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4S商店卖多少辆车?这里有一个避免坑的指南

【太平洋汽车网汽车频道】对于很多买车的朋友来说,4S店是最优先的渠道。但很多情况下,买家不如卖家,之前的“女车主在兜帽里哭”维权事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潜在车主不小心很容易陷入别人精心打造的“套路”。本期《小白指南》为你带来了一个避坑策略。看完就可以买车了。我相信你能少受很多苦。

选车和订票阶段

一个

你不必选择受欢迎的汽车

试驾试用你最喜欢的版本

去店里看车之前,先要注意选车。如果不是特别喜欢某款车或者急着用,尽量不要选择太大众化的车。不是说大众车型不好,而是大众车型意味着这款车的买家很多。由于生产能力有限,资源有限,经销商往往进入“卖方市场”。

也就是说,当卖家有了主动权,经销商就不想卖了。换句话说,当卖家给出报价,在你看来价格偏高或者折扣很小的时候,卖家是不会正常做出让步的,因为即使你不买,也有其他人急于求成。

一方面折扣很少。像一个坚持不做国货的奢侈品牌,前两年大部分产品都会涨价,这也是典型的“供不应求”造成的。

另外,你要慎重选择刚上市的新车,即使上市前已经关注了很久,还是要“克制”。原因是新车刚上市,折扣很小。已经是感激流行款不涨价了;另一方面,新车没有经过市场检验,消费者对车的了解完全停留在厂商给出的信息层面。最好的办法就是等车辆上市半年或者一年再做打算。到时候会有让步,车辆是否有常见故障已经知道了。

另外,即使已经确定了型号,也要知道你要买型号的哪个配置版本。因为默认安排的试驾车都是顶级车型,配置都是顶级车型,所以最后选择不是顶级车型时,心理和驾驶体验会有很大差距,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试驾相应的配置版本。

2

讨价还价也是一个套路和成为套路的过程

货比三家,永远捍卫你的心理防线

确定了自己喜欢的车之后,接下来就是在店里看车了。在店里看车的时候,要记住“货比三家,不要吊在树上”的原则。另外,多次询问价格后,一定要有明确的价格预期。关键的时候,你需要表现出诚意,让对方放松警惕,理解买家的诚意。因为买卖双方的交易是一个攻守兼备的心理游戏。

去4S店的时候,如果是第一家店的话,不要抱着马上买的心态,多想想自己是个懂价格的消费者。同时要告诉销售人员,我们去过几家店,都有一定的折扣,我们只是去这家店比较。

关键是,当销售人员问有多少报价时,他不能说具体的报价,即使他在报价后真的得到了报价。

这种情况下,销售人员会当场权衡报价,给出的报价至少会有一些让步。收到报价后不要急于表态,以价格高于预期或需要重新考虑为由离开4S店。

离开后,把店里卖的报价作为心理最高价,也就是说,如果你去下一家店重复上面的话,你得到的报价一定不能高于上一次的报价。去了三家4S店,基本上要保证每次报价都比上一次低。因为4S商店没有所谓的汽车最低价,所以可能五个人买一辆车,得到五个不同的报价。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买家,你在多处购物后一定要有心理预期价格,这将成为能否达成交易的关键。毕竟反复询问的最终目的是买车。

如果没有意外,销售人员会在离开商店后的几天内主动联系。这时候可以方便的展示一些卡片。如果销售态度还有回旋的余地,可以带着必要的个人信息资料去店里面谈(对方看到拿着身份证等资料会表现出更大的诚意)。

如果你到了这个阶段,恭喜你很有可能得到一个相当优惠的价格。

存款和存款有很大的区别

保证金是法律规定的,具有法律效力;而且押金往往是按照双方的约定和习惯来交的,而不是官方的。

首付款是在合同订立或履行前支付一定金额或替代补充证明的担保方式。只有签订的认购合同不规范,才能退。一般情况下,交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定金只是单方行为,没有明显的担保性质,可以通过双方协调返还。

所以在买车意向基本明确的前提下,一定要确定是交定金还是定金。

关于落地价格

上面的文章里说,选车的时候要货比三家,但最终的结果无非是得到一个不错的裸车报价,但这个时候不能太开心。

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与销售斗智斗勇的游戏还没有结束,毕竟落地价格还没有谈妥。用户不仅需要支付裸车价格,还需要支付购置税、保险费和许可费。一般情况下,这四项构成落地价格。

目前除了购置税,保险费和许可费是销售的重点。保险和牌照会和“折扣”挂钩,消费者要想享受裸车的折扣,必须接受店内牌照和店内保险的要求。4S商店和保险公司之间也有合作。同一辆车在店内投保的费用往往比店外高几百到几千。一般裸车越贵,排量越大,差距越明显;至于授权费,店主自己可以花一两百块钱搞定,到了店里就需要一两千块甚至更多。

这样,辛辛苦苦谈成的优惠,基本上就被许可费和保险费“平衡”了。因此,大多数朋友需要注意的是,他们不能彼此看不见。他们一定不能只看裸车的折扣,而忽略杂七杂八的附加费用。

另外,近几年还有一种费用叫“手续费”。当你很认真的问销售是为了什么的时候,销售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含糊其辞,支支吾吾,但是谈久了也不是真的有用。其实“手续费”一般是销售和4S门店的净利润,裸车价格越高,手续费就越高。

由于裸车价格下降,各种额外费用增加,这种权衡方法还是可以概括为“羊毛出在羊身上”。就像笔者的一位销售朋友坦言,“经销商这年头卖裸车不赚钱”,根据他的说法,经销商要想盈利,光靠厂家的利润返利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些其他费用和售后服务就成了关键。

还有来自大学的关于附加物和礼物的问题

安装可分为两种类型:主动安装

大多数情况下,准车主在主动选择一些配置时需要特别注意。像一般基于软件的智能和技术配置,可以放心选择;但是和一些硬件主导的“可选设备”一样,也有一些滑溜,比如行车记录仪、倒车影像等。4S店装的不一定是原厂配件,很可能是辅助厂。而且同样的设备,店外自装的成本比4S店低很多。

那么如何理解被动装饰呢?

