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上游晶圆代工厂产能短缺和涨价的问题持续,封装和测试产能也持续紧张。此外,国外疫情持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海外晶圆厂和封装测试厂的生产,下游相关芯片的短缺和涨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现在芯片短缺的问题甚至影响到了汽车行业。
据媒体《月关汽车市场》报道,从12月初开始,一些汽车公司陆续开始停产,“停产潮”正在蔓延,国内一些知名汽车厂也受到影响。与此同时,“粤冠汽车市场”也爆出南北大众(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停产的消息。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似乎都是“缺乏核心”。
上汽大众的一位生产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我今天还能坚持,只能从明天(12月4日)开始停产。”同时,一汽大众将从12月初开始停产。仅在12月,这两款大众汽车的总产量就超过了20万辆,不知道何时恢复生产。
据了解,南北大众“停产”的主要原因是高端芯片供应不足,导致无法生产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和ECU(电子控制单元),即车载电脑。
“应该说高端产品,只要配备了ESP和ECU,都会遇到容量问题,但是因为大众基本上都配备了,所以影响最大。”据相关公开消息称。"如果这些芯片不见了,我们只能停止生产."
根据预测,12月份南北大众的合产能力可能超过20万辆,停产意味着这20万辆的生产本月不进行。至于什么时候恢复生产,目前还不知道。
随后,这条新闻迅速吸引了众多媒体的报道和全网的关注。
对此,大众中国回应称:“具体情况正在沟通。”
一汽大众表示:“和供应商沟通没有那么夸张。”
上汽大众表示:“新车生产确实受到了影响,但并没有完全停产。”
“这不是紧急情况,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上汽大众一位相关人士表示:“芯片市场的供应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汽车行业,汽车行业的大众也是如此。”
吉利集团也有人说:“目前大家都在为自己的家争取芯片资源,尽量减少影响。现在谁能赢得更多的资源。”
数据显示,ESP和ECU的主要供应商是欧陆、博世等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目前,受芯片供应问题的影响,这两家零部件巨头也面临着该业务停产的风险。有媒体指出,目前大陆的ESP库存只有1万台左右,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近15%的汽车产能受到影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1月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0月,汽车产销分别为255.2万辆和257.3万辆,分别比上个月增长0.9%和0.1%,比上年增长11.0%和12.5%。截至本月,汽车产销连续七个月增长,其中销量连续六个月保持在10%以上。
显然,今年3月,自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全面控制以来,国内汽车市场正在迅速复苏。再加上近期国内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国内汽车厂商也在积极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爆发。然而,谁曾想到,“核心”的缺失已经成为汽车厂商的“噩梦”。
如果12月芯片供应问题无法缓解,预计15%的国产汽车产能将受到影响,这意味着仅12月份就可能影响近40万辆国产汽车的生产。这个影响真的是
值得注意的是,恩智浦和领先的汽车芯片瑞萨电子(Renesas Electronics)最近因供应短缺开始提价。11月26日,恩智浦告诉客户,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恩智浦面临产品严重短缺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双重影响,决定全面提高产品价格。据业内人士透露,未来一年晶圆供应将继续紧张,恩智浦产品价格涨幅可能从5%跃升。有些产品要求客户签署一年期NCNR(不取消,不退货)协议。11月30日,瑞萨电子还宣布,将从明年1月1日起上调部分模拟和电力产品的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