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车燕社
简介:作为中国新能源技术的出口商,宁德时报和比亚迪在这一趋势的基础上发布了自己的电池集成技术。
显然,在政策和成本竞争的双重压力下,新能源技术需要向低成本、模块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此时‘技术成本’的下降并不是坏事,包括贵金属材料成本、R&D和制造成本的降低,会大大降低整车的规划压力。一方面会为品质提升预留更多空间,另一方面会保持价格优势,提升整体性价比。
事实上,特斯拉Model3采用的基于21700的大型集成模块已经显示了这一趋势的效果,与之前的Model3相比,只降低了35%的电池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Model3成为全球市场的一颗重磅炸弹。
(模型3大模块解剖图)
作为中国新能源技术的出口商,宁德时报和比亚迪在这一趋势的基础上发布了自己的电池集成技术。宁德时代的CTP(CellToPack)技术路线是基于高镍三元锂架构,其核心是减少模块数量,直接用多个大容量电池组成标准化电池组,然后灵活堆叠形成更大的电池模块,以满足不同型号的储能需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基于其擅长的磷酸铁锂技术。电池单体也向大容量演变,但电池单体的形状更扁平、更窄(长边可定制和改变,电池单体最大稳定长度可达2100mm),因此被形象地命名为‘叶片’。多个“刀片”捆绑在一起形成电池组模块,几个大模块组合在一起形成电池模块。
这两种技术状态可以说在降低模块结构和提高封装效率,大幅度降低单连接线束和相关工艺的成本,大幅度提高组效率(能量密度)方面有着相同的目标。但是从应用的角度来看,还是可以发现一些差异的。
从结构耐久性的角度来看,
电池模块作为布置在车下的一个庞大的单一部件,必须考虑结构强度对复杂车内环境的适应性。抗侧撞能力是最明显的需求,厂商往往通过电池组外壳的结构和材料应用来提高这种能力。但对于长期使用的私家车,一般采用无大梁的非承重车体,电池结构需要能够承受车体反复变形带来的长期应力变化。
(电池组受扭转力模拟模型图)通过结构分析可以看出,宁德时代的CTP技术由于考虑体积封装效率最大化,更容易受到对角线重复剪切应力的影响,对高压线束与冷却系统的连接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长期使用的可靠性有待验证。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其实还是保留了模块包和电池组包的整体配置。同时,从专利图中可以看出,其电池组封装可以根据车型的需要预留变形空间,以避免超薄大电池的直接受力。从结构耐久性来看,比亚迪叶片电池封装更容易做出可靠的产品。
然而,这种保险结构也会带来其他问题。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比亚迪使用的是体积功率密度作为衡量指标,而没有公布大家广泛使用的重量功率密度数据。可以猜测其结构重量叠加铁电池本身的比能不高,导致其重量功率密度在工信部标准测量平台上没有显著突破。根据之前的信息,估计刀片电池包的重量功率密度可能达到180Wh/kg左右,处于目前的主流水平。
从结构匹配的角度来看,
宁德时代作为电池及相关技术的单一供应商,需要面对更多的产品匹配考虑。但是从目前的专利细节来看,CTP大模块的高度是无法改变的(而且不够轻),同时需要配合外壳才能安装在不同型号上。这样的结构要求汽车厂商在产品规划上做相应的调整,但更难的问题是目前没有大规模的销量作为发展的支撑,厂商根据单个电池供应商的匹配来做设计调整风险很大。这也可能是它声音大的原因之一,但它真的计划少投产(众所周知,BAIC肯定会投产)。
(宁德时代CTP电池大模块解剖图,左图商用车大模块参考)
作为自己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刀片”电池可能从一开始就考虑了自己产品的多规格适应性要求。“刀片”的窄边尽可能小,这意味着它可以更容易地适应垂直高度高底盘和低底盘型号的需要。未来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超薄底盘的多用途汽车,让用户使用更多空间,挖掘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种超薄电池的应用可能是为商用和大底盘的SUV产品做准备,可以储存更多的能量。
(刀片电池的高度更有优势,适配模式灵活。)从单一配置的特点来看,
宁德时代CTP电池的另一个特点是单体电池容量大,使得外壳的比例从最初的50Ah大幅度降低到现在的200Ah以上。同时,在恒定的充放电速率下,简单的串联结构可以输出或接受更多的电流(提高功率和充电便利性)。此外,根据宁德时代公布的数据,CTP电池组仍将采用方壳封装,考虑到目前高镍电池的稳定性,这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比亚迪‘刀锋’电池的单一设计,一开始让我很惊讶。首先,这样大的单体长度不是一个稳定的力学结构,在受到侧向力时,其抗变形能力很弱。通常电池工作时会带来内压,导致外壳膨胀,进而对周围的电池产生压力。所以分组的时候要慎重考虑缺口问题,一方面要防地震,一方面要消除侧向力,这方面还缺乏证据。
(刀片电池容易受到侧向力的影响)
另一个技术挑战可能来自电池芯的内部绕组模式。推测电池芯的内部卷绕方式将采用多电极、多个独立卷绕单元的形式。事实上,可以看出,多个小电池组成了一个大电池,但这些小电池共用一个封装。这对各个单元的均匀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电池性能始终遵循桶原理,最差的决定整体性能!
