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特斯拉现在的状态,那就是生活不易,但你习惯了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跳舞。
与品多多关于团购的口水战依然挥之不去,29834台进口X型和S型因为“断轴风险”的尴尬原因再次被召回。算上这次,是第四次,也是最大的一次。
很难想象任何一个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如果遭遇这样的风暴,存活的几率有多大。
一向挑剔严格的中国消费者怎么了?大家似乎都为马斯克口中的这个“大电动玩具”预留了足够灵活原谅的空间。
9日,据业内人士透露,特斯拉上海工厂计划在2021年完成55万辆汽车的生产,其中包括3型和Y型,其中3型10万辆,Y型1万辆将出口。
毫无疑问,依靠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的“内卷化”,消化44万辆的产能还有待观察。
根据该协会发布的9月份中国汽车销量数据,特斯拉的车型总数已达77898款,其中车型3的销量为11329款。根据车志旺提供的《2020年三季度热销轿车投诉质量比排行》的数据,车型3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市场投诉量最低的车型,投诉销售比为0.3。
车型3在中国消费者心中显然已经成为电动车标准和行业的主导车型。
优先消费选择的形象和世界领先车辆技术的积累和深度,似乎为特斯拉揭示的问题找到了必要的答案。
但仅此而已。真的够吗?
政策导向明确,消费欲望强烈
目前,环境保护仍然是当前和未来世界圆桌会议的主题。
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将会继续,特别是在中国这个环保意识和接受度比其他地区高得多的国家。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15年)》年3月3日国务院发布颁布。根据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传统燃料汽车总销量的20%左右,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以上。
准确全面的政策导向驱动为所有新能源汽车公司开了绿灯,特斯拉将是受益最大的公司。
随着充电桩数量的整体提升和购车停车症结的缓解,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春天正在加速到来。
鹤立鸡群,全靠同行衬托?
可以说,特斯拉的中国之行,像一条凶猛的鲶鱼,彻底搅动了死气沉沉的中国电动车市场。
意识到单靠补贴无法生存的中国汽车公司,半心半意地走上了跑道。
不幸靠幸福。
正是特斯拉一步步的追求,造就了中国优秀的自主品牌,如比亚迪、理想一号、威来、小鹏.开始发力,呈现出阶段性的绽放。
像特斯拉进入中国这样的互补型经济模式,未来在中国会越来越多的呈现出来。
目标已定,战略第一。
特斯拉的商业蓝图正在打开,但在此之前,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拓宽现有的客户访问渠道,还要用优质的服务态度和技术来展示,以赢得更多潜在目标消费者的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