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这次真的定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提出到2035年彻底淘汰燃油车

单纯的燃油车一定会被历史淘汰。

上周,在上海举办的2020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李骏代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明未来15年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别看这次发布的2.0路线图只是个学术机构的意见,既不是法规也不是政策,更不是强制手段,只是表达了我国汽车产业以后可能的发展愿景和路径。但说白了,这不仅会对高层的决策起到参考作用,也是对下引导,为各大车企指点迷津的重要方向。而从整个讲稿/PPT的内容上解读来看,一句话总结下来,就是相关产业接下来将要利好混动、利好新能源车中的纯电车、不是很看好插混和氢能源。并且,传统单一燃油动力注定出局,未来将走向全面新能源化。

接下来,让我们一条条来解读:

坚持纯电动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流,插电或将被舍弃

这次2.0的路线图,规划2035年纯电占新能源比例为95%,5%为插电混动,现在是80%-20%。毫无疑问,纯电在这次的新能源路线里所占比例高达95%。换句话说新能源的另一条分支插混,仅占5%。这意味着我国已经基本否认了插混的未来,毕竟插混从经济效益角度,省油不如混动,谈电动那还不如直接纯电。

此外,规划在充电桩方面,到2035年要有1.5亿个慢充端口,146万快充桩,意味着国家坚持了慢充为主,快充为辅,换电补充的补能模式。有很多人说电动车不使用,主要的问题其实就是因为充电桩不够用,电动汽车才发展不起来。国家现在给出的答案是:真的要遍地都是充电桩。每个车都有桩,哪里停车哪里就有桩,你还会对电动车的实用性存有疑问吗?

毫无疑问,国家计划大力修建基础配套设计,是准备用15年的时间培养国民用车习惯,停车就能充电,以后还会包括无线充电、共享换电等多元化的补能方式。快充桩则会沿着高速和国道干线建设,保证长途需要。基本上纯电的发展方向大势已成。

若还是满足不了要求怎么办?HEV欢迎你。

2.0路线图提到,2035年节能汽车要和新能源55开,其中节能汽车并没有特别细致的分类,但主要应该还是一些电气化程度较高的燃油车,基本指明了未来销售的传统能源新车应该100%是混合动力。

但这里指的混动,笔者认为主要还是HEV。因为依靠当下很多车企所谓的节能48V轻混技术是没办法做到2035年要求的百公里4L油耗的。车企的技术研发肯定要超前,而像48V这种“鸡肋”技术显然不会得到大力发展,短期内可能还能应付应付,比如到2025年,依靠48V轻混技术也许能勉强达到百公里5.6L油耗的要求,但它毕竟是过渡路线。等到2030年的百公里4.8L,2035年的百公里4L,这种油耗水平只有HEV才有可能完成。

虽然提起HEV,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丰田和本田,似乎和咱们国家的自主车企没太大关系。但目标之所以定这么高,笔者猜测有三个考量:第一是倒逼车企造纯电动,既然HEV已经跟不上日系的水平,那还不如奋发图强研发更简单的纯电动。第二则是国内可能以政策威逼利诱换取两田先进的重混技术。就好比前两天的广汽宣布获得丰田授权的混动技术,很容易让人猜测这是丰田听到了国内的一些风声所付出的“诚意”。

再则,这或许也是为了全面新能源化的大方向的考量,毕竟15年内电动汽车能否解决所有问题依然是未知数。而对于电动汽车做不到的场景,比如超远距离的长途出行,比如充电桩很难密集覆盖的西北、新疆西藏地区,亦或是3-5线城市,HEV仍然是一种真正能以降低油耗为第一要务的备选方案,能够弥补电动汽车的不足,满足所有人的汽车出行问题。

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仅达到100万辆

规划说2030-2035年氢燃料车要达到100万辆左右,这个用词值得推敲。要知道纯电动可是接近1.5亿的目标,之前设想是2030年实现,现在后推了5年,相比之下氢燃料车的100万保有量的目标就是洒洒水了。

为什么国家不看重氢燃料??主要问题不是出在车上,而是出在氢上,氢的制取储存和运输问题比想象中严重的多,如果短时间内技术路线无法突破,根本没法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这是死结。其实从目前国内对燃料电池车商用先行的路线也基本能看出个态度,主要就是用作长途重卡,毕竟商业化用途的诸如港口运货、公交等,氢气费用和电费完全没得比。

但国家还是给出了100万的燃料电池车目标,最大的存在意义或许只有一个,就是为氢燃料电池留了个口子,倾向于政策产物。简单来说就是我不看好你,但给你留条活口,也许以后还能交个朋友。

当然,这里并没有提及甲醇燃料电池,2.0路线图只提及了氢燃料车。没有为甲醇燃料电池预留一定的空间其实是一个遗憾,也许同样是技术突破难度的考虑,但是甲醇燃料车一旦实现技术突破,包括能源成本、运输等优势其实是BEV和HEV都无法比拟的。

为什么国家要这么坚定的发展新能源的路线。

再次给大家科普一下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原因,其实说白了不只是弯道超车的问题,技术哪有什么弯道,只有一点一点的追赶与突破,而更深层次的是能源安全的问题。

中国对石油的庞大需求。2019年原油消费量6.96亿吨,中国原油产量1.91亿吨,进口原油5.05亿吨,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72.7%。而国际形势复杂单纯依赖石油对我国的能源安全非常不利。

但相反的是,我国的发电量每年都在增长,国家也在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以及控制火电,能看出咱们国家正在能源领域下一盘大棋。电这个东西我们都知道发出来就必须用掉,不用掉就浪费了,而纯电动汽车的用户基本上很大一部分都是晚间在家的时候充电,这时候正是低谷用电时候,正好都把电充进了电动汽车里。而电动汽车则变成了一个个能量储存站,很好的利用了这部分能源。

所以无论是从节能环保方面,还是能源安全方面来看,咱们国家都将会在民用领域淘汰传统单纯的燃油车。而混动+纯电这样的多样性的出行方式,毋庸置疑正在成为主流。就像到2035年的iPhone和华为,你估计不会再称呼它们是智能手机了,而是那个时代的传统功能手机。根据2.0路线图的既定路线,到了2035年,纯电、混动也不再是新能源车了,而是那个时代的传统能源车。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