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电气化的浪潮下,中国正在经历一个百年不遇的自主崛起机遇,决心把目光投向汽车行业。关注汽车行业的三个理由:
1)经济复苏的逻辑正在被验证!国内乘用车销量长期还能创新高!
2)估值体系从周期型到成长型股票的变化。未来汽车将由“电智能”联合定价,成为下一个移动终端,软件持续充电将成为主要盈利模式。数据积累筑起一条长期的护城河,形成强者永远强的局面。
3)新一轮的自主上涨将成为未来三年车股的核心线程。电动智能车带动自主品牌进一步跨越20万价格区间,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新能源:供应方的质变刺激需求产业链受益
供给端的质变拉动了需求,行业从2.0时代进入3.0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从政策驱动向供给驱动转变的关键时刻;
1)政策层面:从补贴到双点,完善长效激励机制。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延长两年至2022年,实施2020版双点政策,明确2021-2023年新能源比例要求,政策逐步完成胡萝卜加大棒的转变。
2020年4月以来,《关 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等重点文件陆续落地,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中长期技术进步和渗透提升目标。
2)供给水平:供给方开始剧烈变化,爆款密集上市成为核心驱动力。特斯拉Model 3引领国内市场,Y型即将交付。比亚迪新旗舰“韩”的发布将是一场爆炸。威来、小鹏和理想这三支新生力量今年分别交付了3.6万辆、2.1万辆和2.6万辆汽车。相比智能手机的发展历史,爆款的出现会把行业从引入期推向成长期。
据协会统计,1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18万辆,同比增长128%,环比增长25%。其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为3万辆,同比增长160%,环比增长29%。1-11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95.9万辆,同比增长4%。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累计销量17.8万辆,同比-7%,纯电动汽车累计销量78.1万辆,同比7%。
11月份销量大幅增长。除了年末双积分增量的压力,比亚迪韩、P7、宝马iX3等优质电动车也推动了新的高端需求增长势头。11月份B级纯电动乘用车销量34822辆,同比增长14.74%,环比增长58%,同比增长23%。车型结构继续改善,高端豪华车销量增加。加快零部件国产化,关注产业链投资机会
模型3零件的进口替代过程遵循技术壁垒由低到高、运输成本由高到低的顺序。一些运输成本较高或技术壁垒较低的零部件,如车身结构件、覆盖件、内外饰件、玻璃、动力电池等,率先实现国产化。
特斯拉通过不断降低成本和车型价格来保持产品竞争力。从采购成本来看,选择国产零部件供应商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从供应链安全的角度来看,美国的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和中国贸易方的不稳定因素也决定了特斯拉将加快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以保证Model3的生产和ModelY在中国的引进,相关目标有望持续受益。
全球电气化叠加了欧洲碳排放政策中的超级补贴,中国的双点政策,供应端高品质车型加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