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 > 新闻正文

敢为人先,十年铸就导弹“火眼金睛”

“见识了对手的凶狠,手中的剑不停的发出响声。”

在产品通过严苛的对抗后,刘银中这样写道。

40岁的刘银中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5所骨干设计师。2006年入职至今,一直从事装备雷达研制工作,始终奋战在探测制导技术前沿,今年正好十五个年头。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填补了多项国内精导技术空白,高质量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以技术创新实现强军梦,先后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三等奖”、“中国航天基金奖”、航天科工集团“航天报国英才奖”等荣誉。

十年励剑一朝试锋。他自入所以来一直负责的重点型号项目完美收官,成功交付给党和国家使用。当时刘银中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发了这样一条消息,“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十三个字诠释了刘银中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对国防事业的赤诚。

攻坚克难,领航新一代产品蜕变

作为某重点型号雷达技术负责人,刘银中更像是一名总舵手,自立项以来便是团队的技术核心。由于是全新跨代的产品,方案研制困难重重,技术要求高,在技术储备严重不足情况下,刘银中以单位为家,带领团队论证、演算、设计、反复迭代,在探索中艰难前行,开启了全新体制雷达的研制历程。

型号研制责任重大,全新跨代体制雷达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这样的工作没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就不可能取得突破。刘银中经常和团队说,“之所以这么难,是因为国内没有人做过,但是如果咱们研制出来就意义重大,国内武器装备就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他的“胆大心细”在35所是有名的,每每在团队遇到棘手问题的时候,刘银中永远是团队的坚实后盾,他总能循序渐进引导大家切中要害,快刀斩乱麻,准能稳中取胜解决问题。在型号工程化研制初期,刘银中带领团队深入开展了多轮优化、逐步消除了各个阶段的误差,解决了新体制工程化应用问题,有力支撑了装备高性能指标。

在研制技术水平难度大与进度保障要求紧的双重挑战下,数不清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带领团队在试验室紧锣密鼓的测试,数不清多少个深夜他带领团队在会议室灯火通明热火朝天的讨论,数不清多少次他独自或结伴披星戴月奔波在各大试验场的路上,戈壁之上、大海之滨,从型号原理验证开始,到型号立项、工程研制、定型,在刘银中的带领下,项目从技术上的“一穷二白”走到了现在的“盆满钵满”。谈起自己参与研制的产品在阅兵式上接受党和国家的检阅,就会看到他脸上浮起淡淡的笑容,那是他心中满满的自豪。

迎难而上,打造装备“火眼金睛”

雷达作为装备的“眼睛”,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工作的超强能力。而对手很狡猾,为了掩护目标布设了一系列迷惑产品的电磁设备,播糠眯目,使得产品难以准确探测目标,而且他们升级发展十分迅速,因此准确地将目标辨识出来、成功为装备提供准确的导引信息成为产品的最大使命。面对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如何能让雷达突破层层阻碍洞若观火成为刘银中日夜思考的问题。

恰逢“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刘银中毅然“逆行”复工,带领团队用非凡的毅力和超强的拼搏精神在3个月的时间内夜以继日的刻苦钻研,并行开展数学建模、仿真分析、方案优化迭代、内外场试验验证,短时间内实现了产品性能的大幅提升,代码更改量十分庞大,达4万行,“更改天翻地覆,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刘银中如是说。可以想象在他确定优化方案时承受的巨大压力和“势必成功”的决心。“见识了对手的凶狠,手中的剑不停的发出响声”,在产品通过严苛考验后,刘银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产品顺利通过了一系列复杂场景的严苛考核,其性能得到了各方的一致认可,摇身一变成为了装备的“火眼金睛”。“虽然现在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形势不容乐观。”刘银中如是说。现阶段他正在带领团队准备新一轮的对抗升级,“心有宏愿,而操行如常”,在他沉稳的外表下看到了他的儒雅谦逊和敢想敢干。

润物无声,塑造“善打硬仗”团队

“大刘总”是团队对刘银中亲切的称呼,“跟着他干,有底气、有信心”。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性格十分随和,但只要面对技术问题他却特别较真,丝毫不马虎。每次技术讨论他不放过任何一个技术点细枝末节,在他的大脑中仿佛有一个庞大的雷达神经网络,对出现的任何问题他都会带领团队寻根溯源。产品个头虽小,系统十分复杂,任何细节问题却可能影响重大,容不得丝毫懈怠,刨根问底既是“大刘总”的工作态度,也成为了这个团队的工作习惯。

“只有实力强劲、具有凝聚力的团队才能打胜仗”,作为团队“主帅”的刘银中深知这一点。这么多年他一直特别注重对团队成员的培养,知人善任,把知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在团队成员因为技术瓶颈难以突破而泄气的时候,他总能循循善诱,从源头帮他们梳理清楚思路,帮他们在困局中寻找出具有前瞻性的技术解决思路,并且鼓励他们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在他的熏陶下,“敢为人先”也成为这个年轻团队的标签,他们已经成为多个重点型号的中坚力量,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推动着国家探测制导事业不断向前。

面对取得的成绩,他谦虚而低调,谈得最多的是团队成员付出的努力。从业十五年,刘银中孜孜以求、为国铸剑,见证了我国探测制导技术逐步领先的过程。恰逢不惑之年,他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行稳致远,他写到“利剑出鞘趋鞑虏、强我海防扬国威”,他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心有所往,终至所归。(文/王莹)

来源:中国网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