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ID.4发布后,产品不多,但后轮制动鼓成为焦点。一方面有:“25万车还装鼓式刹车,不厚道,欺负消费者”;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ID.4鼓式制动器那么好,那么先进。
谁对谁错,ID.4要用鼓式刹车。这个我们以后再说。我觉得第一个问题是普及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的概念,因为网上讨论充斥着各种错误,都是很基础的错误。
汽车最早的制动系统都是鼓式制动器,由制动鼓、制动泵、制动蹄和固定销组成。制动原理是制动泵推动制动蹄,使制动蹄与制动鼓接触,产生制动效果。
鼓式制动器有几个优点,其中之一就是制动力强。这也是最被误解的地方。认为鼓式制动器性能差的主要原因是制动力不足。实际上,由于摩擦面积大,鼓式制动器的制动性能一直非常优异。看看大卡车的刹车。大部分都是鼓式制动器。既然可以用在卡车上,也从侧面证明了它们的制动力完全胜任。其次,结构简单,成本低。这种优势不仅仅是为了厂商的制造成本,也是为了用户。鼓式制动器基本可以终身免维护,不需要更换制动蹄和制动盘。
至于缺点也很明显,抗热衰退性差。由于制动鼓是一个封闭的环境,摩擦产生的热量很难消散,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改变金属的性质,从而降低或使制动器失效。盘式制动器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诞生的。
盘式制动器也是赛车中诞生的一项技术,主要由卡钳、制动盘、制动蹄、制动油管等部件组成。由于制动盘暴露在空气中,可以得到更好的冷却,因此在高负荷工作时具有更好的可靠性。
接下来说ID.4如何看待它的鼓式刹车,我觉得从某个角度思考就够了。人们的印象是鼓式制动器大多价格便宜,性能差。之所以会有这种印象,是因为鼓式制动器大多搭载在廉价汽车上。现在一辆25万的紧凑型SUV也用鼓式刹车,自然联想到“不厚道”、“伤害消费者”之类的事情。
拿起键盘喷之前,先想几个问题。为什么便宜的车上经常出现鼓式刹车,只是为了降低成本?如果有,为什么前轮不用鼓式刹车?
首先,刹车是一个把动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如果动能本身不大,即使鼓式制动器散热不好,也能应付。看那些便宜的车,动力一般比较弱,重量也比较轻,所以刹车系统压力不大。另外,刹车时中心会向前轴偏移,所以前刹车的压力比后刹车大很多。所以那些便宜的车后刹车不需要用碟刹。换句话说,在保证制动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对厂商和消费者都有好处。
对于ID.4来说,它的动力还不错,重量一定要轻。为什么可以用鼓式制动器?这主要是因为它有两套刹车系统。对于大部分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除了机械制动外,还会有一个电制动系统,也就是常说的动能回收系统,就是把一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系统。如果你开特斯拉或者宝马,
I3(参数|图片)能深刻理解这个系统。在高动能回收模式下,加速器丢了,就像踩了一个中等强度的刹车。这叫“单踏板操作”,刹车踏板除非紧急刹车,否则整个过程都不能碰。也就是说,带有动能回收系统的车辆对机械制动器本身的压力很小。
也许你以为电制动只是机械制动的补充,但实际上它的能力远远超出你的想象。我不知道你知不知道矿车,但是这几百吨猛兽的刹车系统是电刹车,因为没有机械刹车能承受这么大的动能,机械刹车只有停车的时候用。
如果ID.4采用强电制动系统,其机械制动压力会小很多,后制动压力相对较小。另外,ID.4不是一个面向性能的模型。根据公布的数据,最强大的版本只有300马力,而入门版本只有170马力,所以使用鼓式制动器可能是合理的。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ID.4也将在不久的将来登陆美国市场。资料显示,美国版也会使用鼓式后刹车;此外,它还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熠熠生辉
ID.3(参数|图片)也采用鼓式后刹车,其入门版价格在18万左右,相当于欧洲很多非一线品牌的B级车。
其实更合理的解释是,大众在设计MEB平台时,将鼓式后制动器作为另一个重要部件,鼓式制动器的型号能够满足设计要求。ID.3、ID.4乃至未来更多ID车型都设计成鼓式制动器,如何减少配置?
当然,ID.4的刹车性能,直到试了才回答。但是,我不相信降价,因为想想就不合理。如果大众为了减少配送可以从一些看不见的地方省钱,那就没必要为后刹车大惊小怪了,肉眼可见。其次,如果通过降低制动性能来降低成本,将来会有安全隐患或事故发生,那么大众所花的钱(大众在美国排放门的损失已经够多了)就难以计数了,完全是丢西瓜摘芝麻的行为,得不偿失。
最后我想说,即使是碟刹的性能和成本也相差很大,十倍甚至几十倍。一些高性能跑车,比如488、911,只选择一套碳陶瓷刹车就需要20多万。碳陶瓷刹车确实不错,抗热衰退能力更强,使用寿命非常长。但是,不能说家用汽车用碳陶瓷刹车不厚道。如果给卡罗拉选一套20万的刹车,你会买单吗?
为什么其他电动车不用鼓式刹车?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纠结,一切都回到“是否合理”的问题上。如果ID.4的制动性能在以后的测试中不差,那么鼓式制动器是好的,节省了维修的时间和金钱;如果证明鼓式制动器存在安全隐患,制动效果不好,完全否定也不迟。
当然,不要相信“ID.4的鼓式已经完全超越了碟刹”这种论调,这是不可能的,否则前轮为什么不用鼓式刹车呢?
其实类似的讨论还有很多,比如“独立悬架比非独立悬架好”、“多连杆控制比麦弗逊好”等等。我一直很反感这种讨论,而且我极其愚蠢。好不好是靠开车和检测知道的,不是靠意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