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的风口浪尖上,国内几大新型汽车制造势力已经引人注目。
作为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国内新的汽车制造力量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问题是高预期能否继续支撑异常高的估值。东吴证券分析师黄西丽认为,电动智能汽车将成为下一个移动终端,新能源汽车将是2021年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在乐观预期下,批发销量将达到204万辆,比亚迪、特斯拉、威来、理想、小鹏等汽车公司都将是股息的最大受益者。
按照全球巨头的发展规律,任何一个汽车霸主的崛起都离不开一个全球的需求市场,而中国的需求市场正好符合引领未来10年电动智能车的消费趋势,这对于国内自主汽车品牌来说是百年一遇的机遇。
造车新力量成为股市新力量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股价和市值在国际市场上以惊人的速度飙升。特斯拉汽车企业全球市值登顶后,国内企业开始疯狂追赶。截至上周五,比亚迪超越奔驰母公司戴姆勒,以724亿美元的市值进入全球汽车公司前30名的前五名。中国股份公司威来已经超越了通用、宝马、法拉利和本田等传统汽车巨头,而理想和小鹏已经超越了吉利、铃木、起亚和广汽。
然而,面对巨大的销售差距,许多投资者对这些新生力量的估值畏高,卖空机构Citron率先盯上了威来。在短期报告发布的当天,威来、理想和小鹏在美国股市成交量上名列前十,但市场猜测仍在继续。
周四收盘后,合肥发布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江淮汽车、威来汽车、江淮大众、安凯客车、合肥长安、奇瑞德国等车企都受到鼓励。在此之前,推迟补贴下降,出台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补贴,明显刺激了资本市场。
今年至今,SW汽车指数同比增长近50%,其中SW汽车指数同比增长约80%。个股方面,比亚迪股价上涨239.28%,长城汽车上涨190.88%。另一方面,威来在美股上涨10倍以上,同期特斯拉上涨481.65%。
明年国内新能源销量可能达到200万,对于国内车企来说是有望的。东吴证券从更大的角度分析,电动智能汽车掀起新一轮争夺全球汽车产业重心的竞争。虽然美国特斯拉目前是全球领先者,但中国将借助“汽车公司华为BAT宁德福耀”积累财富。
未来中国和美国上升的概率大,德国和日本下降的概率大。参考上世纪70年代丰田石油危机和日美贸易摩擦,日本汽车工业将全球崛起,中国汽车工业独立崛起指日可待。
数据显示,虽然疫情的影响难以避免,但2020年中国仍将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将是增幅最大的市场。
今年上半年,全球汽车销量因疫情下降超过40%,而同期美国、欧洲和中国市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但自第二季度以来,中国率先实现正增长656.32万辆,7-8月增速大幅提升,达到14.12%的正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快速反弹。
根据日本等海外国家的经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决定乘用车产销中心上升的根本因素,而中国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
虽然出生率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是影响高峰期和间隔时间的重要因素,但国外经验表明,乘用车的销量基本来自报废需求。根据目前国内保有量和新车销售数据,2018年报废销量仅占乘用车销量的10%,其余90%来自首次购买需求购买。
在供应方面,东吴证券认为,经过三年的调整,行业库存一直处于良性状态。未来10年,中国乘用车将进入低增长时代,但销量将出现第二个高峰,即3000万辆。
以明年为例,在限制城市扩大需求、提高供方车型数量和质量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可能达到166万至204万辆。对于这一年的销售情况,东吴证券预测将超过100万辆,达到110万辆。
乐观情况下,特斯拉(35万)、比亚迪(30万)、上汽通用五菱(15万)、长城汽车(12万)、威来汽车(10万)、广汽新能源(10万)、上汽大众(10万)都将跻身“10万俱乐部”。
同样作为造车生力军的理想和小鹏,按当年销量分别为18700辆和14300辆计算,明年销量很可能达到5-6万辆。东吴证券认为,汽车霸权竞争的本质是生产方式的更替,汽车霸权的培育离不开一个全球性的需求市场。未来电动智能车将成为继手机之后的下一个移动终端,中国过去10年在互联网消费领域的积累将继续体现在汽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