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六款新车销量暴涨,头部效应迎来最强“窗口”?

年底,新车厂商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不,就在11月份之后,六家新的汽车制造商,即威来、理想、小鹏、魏玛、查娜和零跑,忍不住欣喜不已,迫不及待地宣布了他们的最新销售数据。

根据11月份的销售数据,卫来、理想、小鹏新建“三剑客”的销售数据分别为5291辆、4646辆、4224辆,创历史新高。此外,第二梯队的魏玛、查娜、零跑的销量也趋于平稳增长。诚然,这对造车新势力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销售成绩,但在特斯拉和传统汽车公司的围攻下,新车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我们绝不能放松警惕。

《三个火枪手》悲喜交加

不出所料,常年领跑的威来,在11月新车销量排行榜上依然占据榜首。要知道威来已经连续四个月呈大幅上升趋势,11月份的交付量达到5291辆,同比增长109.3%。它还设定了新的每月交货量。截至11月底,威来汽车2020年累计销量36721辆,同比增长111.1%。

具体来说,从车型来看,威来ES8贡献了1387辆;威来ES6贡献2386辆;威来EC6贡献1518辆。可见,ES6作为销量的支柱,性能依然稳定。考虑到补贴后30多万的价格区间,这个成绩对于新车来说确实够体面了。

高于预期的销售业绩似乎也给威来的股价带来了足够的刺激。如今,威来汽车在国产汽车品牌的市值上已经超过了比亚迪。目前对于威来来说,用更多的花来形容应该不过分。

按照理想水平,11月份交付量为4646辆,同比增长25.8%。和威来一样,也创下了单月发货记录。今年前11个月,理想的累计交付量为26498辆。

虽然这种“延伸节目路线”一开始并没有得到业界的青睐,但幸运的是,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理想的ONE已经被消费者普遍接受。毕竟从车型销售纬度来看,理想ONE有望成为今年新车制造力量交付量最高的单一车型。但是,作者真的很好奇,仅凭一辆车就能“闯天下”的理想,还会继续爆发出多大的后劲?店铺布局方面,理想汽车在中国拥有45个零售中心,覆盖38个城市。虽然比不上威来大学的189家零售店,但至少从新车的小尺寸来说,可以说已经有了初步的销售规模。

此外,肖鹏汽车11月份共售出4224辆,同比增长342%,也创下了2020年月度交付新纪录。细分车型方面,小鹏P7交付量2732台,较上月增长30%;小鹏G3单月交付1492辆,比上个月增长59%。

然而,从数据中不难看出,位于较高端的小鹏P7增速较前两个月明显放缓,仅比10月份多628。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P7和竞争车型的对抗比较弱。虽然比亚迪韩EV 11月销量未公布,但其10月销量7545辆可能已经注定,11月小鹏P7仍将被打压。此外,在特斯拉连续降价的影响下,小鹏P7虽然出台了保价政策,但从销量来看,仍然受到特斯拉降价的影响。这对正在向高端转型的小鹏来说不是好兆头。

还是需要继续努力

除了前三名的新车,第二梯队魏玛、查娜、零跑也在11月发布了销售数据。

11月,魏玛汽车销量3018辆,同比飙升174.6%,实现了前一个月的“九连升”。虽然魏玛官方并没有公布某款车型的具体销量数据,但根据之前公布的“2020年1月至11月,魏玛EX5累计销量近2万辆”的数据,魏玛的主要销量依然是We

这意味着如果魏玛EX6一直不改进,恐怕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只能靠老款EX5支撑。不可否认,随着理想的迅速崛起,魏玛在销量和销量上正逐渐淡出新生力量的第一阵营。不过也在计划近期上市,魏玛最终能否得到资本市场认可还有待观察。此外,11月份查娜汽车销量为2122辆,同比增长92%。纳西汽车目前有三款车型,纳西N01和纳西V用于定位小型SUV,纳西U用于定位紧凑型SUV。

但客观来说,现状并不明朗。目前,11月初刚上市的哪款V,对哪款车来说更带希望。但从销量来看,其11月份1067辆的月销量只是一个及格水平,与前汽车营销公司执行副总裁胡恩平公开表示的5000辆的月销量目标相差甚远。

更别说哪个V在小型纯电动SUV市场面临比亚迪袁等众多竞争车型。而且月销量能超过2000台,是中小纯电领域新车难以突破的天花板。恐怕我对凭借哪个v大反击的希望不大。

在这方面,同样关注微电市场的零运行无疑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教训。根据11月份的数据,零售额为2032辆,同比增长17%。虽然从11月份的数据来看,Zero Run T03仍然成为绝对主力,11月销量达到1927辆,上市以来累计销量达到7285辆,但Zero Run明白,盲目深挖微电市场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定位中型纯电动SUV跑C11是成功的。作为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NEDC轿车,续航里程超过600公里,预售价格可以定在16万元,势必为零跑C11提供一个绝佳的入门芯片。

总的来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上升趋势,11月份新能源汽车制造力量的销量普遍增加。虽然特斯拉的本土化和合资品牌的电气化转型给新势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车产品的不断创新,新能源领域也增加了很多变数。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