当你还在庆幸裸车价格、牌照费、保险费尽可能低的时候,销售可能会加上“要实现所有折扣,必须在店内装修”。但是室内装修的水是深不见底的,汽配城同样的片子成本价也就几百块,但是在华丽的包装下,却成了几千块甚至更多的“顶级片”。

同理,在淘宝和汽配城可以低价起步的脚垫等软装配件,也有可能成为销售口中一个鲜为人知的大牌品牌的进口产品,售价自然就涨了好几倍甚至更多。

试想一下,同样的装饰部分,500元以内可以自己做,但是为了舍不得打折,多花了几千来买单。最后,强行装修无疑成了经销商变相收获消费者的手段。除了销售人员的各种收割方式外,经销商还会使用“献爱心”的手段,通俗地说,销售会通过销售“难”、“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优待”等惨字,迫使消费者做出让步。就在买家纠结到底买不买的时候,售楼会附上一把“赠送一些装饰品作为‘让步’的神级补刀”。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消费者的心理最后一道防线可能会被完全攻破,他们自然会接受销售方案。但是装修送人的时候发现礼物无非是一些劣质的膜或者低端的脚垫,于是销售团队“又得了一分”,成功用几百元的礼物代替了几千的折扣。

在这里提醒消费者,如果真的说到送礼,尽量选择行车记录仪、倒车影像等硬货,最后考虑贴膜等低成本礼品。退一步说,不接受礼品方案可以选择大购车优惠。

总体来说,以上是关于一些经销商在选车和订票阶段常用的手段。如果说是最后一次付款,建议尽量使用免息。如果没有免息,再考虑全款,贷款保留到最后一步。

汽车举升阶段

相比选车阶段,接车阶段没有那么多的斗智斗勇,但是消费者还是不能放松。毕竟经销商发货的时候比较刁钻。

一个

验车要小心

车辆检验阶段有两个注意事项,一是车辆是否有货,二是肉眼可见的零件是否有差异。

库存车辆一般是指制造出厂后超过3个月未售出的车辆。我们拿到新车后最直接的检查方法就是看车辆的铭牌,上面会清楚的写着车辆的生产日期,只要按照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知道。

如果有库存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从容处理。

你可以先检查油漆。4S品牌店的库存车大多放在室外,车身一般比较脏。汽车清洗后,仔细检查油漆表面是否有划痕或凹坑,因为库存汽车在各种运动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划伤。

轮胎、密封条等橡胶材料也可以作为参考对象。橡胶受外界影响很大。在不同的季节,温度、湿度、酸雨和日晒都会对橡胶制品的寿命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仔细检查车辆上的橡胶制品是否老化。重要的橡胶部件包括轮胎、发动机皮带、雨刷等。

最后看机械,通过观察发动机的外观、工作状况、声音来判断。

如果确定是库存车,但以上步骤无异常,发货时间不算太长,新车也没什么区别。业主可以和卖家协商适当提高折扣或者要求卖家返还一些装饰部分。

2

批准的:礼品应写入合同

最后一个也很容易被很多人忽略。大部分人只需简单的检查一下新车就可以坐以待毙,而合同条款中提到的一些车辆配置、选项、保险内容则需要逐一对比。

因为笔者亲身见证过,交付前销售或买方付款承诺的一些物品,在预定交付时并没有落实。换句话说,卖掉以前的口头支票只是为了尽快完成交易。业主交钱后,销售可能会以“失忆”、“缺货”为由蒙混过关。

结尾写:可以买专车吗?

这是一个关于选车的补充内容,“专车”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在商店里。专车裸车价格很低,所以诱惑相当大。但是,很多人会纠结,会觉得“物美价廉”。

其实专车一般都是一些政府用的车,基本都是准新车,但是用了相当一段时间,所以待遇比较低。

特价车中有一款是店内的展车,只供消费者用来开关车门,感受外观、空间、内饰,不会对车本身核心部件造成贬值冲击。所以在我看来,大厅或者店里的展车都是可以购买的。

另一种特价车属于试驾车,也给客户提供试驾。这种车长期为客户提供动力体验,并不缺少地沟油、重刹车等性能测试,所以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关键部件,会受到一些寿命的影响。所以如果价格不是特别低,尽量不要考虑这款专车。

摘要

其实车辆交易过程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小把戏早就出现了,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套路和小把戏越来越丰富。所以以上部分购车建议目前仅供你参考。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始终坚持“销售人员收到的每一分钱都要明确到哪里去,要知道每一份报价卖多少钱”。对于一些指导性方案,要时刻警惕。记住:我们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最小化最终成本。其他无关紧要的从句只是过眼云烟和“烟幕”,不必受其影响。(图片/文字:太平洋汽车网黄增建)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