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女,23岁,今年大四即将毕业。为了给毕业照拍照,她在镜头前看起来更瘦更漂亮,所以几年前她开始疯狂减肥,一个月内她的奖金减少了十英镑。
我还没来得及高兴,赵云就发现她的月经比以前少了很多。本来5天多才有一次月经,现在2天就完了。
她担心自己的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就去医院检查了,但是医生告诉她,因为过度减肥,月经减少了。可怜的赵云景“不懂事”,后悔了。现在她不知道怎么解决月经少的问题。
女人月经量少的元凶是谁?
月经是每个女人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她害怕它会来,也害怕它不会来。一般来说,女性月经持续2-7天,大多数持续3-5天。经血量因人而异,通常每天为20-100ml,更换3-5次卫生巾.
月经过长或过短,经血量过多或过少,都是月经不调的表现。那么,月经血量少的原因是什么呢?
1.减肥过度
每个人都有爱美之心。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崇尚瘦美,减肥成为每个女性的“终身大事”。为了保持身材苗条,有些女性在饮食上非常节制,甚至疯狂地吃减肥药。
最后减了肉,却造成了过度减肥,出现了一系列副作用,典型的就是经血过少。研究表明,女性月经与体重和体内脂肪含量有关.
过度节食会导致摄入热量严重不足,影响内分泌系统激素水平,分泌的雌激素水平过低,最终导致月经量过少,甚至影响怀孕。
一般来说,当过度减肥导致月经血减少时,可以积极调整饮食,适当补充营养,有利于月经正常。
另外,不要用乱买乱吃减肥药.目前市面上很多减肥药添加的成分不明,很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如果一定要吃减肥药,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内分泌失调
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引起的内分泌紊乱也是导致月经过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内分泌功能与卵巢功能密切相关。当内分泌失调时,卵巢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导致雌激素分泌不足,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月经过少。
对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月经过少,应避免熬夜,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学会自我调节不良情绪,拒绝不良情绪,注意调整饮食。
3.卵巢早衰
正常情况下,卵巢功能会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一般在45-55岁,女性月经量会逐渐减少,直至绝经,这意味着卵巢功能完全衰竭。
但如果女性年龄在45岁以下,月经量或绝经量大幅度减少,可能与卵巢早衰有关。卵巢早衰,导致雌激素分泌减少,性器官和第二性征逐渐萎缩,月经周期延长,经血量减少,最后月经停止。
除了月经失调,卵巢早衰还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子宫肌瘤、记忆力减退、抑郁等后果。预防卵巢早衰,女性朋友要合理饮食,积极运动,保持詹妮弗,减轻工作压力,注意月经变化。如有异常,应提高警惕,及时调理和就医。
style="text-align:center;">
4.妇科疾病
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结核、慢性盆腔炎等妇科疾病引起子宫内膜受损或者宫腔粘连,也会引起经血量减少。
尤其是部分进行了人工流产手术、放环取环手术等的女性,容易造成子宫内膜损伤,导致月经量少,甚至闭经。
因此,当发现经血量减少等月经不调的症状时,应及早就医,查明病因。此外,平时生活中应注意私处卫生,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以免发生感染,诱发妇科疾病。
月经量少,4个措施帮你调理
月经是女性身体机能正常的一个重要标志,受到体内很多器官、激素的共同调节,同时也受到情绪、压力、环境、药物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工作压力的加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女性出现月经不规律的情况,尤其是经血量过少比较常见。经血量过少,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脸部长色斑和痤疮、引发妇科炎症、导致不孕等。

所以,女性朋友应重视经血量少的情况,积极调理身体。比如:
1.调整心态
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改善内分泌失调,学习、工作和生活上注意不要给自己太大的精神压力,学会发泄不良情绪,调节心情。
2.规律作息
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平时少熬夜,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做到起居有常、睡眠充足、劳逸结合,积极提高身体素质。
3.注意饮食
饮食清淡,忌食生冷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多摄入牛奶、鱼、虾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补充身体营养。还可以食用一些活血化瘀、祛痰消脂、补气养血类食物。在月经期间,可以适量饮用红糖水,促进经血排出。

4.保暖
切忌“要风度不要温度”,要学会保暖。尤其是经期,要少接触冷水,不要洗冷水澡。少喝冰镇饮料和橘子、柿子等寒性水果。
尽量避免在空调房久坐,如果无法避免可以加强腹部保暖,披一条薄毯子,不要把关节和腰部裸露在外,以免寒气侵身。
此外,经期不要剧烈运动,以免出现经血回流,导致经血量减少。还要注意私处卫生,勤换内衣裤,保持私处清洁个干燥。洗澡的时候淋浴,不要坐浴,降低感染风险。
最后,如果经过自我调理,经血量减少的情况依旧没有得到改善,应及早就医,查明原因。
月经是每个女人一生中最亲密的朋友之一,也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当月经出现异常时,应积极调理,及时就诊,找回健康的身体。
参考资料:
[1]《月经量太少,究竟怎么回事?》.丁香妈妈.2017-05-23
[2]《痛经、月经不调……血瘀患者可以这样调理》.央视网.2019-12-0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