最后总结
总的来说,宁德时代的CTP电池和比亚迪的‘刀锋’电池各有优势。宁德CTP功率密度更高,群效率更高。对大多数汽车厂商的成本控制更友好,在一定重量的前提下更容易推出续航更长的产品;比亚迪的‘刀锋’电池在结构灵活性和耐用性方面更具价值和想象力,大大提高了铁电池的性能,让其从商用或低端产品回归主流,不得不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
从另一个角度看,两家公司技术架构的不同也说明了一个事实。虽然两家公司都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出口商,但作为汽车制造商的技术积累,比亚迪本身具有优势。这一优势可能不取决于单一指标的推广,而更多的是对用户环境的理解和合理化。我觉得也应该是其长期价值的落脚点。#电池#比亚迪#宁德时代收集的两种技术状态,可以说在减少模块结构和提高封装效率方面目标一致,大大降低了单连接wirin的成本
电池模块作为布置在车下的一个庞大的单一部件,必须考虑结构强度对复杂车内环境的适应性。抗侧撞能力是最明显的需求,厂商往往通过电池组外壳的结构和材料应用来提高这种能力。但对于长期使用的私家车,一般采用无大梁的非承重车体,电池结构需要能够承受车体反复变形带来的长期应力变化。
(电池组扭力模拟模型图)
通过结构分析可以看出,宁德时代的CTP技术因为考虑到体积封装效率的最大化,更容易受到对角线重复剪切应力的影响,对高压线束与冷却系统的连接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长期使用的可靠性有待验证。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其实还是保留了模块包和电池组包的整体配置。同时,从专利图中可以看出,其电池组封装可以根据车型的需要预留变形空间,以避免超薄大电池的直接受力。从结构耐久性来看,比亚迪叶片电池封装更容易做出可靠的产品。
然而,这种保险结构也会带来其他问题。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比亚迪使用的是体积功率密度作为衡量指标,而没有公布大家广泛使用的重量功率密度数据。可以猜测其结构重量叠加铁电池本身的比能不高,导致其重量功率密度在工信部标准测量平台上没有显著突破。根据之前的信息,估计刀片电池包的重量功率密度可能达到180Wh/kg左右,处于目前的主流水平。
从结构匹配的角度来看,
宁德时代作为电池及相关技术的单一供应商,需要面对更多的产品匹配考虑。但是从目前的专利细节来看,CTP大模块的高度是无法改变的(而且不够轻),同时需要配合外壳才能安装在不同型号上。这样的结构要求汽车厂商在产品规划上做相应的调整,但更难的问题是目前没有大规模的销量作为发展的支撑,厂商根据单个电池供应商的匹配来做设计调整风险很大。这也可能是它声音大的原因之一,但它真的计划少投产(众所周知,BAIC肯定会投产)。(宁德时代CTP电池大模块解剖图,左图商用车大模块参考)
作为自己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刀片”电池可能从一开始就考虑了自己产品的多规格适应性要求。“刀片”的窄边尽可能小,这意味着它可以更容易地适应垂直高度高底盘和低底盘型号的需要。未来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超薄底盘的多用途汽车,让用户使用更多空间,挖掘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种超薄电池的应用可能是为商用和大底盘的SUV产品做准备,可以储存更多的能量。
(刀片电池高度更有优势,适应机型灵活)
从单体构型的特点来看,
宁德时代CTP电池的另一个特点是单体电池容量大,使得外壳的比例从最初的50Ah大幅度降低到现在的200Ah以上。同时,在恒定的充放电速率下,简单的串联结构可以输出或接受更多的电流(提高功率和充电便利性)。此外,根据宁德时代公布的数据,CTP电池组仍将采用方壳封装,考虑到目前高镍电池的稳定性,这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比亚迪‘刀锋’电池的单一设计,一开始让我很惊讶。首先,这样大的单体长度不是一个稳定的力学结构,在受到侧向力时,其抗变形能力很弱。通常电池工作时会带来内压,导致外壳膨胀,进而对周围的电池板施加压力
另一个技术挑战可能来自电池芯的内部绕组模式。推测电池芯的内部卷绕方式将采用多电极、多个独立卷绕单元的形式。事实上,可以看出,多个小电池组成了一个大电池,但这些小电池共用一个封装。这对各个单元的均匀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电池性能始终遵循桶原理,最差的决定整体性能!
最后总结
总的来说,宁德时代的CTP电池和比亚迪的‘刀锋’电池各有优势。宁德CTP功率密度更高,群效率更高。对大多数汽车厂商的成本控制更友好,在一定重量的前提下更容易推出续航更长的产品;比亚迪的‘刀锋’电池在结构灵活性和耐用性方面更具价值和想象力,大大提高了铁电池的性能,让其从商用或低端产品回归主流,不得不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
从另一个角度看,两家公司技术架构的不同也说明了一个事实。虽然两家公司都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出口商,但作为汽车制造商的技术积累,比亚迪本身具有优势。这一优势可能不取决于单一指标的推广,而更多的是对用户环境的理解和合理化。我觉得也应该是其长期价值的落脚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