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江淮汽车来说,2020年不是风平浪静的一年。
12月2日,JAC宣布大众中国投资对姜奇控股的增资,以及大众中国投资和JAC汽车对JAC大众的增资已完成工商登记变更。
变更后,JAC大众正式更名为“大众(安徽)有限公司”(简称“大众(安徽)”。在股本比例上,大众将直接持有大众(安徽)75%的股权,江淮汽车将持有大众(安徽)25%的股权。同时,大众还持有江淮汽车母公司姜奇控股50%的股权,姜奇控股持有江淮汽车17.15%的股权。
也就是说,大众不仅持有原“江淮大众”75%的股份,还持有江淮母公司50%的股份。这也意味着大众是目前外资持股最高的合资公司。江淮大众消失,成为大众(安徽)公司,进一步减少了江淮的存在。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新闻后,必然会觉得江淮汽车成为了下一个华晨。但是江淮和华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首先,江淮乘用车并没有完全消失
纵观华晨的现状,我们已经基本丧失了自主研发的能力,后续车型的研发跟不上宝马的输血。虽然江淮汽车的乘用车这几年卖的不好。然而,江淮并没有完全丧失R&D的能力。其实大家不知道,JAC是自有品牌中专利最多的公司之一,在智能语音系统和SUV底盘的研发上实力雄厚,这也为JAC的转型提供了条件。
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江淮汽车宣布了全新的乘用车品牌——思豪。看着眼熟,没错,江淮大众2018年发布的新能源品牌也是思豪。因此,JAC自己的品牌车型将在未来共享品牌标志和大众的生产线。这可以说是为江淮自主品牌的发展添砖加瓦。
其次,江淮是中国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之一
江淮起步是商用车。虽然现在乘用车部门的销量一般,但商用车仍然非常强劲。根据2019年的数据,中国全年共销售商用车432.45万辆。东风集团销量第一,江淮汽车2019年销量25.32万辆,排名第六。也就是说,在商用车市场,江淮汽车的话语权还是很大的。华晨在乘用车和商用车上彻底被打败。所以江淮比今天的华晨好很多。
三、江淮正在积极转型,华晨已经病了
其实江淮汽车的正向转型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看到了,威来汽车的代工是江淮汽车正向转型的结果。威来ES8是全铝车身的车。当时国内没有企业有制造能力,江淮有。
现在,威来汽车总部已迁至合肥,与江淮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随着威来汽车和大众汽车的落户,合肥成为新能源汽车城,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就业和税收大幅提升。
相比华晨,早在今年7月,华晨雷诺就已经开始了裁员计划,涉及4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5%。今年11月30日,华晨雷诺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将启动近年来的第二次裁员计划。华晨雷诺的一名员工表示,“具体方案还没有出来,但总体目标是再裁掉员工总数的35%到40%”。所以江淮是正向转型,华晨病得很重。
总结:
虽然宝马的车后面还有“华晨”二字,但华晨并没有很强的存在感。虽然江淮大众更名为大众(安徽),但江淮依然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