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跨界圈,这些公司其实是“汽车制造商”

近两年来,随着市场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汽车行业逐渐扩大,不断增添新的力量,大量“造车新势力”涌现进入市场,以更具创新性的思维和突破性的产品与整个行业一起进步。

但新时代的汽车行业不再局限于“造车”这个狭隘的定义,庞大的产业链结构也让很多看似与汽车制造无关的公司和企业进入这个日益庞大的红海市场。很多所谓的“汽车公司”几乎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一家与汽车相关的公司。

华为——5G通信及智能终端

华为在通信和移动通信设备领域的成就,全世界都是相信和看到的。出于各种原因,孟晚舟女士仍然被困在北美。这也印证了华为在技术上的主导地位已经威胁到了其他企业和政府的发展和生存。在当今汽车行业逐渐走向智能化、互联化的时代,除了动力和控制,信息交流已经成为第三大板块。这正是华为研究运营的领域之一。

但华为在包括“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内的多个行业公开发表官方声明,称“华为不造汽车,我们的使命是帮助汽车公司造好车。”

华为凭借其在5G、芯片和物联网领域的绝对优势,通过与多家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合作,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汽车支撑系统。比如在过去的2020北京车展上,华为强势落地。这可能是今年全球最大的汽车展览会,展示了自己的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华为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华为智能电动mPower整体解决方案、华为智能网络连接解决方案、华为智能汽车云服务、华为商用车、特种车。

BAT——汽车生态与智能网络连接

一直绑在一起提到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作为前三大资本力量,自然不会放过他们在互联网领域根深蒂固的巨大影响力。虽然他们没有参与或参与汽车制造的工业领域,但在“汽车大脑”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借助支付宝打造的移动支付生态系统,阿里巴巴让停车、过路费、加油等汽车场景变得快捷、无接触。早在2015年,阿里巴巴就成立了阿里汽车事业部,整合了支付宝、高德地图等众多自有汽车业务资源,打造了“斑马之星”车载智能系统,可以实现车辆场景的快速支付和高精度导航功能。

腾讯在社交领域的庞大用户群几乎覆盖了目前国内所有的网民。对于智能联网汽车,腾讯给出了“腾讯车联泰”的智能解决方案,包括智能语音、智能出行、个性化内容、社交互动、运营增值等全场景服务。

不用说,百度在汽车行业的参与是基于安卓系统上罕见的车载互联系统,可以与ios CarPlay竞争,以及李彦宏在无人驾驶CarLife上参加百度AI开发者大会,也是基于百度自己的L4阿波罗自动驾驶系统。

在这个万物相连,万物相连的时代,可以说互联网企业是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参与者,甚至是决策者。BAT三巨头通过自身专长从不同方向进入汽车行业也是可以预见的。虽然这三个品牌都没有自己的汽车品牌,但他们关于汽车的产品一直在我们身边。

在汽车业务方面,博世也有完善的软硬件实力,如车辆传动系统、ABS控制、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等。可以说,只要车上有运动部件或系统,几乎都可以在博世找到相应的业务。

就是这样一家为整个汽车行业提供高附加值零部件的复合公司,却始终坚持不介入整车制造。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核心客户都是各大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而博世一旦想生产整车,就会和这些关系密切的客户成为直接竞争对手,其最大的市场必然会丧失。

就零部件供应业务而言,博世2018年财报显示,其汽车部营收470亿欧元,而奥迪汽车部同年交付整车186万辆,动力总成67万辆,仅实现营收455亿欧元。

而且2C复杂的整车组装生产流程和终端销售模式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去探索和维护。相比之下,做一个稳定的供应商,发大财,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在目前“地球村”的产业模式下,一个产品要从无到有经过各个地区和行业的参与,很多行业和企业不会直接暴露在光明面进行宣传,但背后有无数的努力。就像这些不造车的“汽车公司”一样,他们在汽车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几乎涵盖了我们消费者能接触到的大部分产品。也许我们无法通过直观的消费或使用体验知道它们在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但它们以另一种方式给我们带来了更好的汽车体验。这不能叫“更好的造车”吗?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