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碳化硅器件已被引入欧洲新能源汽车,上海汉芯3300V产品将于今年年底量产

据微网消息,11月3日至5日,首届慕尼黑华南电子展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拉开帷幕。在本次展会上,上海汉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汉芯”)带来了一批新的重型碳化硅产品,引起了众多参展商的关注。

上海汉芯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和生产第三代宽带隙半导体功率器件和功率模块的高科技企业。它也是中国唯一一家能够大规模生产汽车级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和二极管并将其运送给世界知名客户的高科技公司。

秉承注重实用的理念,汉芯科技在碳化硅领域始终坚持走自己的独立发展道路,并取得了显著成就。“其实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领域,我们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上海汉芯董事长许飞在接受王记伟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数字时代》2018年市场调研报告中,汉芯科技在碳化硅器件排名上已经位居全球前五。

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上海汉芯拥有近40项全球发明专利(美国、中国等)。),包括器件设计专利和器件工艺专利。其中,公司向合作伙伴授予多项器件生产工艺专利,并与他们合作进行晶圆生产和产量提高。今年,公司在国内外申请了近10项发明专利,进一步布局了碳化硅的知识产权。

据王记伟介绍,上海汉芯完全是内资公司,现有股东包括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东方福海、乔乔资本,其中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是财政部下属的国家级引导基金,专门支持高科技中小企业,东方福海、乔乔资本是国内一线风险投资基金。预A轮融资将于近期完成,将推出一批重量级产业基金,对公司未来的快速发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徐东坦言,“我们希望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弯道超车。与海外竞争对手相比,我们在产品类别、质量和产品线规划方面差别不大。”推动产业链发展,企业必须具备优秀的R&D能力和产业链协调能力。据王记伟介绍,上海汉服的R&D人员占70%以上。2004年,的李博士、洪博士等关键人物开始研究与碳化硅相关的器件设计和生产工艺。核心团队由20多名在半导体行业多年努力的专家组成。团队的研究项目涵盖碳化硅材料研究、功率器件设计、晶圆制造工艺、碳化硅模块设计和应用开发等。

通过多年在碳化硅领域的深度培育和积累,2014年完成了650 V/1200 V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产品的量产和整车规格认证,最大单管电流可达100 A;2017年,全系列650V/1200V碳化硅MOS量产,通过整车规格认证,最小内阻可达20毫欧。截至目前,韩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度器件设计和工艺研发能力,突破了国外大公司对碳化硅技术的垄断。

目前,上海汉服的650V系列、1200V系列、1700V系列碳化硅二极管和MOS管已经量产,全部通过整车标准认证。按照欧洲新能源汽车企业要求开发的3300V系列也已经量产。目前已经完成客户验证,正在引入供应链;与此同时,上海韩信采用自己的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和二极管设计高功率密度模块,并生产和运输650伏和1200伏/100千瓦的功率模块。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汉宝还拥有全球唯一自主设计的SiC JMOS产品(在不增加正常DMOS面积的情况下,成功将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集成到SiC DMOS元器件中)。通过将JBS和DMOS器件集成在一起,逆变器可以集成在单个芯片上。上海汉宝创新的JMOS技术可以实现模块的小型化和更高的功率密度。徐东表示:“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JMOS很快就会在国内晶圆厂生产”。据李博士介绍,上海瀚建的碳化硅产品已在国内外知名公司使用,涉及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逆变器、通信电源、高端服务器电源、储能、工业电源、高铁、航天工业等行业。

对于公司产品主要出口海外的现状,徐东解释说,之前SiC器件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国内车企对此持观望态度,只有国外车企“敢用”。但近两年来,随着国内进口替代需求的增加和碳化硅成本的降低,以及公司全系列产品在欧美、亚洲等国家的大规模使用,国内十几家车企纷纷拿韩付费产品进行验证。她进一步表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巨大,是上海汉服目前和未来的主要市场。

谈及未来发展规划,徐东表示:近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正式落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领域将开启新的增长周期,这将大大增加对功率半导体的需求,尤其是性能更好的碳化硅功率器件。Yole认为,碳化硅最大的应用市场来自汽车。与传统解决方案相比,使用碳化硅的解决方案可以使系统效率更高、重量更轻、结构更紧凑。随着碳化硅成本的逐步降低及其应用的不断扩大,未来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国内碳化硅产品主要依靠进口,尤其是汽车产业链。为了更好地在国内发展这一领域,徐东表示,“接下来,上海薪金将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内的投资合作,与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共同发展。”(校对/Candy)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