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郭谦)12月14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提出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必须积极抢占行业制高点。《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近一个多月来,河南、合肥、昆明、广州等地都做了规划和安排,包括完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行业龙头企业、瞄准1000亿元市场空间、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等。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受到政策支持。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号文件,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耗电量将降至12.0千瓦时/100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将达到新车总销量的20%左右,高自驾汽车将在有限区域和特定场景下实现商业化。
近日,记者从工信部举办的“行业信沙龙”了解到,展望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增长30%以上,达到180万辆。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规划明年新能源汽车下乡工作计划。此外,正在修订和完善智能联网车辆道路试验和示范应用管理标准,进一步促进电气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协调发展。
12月4日,前往云南站的新能源汽车启动仪式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北汽昆明分公司、东风风云汽车、雷诺江铃集团、长安新能源、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参加了此次活动。新华社记者姜照片
最近地方政府也顺势加快了产业布局。合肥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1000亿辆,整车产能达到100万辆。质量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广东提出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精确对接,加快建立系统、完整、高效的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充电和用电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快。上海提出鼓励不同技术路线的竞争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的应用和充电桩设施的布局,在上海全面推出新能源汽车品牌。河南正在加紧收费设施建设。合肥表示,将积极推进住宅区智能有序收费服务模式,鼓励用电交换模式的应用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形成服务便捷的收费替代网络。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表示,在中短期内,仍然是以慢充为主、快充为辅的体系,包括电量交换。到2025年,慢充充电桩端口预计达到1300多万个,包括私人用户自有桩和公共桩,公共快充端口80万个。去年年底有300座发电站,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10倍,达到3000座。(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