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十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作为旅游市场的又一个狂口,在线汽车市场也起飞了。
根据零一智库的统计,从2012年(也就是程维创立滴滴的那一年)到2019年,中国在线汽车市场的交易规模从13.4亿元增长到3044.1亿元。根据普华永道的预测,2020年中国在线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5036亿元,约为2018年的两倍。
根据国家网络车监信息交换平台近日的最新统计,截至2020年10月31日,
全国共有20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
各地共发放网络驾驶证254.5万张,车辆运输证105.9万张。10月份,每个网车平台新增注册合规驾驶员4.9万人,新增注册合规车辆3.5万辆。仅2020年10月,在线车监信息互动平台共收到6.3亿订单。
乍一看,市场似乎很繁荣。但不为人知的是,背后到处都是死尸。它不再像以前那样疯狂了。虽然充满希望,但也充满绝望,每个家庭都应该过得更仔细。
风口还在,猪已落地
在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到的6.3亿单中,其中6.24亿单来自前8名平台,
分别是滴滴出行、曹操出行、T3出行、万顺出租车、美团出租车、首汽车、稻香出行、花猪出行。其中,上线不到半年,排名最低的华出行量也达到了320万,而行业龙头滴滴出行量达到了5.62亿,是第二专车曹操的33.8倍。
此外,网络车检信息交互平台的统计数据也显示,
有81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已全年累计180天未传输数据
(还有很多早期进入的平台如“易通”,也就是说剩下的600万订单来自于剩下的118个很多人没听说过的在线汽车相关平台,10月份每个平台平均50847个订单。
单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成列表。从目前的数据可以看出,类似于新造车势力的发展历程,网络车市已经从野蛮的增长状态逐渐回归理想;与此同时,市场向人头平台聚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八强的后七已经不再与排名第一的滴滴竞争。长期来看,网车市场将继续保持“一超多强”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风口上的猪一只只都掉下来了,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企业这么急切?
事实上,虽然风口上猪少了,但是风依然强劲。出行市场仍然处于繁荣阶段,从政策到消费者都在自然而然地支持着出行市场的成长。
政策方面,2016年7月颁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肯定了网络车的法律地位,明确提出鼓励私人乘用车共享。同年同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将互联网专用车纳入预约出租车管理,明确网上汽车的法律地位;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优质差异化管理的原则,确立了发展方向,网络相关车辆有序发展。规范网络汽车服务的政策陆续出台,以确保乘客权益、乘坐安全和服务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消费者才能逐渐选择网络汽车服务。在市场方面,据统计,截至2020年3月,中国在线汽车用户达到3.62亿,占网民总数的40.1%。如上所述,从2012年到2019年,在线汽车市场的交易规模逐年增加。今年4月,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对于未来规划,上海的集约化移动出行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力争在5年内投入100万辆网络相关车辆运营。
2020年是普华永道的预测数据。所以风口上的风还在吹,但是风被强壮巨大的猪挡住了,虚弱的猪失去了风,倒在了地上。
烧钱游戏,无底深渊
从风口上摔下来固然很痛,但是仍然难以抑制众企业对于风口上美好风景的期盼。
