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 > 新闻正文

杨利伟《太空一日》入选课本!太空安家,不忘探路人

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再上热搜。近日有网友发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2018年修订版)中有篇课文名为《太空一日》,作者正是杨利伟。因为教材修订时间不长,不少人都没学过。所以,6月26日,这篇文章被发到网上后,转评赞瞬间刷屏。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小标题是“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让很多网友为之泪目。

一个事件的意义,一名英雄的价值,需要时间的洗礼,需要鲜明的对比,才更加凸显。6月17日,神舟十二号的三名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一里程碑式的巨大成就,距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已经过去18年。18年里,从首次载人航天到入驻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从初步探索载人航天科技到拥有一整套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从被一些航天大国排除在国际空间站之外到欢迎各国航天员合作探索太空,中国航天人靠自己的奋斗迎来了完美的成人礼。

当一名航天员不易,成为航天大国尤难,需要不知多少人默默无闻的付出,需要多少人义无反顾地冲在前面。在三名航天员遨游太空的节点上,重读《太空一日》,杨利伟当年飞天所承担的使命之重、风险之大,其舍我其谁的担当、胆略过人的勇气,越发让人敬佩、令人动容。网友看完感慨:“小时候其实不懂,长大了才真正明白他为什么是英雄。”

英雄不是面对困难和危险避而远之的神仙,他们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做好了所能预料到的一切准备,并且在突发的困难和危险面前从容应对。“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在《太空一日》中,杨利伟回顾起飞船发射的上升阶段,火箭与飞船产生了低频共振,他用常人难以企及的意志力,挺过了最艰难的26秒。指挥大厅内“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的大喊,足见当时的紧张。

九天揽月,尤需英雄胆;太空安家,不忘探路人。三名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后,杨利伟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说,这个“家”实在太大了,很羡慕他的战友能入驻其中。这个“家”是所有航天人所建,也有杨利伟的功劳。当年返回地面后,杨利伟向工作人员详细描述了低频共振的经历。随后工作人员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还有神秘未解的“敲击声”,下降过程中飞船频频剧烈的晃荡,杨利伟都给战友们一一讲述:“让他们有思想准备,并告诉他们不用紧张,很正常。”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会英雄辈出。在中国航天人遨游星辰大海的漫漫征途上,会诞生更多的英雄,带我们一起领略宇宙的浩瀚,给每一个人注入自立、自强、自信的奋斗基因。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