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女性 > 新闻正文

报道:我国青少年艾滋病发病率增长5倍,四川新增人数最多,值得深思

01 网恋的代价

李岩(化名)是一个身材高大、目光呆滞的年轻人。他父母是知识分子。他生长在传统家庭,上大学之前从未谈过恋爱,但对性一直很好奇。

上大学后,李岩通过交友软件认识了一位陌生女子,两人在网下相识。两个人一起吃饭,逛街,看电影。李岩认为他们恋爱了,所以她被视为女朋友,他们自然有关系。

做爱时,“女朋友”每次都主动脱套,说这是两人互相信任的表现.李岩一开始是同意的,但告诉室友这件事后,他觉得不对劲,查阅了艾滋病相关知识。然后。他去学校附近的医院做了检查,被诊断为艾滋病毒阳性.

02 “叛逆”的苦果

泸州疾控中心曾经公布过一个案例。17岁的潇雅(化名)正在读高中。作为家里的小姑娘,她被父母宠着,但是和父母关系不好。她觉得父母年纪大了,和她有代沟,不能理解她,就和年龄差不多的小李做了好朋友。

已经进入青春期的潇雅叛逆又体贴。她和小李在校外交了很多朋友,晚上经常呆在外面。一年之内,潇雅与五名男性建立了男女朋友关系,并与其中四人发生了肢体接触。

后来,潇雅被发现感染了艾滋病,因为感冒无法治愈。

一、中国儿童青少年艾滋病发病率增长5倍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报告,在2010年至2019年的十年间,确诊数在十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6%.中国大陆15-24岁的青少年中报告了超过14万例艾滋病病例

在报告的案件中,学生比例从2010年的8.5%上升到2019年的21.7%。从地理分布来看,在这十年里,四川省的新增患者人数最多,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的病例比例也有所增加。,

北京公共卫生研究所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报告显示,在2008年至2017年的十年中,儿童和青少年传染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从狂犬病和结核病转变为艾滋病,尤其是2011年至2017年的艾滋病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增加了五倍

儿童和青少年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为什么青少年成艾滋病增长“主力”?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艾滋病成长的“主力军”是什么原因?

有些学生,因为自制力弱,分不清别人的诱惑和欺骗,随意与别人发生不安全性行为,从而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还有更多原因,是年轻一代的性观念越来越开放,但性教育却没有跟上.许多青少年对包括艾滋病在内的性传播疾病知之甚少,不会主动采取安全措施。

儿童在预防艾滋病时必须知道这一点:

掌握性健康知识

处于性活跃期的青少年在发生不安全性行为时应主动了解艾滋病感染的风险,这是避免病毒传播的关键。

拒绝危险行为

尽量保持固定的伴侣,避免频繁的变化,而在做爱时,要全程、正确地使用安全套,认为这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远离毒品

注射毒品会增加血液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很多艾滋病毒都是通过吸毒者共用的针头传播的,所以要远离毒品,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毒品。

"margin:0 auto" src="https://image.39.net/auth/ww/20180917/56372.jpg" />

72小时内,使用艾滋病“后悔药”

如果真的发生了高危的不安全性行为,一定要主动寻求帮助,联系当地疾控中心或医院,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阻断药,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风险。

三、这些人要做HIV检测

对于一些高危人群而言,建议主动进行HIV检测,包括:

·性生活“泛滥”人群。不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是传播HIV最主要的途径,如果性伴侣不固定、性生活较为频繁,应该定期进行HIV抗体检测。

·准备怀孕的女性。母婴传播也是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方式之一,早检测,服用母婴阻断药,可以防止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男同性恋人群。由于男同性恋人群的性行为方式更具有艾滋病暴露风险,因此,如果无固定伴侣,最好定期进行HIV检测。

·吸毒人群。无论是吸食毒品还是注射毒品的人群,都属于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除了定期检测外,还要避免与他人共用针具,当然,尽早戒毒才是根本。

四、“得了艾滋病,我是不是快要死了?”

有些患者看到自己检测出艾滋病病毒阳性,就如临末日,觉得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其实不必过于担忧,如果能好好吃药,定期检查,艾滋病就是一种慢性病。

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子刊刊登了一篇重要研究,通过16年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艾滋病患者的预期寿命和普通人群越来越接近。一名21岁就感染HIV的年轻人,如果规范治疗,其预期寿命比未感染同龄人少6.8年左右。

随着医学的日新月异,人类面对艾滋病也不再是无计可施。尽早进行测试并治疗,有希望将病毒水平控制在最低水平。因此,一旦发现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不要惊慌,尽快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许多人觉得艾滋病离自己很远,其实并非如此,绝大多数艾滋病的传播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因此,普通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人群,也要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避免进行不安全的性行为。


参考资料:

中国疾控中心关注:中国青少年艾滋病10年来持续增加.医学新视点.2020-12-0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