除了滴滴等自然旅游公司,近年来,BATM等互联网公司和传统汽车公司也纷纷进入在线汽车市场。比如美团的“美团出租车”,阿里的“你好旅行”,广汽的如旗旅行,一汽的“旗旅行”,东风的“东风旅行”,SAIC的“赏路旅行”,长城的“欧拉旅行”,长安的“长安”,在他们眼里,看不到无名的网络车台在市场底部下沉。他们只认为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滴滴。
大环境上看,网约车的确是利好的,但仅限市场利好,并不利好企业的钱包。当它们进入这个市场,才纷纷发现,这是一个烧钱的无底巨坑。
简单来说就是旅游平台的好订单数被钱烧光了。无论滴滴、快迪、优步、一智、美团、曹操旅行、首汽、神舟.从来没有人用出租车补贴来吸引用户,用订单补贴来拉拢司机,这要花800元才能杀敌。以至于人们认为这是旅游企业的必经之路,所谓小钱赚不了大钱。但是,即使是像滴滴这样占据90%以上市场份额的龙头企业,现在的利润也相差甚远。
2019年2月,滴滴程维在一封内部信中表示,该公司从2012年到2018年从未盈利,6年累计亏损390亿元。相关统计还显示,截至2019年底,滴滴7年累计亏损超过500亿,其中2018年亏损110亿。其中大部分是巨额投资司机补贴造成的损失。据统计,滴滴自成立以来,已完成18轮融资,累计金额210亿美元。但在今年的疫情中,全国大面积停产停产。在优步裁员和发货的困境下,刘清5月份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滴滴核心网络车业务微利,国内市场客流回到疫情前水平的60%-70%。具体的盈利数据和指标没有披露,难免让人纳闷。这是资本市场听到的虚假模型,真的没有说服力。
滴滴如此体量仍然处于亏损,更别说那些半路出家的后来者们。
今年3月,曹操此行总经理董表示,目前曹操此行在一些城市是盈利的,但总体来说是亏损的,现在处于投资期。最近也有报道说曹操享受淡季乘客打车20%的优惠补贴,但是站台不承担,司机自己承担。显然是烧钱,让他心里发慌。其他八强的难度不用赘述。至于汽车厂商衍生的东风旅行和长安旅行流,给人的感觉是另一种视觉,好像一开始就不想在旅行市场赚大钱,只是看到别人在做,就觉得应该烧点开发费混个存在感。此外,还有像BAIC这样的新能源品牌,他们依靠网络汽车平台来支持他们的销售。他们生活在旅游市场的美丽梦想中,但一旦他们想在终端市场竞争,很少有产品能拿到手。
总的来说,这里有各路角色,但是唯独没有能踏实赚钱的角色。
认请形势,放弃幻想
一个月前,滴滴刚刚宣布全国月用户突破4亿。过去五年,滴滴每年载客超过100亿人次。
之前在华的媒体沟通会上指出:“移动旅行普及率只有3%,未来是星辰大海,大有可为”。程维还自信地表示,到2030年,中国乃至世界共享旅游的份额将从目前的3%增加到30%。
“星辰大海”那么美好,但有谁能最终亲眼看到?
市场确实繁荣,但是钱包总是干的,星星大海都不在意料之中。目前没有扭亏为盈的先行者。
那81个半年没上传数据的网车平台,可能会轻松一点,就等着埋在土里吧。但占据99%市场的包括滴滴在内的八大企业就不一样了,要想获得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关注,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飞跃。尽管中国幅员辽阔,但是此情此景要想继续依靠烧钱扩大市场显然不再是个持续可发展办法。
要想活得好,就要努力改变思维,多尝试商业模式,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不管你是跑第一还是接下来的七个玩家。
于是曹操上了网上开服务和金融服务,美团也上了网上开,跑腿和单车共享,滴滴投资单车共享,开始跑腿,入城货运,推出新产品,花猪.最近推出的定制网车就更“大胆”了。看这个趋势,不仅会给那些在网络上卖车的车企当头一棒,还会推动重新建立网络车市场的标准。方法不一样,只是为了生存,但是很难说哪个会赢。
再之,让人不得不在意的是2018以来的市场增长瓶颈。
经过八年的持续上涨,2019年中国网车市场总体增长趋势保持不变,但增速仅为3.42%,2018年后进一步下滑。中国在线汽车市场已经陷入瓶颈期。虽然普华永道预测,2020年中国网车市场规模将达到5036亿元,约为2018年的两倍。但在疫情下,近整整一个季度的停工和居家隔离措施,不仅严重打击了共享出行服务,也进一步增强了消费者购买私家车的欲望。
目前,似乎没有强有力的补贴政策来刺激共享旅游经济。普华永道这一次的预测很可能失败,2020年的网车市场能持平往年的时候,就是烧香拜佛的时候了。
因此,我建议那些仍然渴望尝试从老虎嘴里拿食物的汽车制造商,以及118匿名和挣扎的平台:
认清形势,放弃幻想。
一种情况是,虽然目前风还很大,但是现状已经定下来了,真正能分到一份的人数基本都满了。第二,目前网车市场的瓶颈期已经到来,头尾企业都将面临一个增长乏力的时期,打破这种局面的途径不明确。
综上所述,未来两年的旅游市场不会是一块美味的蛋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