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大嘴”马斯克又开始在网上开了,针对肖鹏汽车,顿时成为热点事件。其实自大的马斯克在网上“杀人”早已是他的正常操作。毕竟他杀过车企,杀过政府,甚至杀过消费者,不是每次“杀人”都能成为热点。那为什么马斯克肖鹏汽车会变成热点事件?背后是什么?
从核心技术到软件的转变
事情其实很简单。在广交会上,肖鹏汽车发布了下一代自动驾驶的软硬件系统,并宣布将于明年发布全球首款量产的搭载激光雷达的智能汽车。包括控制域集成、计算能力水平、高精度定位、感知融合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大洋彼岸的马斯克坐不住了,公开发布文件说:“肖鹏汽车只有特斯拉的老软件,没有特斯拉最新的神经网络电脑。”提起小鹏抄袭特斯拉代码的老故事。面对指责,肖鹏汽车首席执行官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何肖鹏回答说:“谣言早就证明,打败竞争对手是不可能的。从明年开始,你必须做好在中国被我们打败的心理准备。至于国际,我们会见面的。”
早些年,特斯拉认为肖鹏汽车窃取了自动驾驶代码,去年,它起诉了肖鹏汽车。的确,肖鹏汽车在研发X Pilot的时候,从特斯拉那里招募了一大批人才进行自主驾驶的研发,以及团队的骨干人员。但是诉讼至今没有定案,不知道谁对谁错。
但特斯拉在2014年宣布,将毫无保留地开放特斯拉电动车的所有专利,不会对任何善意使用其技术的人提起专利诉讼。但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特斯拉非常关注软件专利。
事实上,汽车的“四化”正在迅速发展,其中“智能化”、“网络化”不仅需要硬件作为载体,还需要软件串联,从而提高用户的汽车体验。因此,软件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汽车公司提出了“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现在汽车产品同质化严重。由于国内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三大件”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而且由于政策法规和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各个汽车企业也在不断共享关键技术,从发动机和变速箱到模块化平台。而软件技术最能体现汽车公司之间的差异,谁能更顺畅、更人性化、更便捷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大概就决定了产品的市场表现。因此,随着汽车“四化”的深入发展,核心技术也逐渐从“三大块”或三大电气技术向软件技术转化。
面对变化,汽车公司开始相互合作
在软件技术方面,特斯拉、威来、肖鹏汽车等技术公司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而对于传统汽车公司来说,这项技术相对薄弱,所以现在很多汽车公司都在深化合作。
今年6月,福特和大众宣布签署协议,利用双方在中型皮卡和商用车、电动车方面的优势互补,共同满足欧洲等地区客户的快速发展需求。此外,大众将率先联合开发L4级自主驾驶。到2022年,大众和福特将首次在实际条件下部署自动驾驶团队。
去年,宝马和戴姆勒宣布成立合资旅游集团,将共同投资10亿欧元成立5家合资企业。这五家公司将全面整合其旅游服务网络,在汽车、停车、收费、物流、货运和租车方面提供“五位一体”的服务。看起来很复杂,其实集成起来很简单。这五家公司的目标是汽车的智能旅行和“智能”汽车。
(95
事实上,他们并不是唯一相互合作的汽车公司。面对“四化”,相互合作的汽车公司很多,比如宝马和捷豹路虎,比亚迪和丰田等。除了合作,他们还成立了自己的“技术公司”,以应对“数字”时代的到来。丰田重组TRI-AD成立编织星球控股,SAIC成立零梁软件分公司,广汽和中科创达联合成立智能车软件技术联合创新中心,长城内部成立数字中心。
无论是相互合作还是组建自己的“软件团队”,传统汽车公司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跟上“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节奏,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汽车体验。
水滴观点:特斯拉和肖鹏汽车的官司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软件之战还会一直持续下去。近年来,各种汽车公司都在不断转型,努力寻找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资本市场的反馈来看,在软件技术上有一定优势的特斯拉、威来、小鹏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也为其他车企指出了一个发展方向。与其说是“软件定义的汽车”,不如说是“用户定义的汽车”。软件和硬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给用户提供越来越好的体验,这也正是每个汽车公司都在努力做的事情。
正文/吴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