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朱延锋亲自“卖”,武汉明年有望推出一千多辆“改电”出租车

前言:未来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如何演变?充电和更换市场将相互竞争,谁将能够笑傲江湖?一切未定。对于东风来说,这自然是一个大胆尝试、勇往直前的大好机会。

“这个项目一旦成功实施,联动效应将是巨大的……”

11月26日,江城武汉,东风公司与国家电网签订战略合同。作为两家央企,双方将结合各自优势,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和能源互联网产业的国家发展战略。

乐斗汽车注意到,在活动中,双方及其子公司一口气签署了7个合作子协议,涵盖互联互通、车电套餐框架、有序充电、车电分离、V2G试点、电动汽车下乡等多个维度和领域。

东风今年推出新能源高端子品牌——蓝兔,也借此机会与国家电网签约《深度合作意向协议》。

众所周知,应对全球变暖和化石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共同时代的命题。

就汽车工业而言,汽车的主要能源形式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燃油车向燃电电动车转型演进是一大趋势和趋势。

R&D和新能源电动汽车制造日益成为全球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的“新主业”。

就像燃油车需要加油一样,电动车也需要“电气化”。“电网”的概念来自于电从哪里来,以什么方式传递到汽车的电池组。而且,按照目前业界的普遍共识,在未来的“能源互联网”时代,电动汽车不仅要起到“充电”的作用,还要起到“储电”和“放电”的作用。

总之,在不久的将来,电动汽车将是整个社会能源互联网的关键环节。只有把“车、电”整合成一个高度互联的整体,才能真正实现能源互联网。

因此,像东风这样的汽车公司和国家电网这样的电网巨头联手构建“车电一体化”的能源网络是必然趋势。

东风和国家电网恰好是大型央企和各自领域的龙头。他们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和能源互联网是合理的,也是义不容辞的。

祝延锋,东风公司董事长

正如东风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朱延锋在讲话中所说:“双方都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服务的重大责任。双方在新能源汽车和能源互联网方面的战略合作将非常重要。意义。”

在会场举行系列签约仪式后,领导们并没有立即“分手”,分道扬镳。

在朱延锋的陪同和带领下,东风邀请副省长曹一行来到体育场外的一个“专用装置”观看电动汽车快速“变动力”演示。

主角是沈峰电动车E70,也是武汉路上一段时间常见的电动出租车。

与目前上路运营的充电版E70不同,这次展示的是E70的“换电”版,即动力电池可以同时支持充电和换电,以“快速换电”为核心亮点。

据东风的技术人员现场讲解,这套换电装置是东风自主研发设计的,最早能在短短一两分钟内完成“换电”。

其中,当车辆进入台架停止时,真正的“换动力”过程只需要50秒,比燃油车加油快。看了快速更换动力的示范后,朱延锋积极向曹副省长等人推广这种电动车补给的“新”模式。

意思也很简单。东风打算明年在武汉推出这种以“电换”为主的E70出租车,并与之投资建设一个电换站。

要把它变成现实和土地,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合作是不可或缺的。

据笔者观察,在朱延锋自信地向曹副省长一行介绍了这个项目的巨大价值和意义后,曹副省长频频点头微笑回应,表示等他回来再做深入研究。据东风集团副总工程师、东风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谭民强采访,东风计划明年在武汉市场投放至少1000辆这样的出租车。

“这款新车将于今年年底开发,预计将于明年第一季度上市。”据谭民强介绍,东风早就在充电代电领域有了布局。“我们于2016年在武汉启动了换电模式的示范运营,但当时由于没有形成完整的生态和商业模式,没能坚持下来。”说说人的力量。

谭民强,东风集团副总工程师,东风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如今,包括BAIC、威来、长安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和企业开始在“换电”领域进行积极的尝试,东风将与国家电网联手,积极进入市场。

前面说过,汽车电气化的浪潮浩浩荡荡,即使有着50多年造车历史的东风,面对新一轮的产业转型,依然充满了危机感和紧迫感。

与国家电网等电力、能源巨头联手,不断拓展新能源领域的“朋友圈”,汇聚全集团资源,推出“造车新力量”品牌.

即将进入黄金时代的朱延锋,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地迎接“新四个现代化”的挑战。

毕竟从东北长春到南方武汉,掌管东风五年了。虽然东风的“大自主”乘用车板块和燃油车领域仍在奋勇追赶,但直观效果并不明显。

在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和竞争中,《新能源中的一切》堪称朱延锋上任前东风独立事业的最后一战。东风自己行不行。至于老式的充换电问题,可以预见,在电池技术取得革命性突破,社会充电设施得到充分改善之前,充换电将会相辅相成,各有发展空间。

东风与国家电网就“充换电”开展多层次业务洽谈合作,不仅是央企强强联合的战略姿态,也是“央军”在产业变革浪潮中提升标准制定和话语权的巨大受益。

以朱延锋在此次事件中积极“推广”的出租车为例,从收费到代电的转变,是本土车企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和话语权的妙招。

未来,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如何演变,谁能在收费和替代市场上竞争还未决定。对于东风来说,这自然是一个大胆尝试、勇往直前的大好机会。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