厚、2米多高的挡墙,并在面向城镇方向挖制了3道以上深达2米的减震沟。虽然现场有机械辅助作业,但是最危险的弹体挖掘必须由官兵采取人工挖掘的方式,一点一点的清理,在高温天气下,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作业,难度非常大。

这三枚航弹埋藏时间久,性能极不稳定,而且有两枚航弹埋于地底,引信朝上,非常危险,在挖掘过程中,越往深度(处)挖土质越硬,给挖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经过不到三分钟的激光照射,第一枚航弹被顺利引爆,爆炸强度远远小于正常爆炸,这给了排爆组很大信心,然而由于钻入土壤太深,第二枚航弹爆破不完全,按预案需要采取诱爆销毁方式补充作业,由于残留的内部炸药遇到高温或者撞击等情况会瞬间爆炸,二次作业的危险系数更高,两名排爆手穿着20多公斤重的防护服,小心将引爆装置安装到位,第二枚航弹被顺利销毁。经过八个多小时的紧张工作,三枚航弹全部成功销毁,无人员伤亡和人民财产损失。

“作为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所在单位,为人民扫雷排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使命,我们将继续发扬为人民扫雷,为军旗争辉的光荣传统,坚决完成各项扫雷排爆任务,还人民一片净土。”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政委赵永登表示。

云南网记者 张成 通讯员 何映辉 孔康谊 石李 王毅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