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工程师说:为什么欧洲车企越来越“落后”

闪亮的皮鞋下面,大概是一双有洞的袜子。

这句话是形容现在欧洲车企的绝佳方式。以BBA为首的欧洲三大奢侈品牌(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市场相当“霸道”。

在中国市场,三个品牌的年累计销量轻松超过200万辆,让人怀疑是不是奢侈品品牌。在返老还童趋势的推动下,以BBA为代表的欧洲奢侈品牌产品成为消费升级的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首选。

在大众市场上,以大众为代表的德国汽车仍然稳步占据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南北大众年产销量400万,轻松碾压德国年累计销量。“高品质”、“高品牌溢价”成为欧洲汽车品牌的专属属性。

然而,在魅力的背后,欧洲汽车公司正在加快汽车市场未来发展的步伐。

在新能源领域,或者在讨论从内燃机时代向新能源时代的过渡时,欧洲汽车公司很难跟上潮流:

一方面,整个欧洲汽车产业明显缺乏整体的新能源和智能产业规划,绝大多数汽车企业都是按照汽车市场的政策法规,准确的说是中国市场来推出的。

另一方面是基于现有政策法规推出的新能源动力汽车,完全没有市场推广的前提。从技术指标来看,还停留在新能源时代的“初级阶段”。

比如,在传统内燃机动力向新能源的转化中,欧洲汽车企业还只是处于以48V电气架构为主体的试验性量产阶段。以大众为例,48V电气化架构只出现在奥迪高端车型上。同样,奔驰只有E级才能实现量产。48V电气化架构只是一套启动发电机的升级,可以看作是启停系统的高阶版本,——是非常初级的“混合”解决方案。但是这个解决方案在国内自主品牌领域已经出现,趋势是探索低端车型。

再比如,上汽大众帕萨特GTE显然是为了满足政策需求而推出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所以新车推出后上汽大众一直没有宣传过,路上的出场率也很低,和满大街跑的丰田本田混动明显不一样。

更何况从技术角度来说,帕萨特GTE基于P2架构创造的混合动力形式,从功率流耦合的角度来看,仅仅停留在20年前本田IMA混合动力的并联阶段。

在纯电力水平上,欧洲汽车企业更加落后。以保时捷最新款Taycan为例。其单电机版配备79.2 kWh的三元锂离子电池组,续航里程414公里。

相比之下,特斯拉S型高性能四轮驱动版本配备了两个电机,电池组容量为100 kWh,续航里程为650 km。小鹏P7的双电机高性能电池组容量为80.9千瓦时,续航里程为562公里。充电时间方面,特斯拉S型和小鹏P7的快充时间分别为1小时和0.52小时,保时捷泰灿的对应时间为1.55小时。

从能耗来看,保时捷泰灿的动力管理系统显然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当然更注重电气化技术的宝马也有一些Out。作为BBA阵营第一个启动新能源产品系列的品牌,宝马的I系列还处于增程电力阶段,宝马增程电力的基本技术指标甚至不如理想中的那款漂亮。

BBA也是一样,更别说沃尔沃、PSA、菲亚特等二流欧洲品牌。这种感觉真的很像iphone4发布后诺基亚新品——的触摸屏,只是体验大不相同。实际上,在面向未来的道路上,欧洲科技树已经发育不良。不仅落后于日本汽车公司,也落后于国内自主品牌。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当然,欧洲人的保守主义是一方面,从过分强化欧洲车代的造型和上一代车的造型继承来看。在车看来,欧洲汽车产业的生态环境是欧洲汽车企业难以推动整个产业变革的真正原因。

事实上,决定一个国家汽车产业是否强大的关键不是几个本土品牌,而是是否有一个完善的本土化零部件产业供应链。

欧洲汽车工业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几个庞大的零部件产业集团,包括博世、法雷奥、大陆集团、北美麦格纳等。

这些庞大的零部件产业集团在整个欧洲汽车工业的一体化过程中,逐渐融入了汽车开发的核心技术,并在一些领域逐渐形成了技术垄断。

随着汽车行业的全球化,欧洲汽车零部件行业巨头也通过并购的方式扩大了规模,从而与汽车企业形成了乙方关系。

换句话说,欧洲汽车公司想要技术创新,并不取决于自己的技术部门,而是取决于固有的供应商体系是否想做这样的技术。商业利润的博弈往往是在技术创新的背后,特别是对于垄断资本来说,在资本面前已经不重要了。

相比之下,日韩的零部件产业集团和国内初出茅庐的零部件产业集团都是依附于汽车企业的。比如电装的大股东是丰田,Mobis背后的“金主”是现代,三菱财团也控制着庞大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这样,汽车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就有了一种甲方关系。

汽车企业推动技术创新自然会简单很多。比如长城汽车这几年在新技术领域进步很快,这是其长城零部件产业集群初步回归的结果。

由于多年的技术垄断,欧洲零部件行业也制定了很多欧洲汽车难以改变的“接口标准”,使得欧洲汽车公司很难突破这一壁垒,与日韩零部件公司接触。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众系列的旋钮式手动座椅靠背调节是一个万年不变的接口标准。简单来说就是店铺欺负。

目前,欧洲汽车工业在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市场都举步维艰。先是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与标致雪铁龙合并,然后大众全球销量下滑。这些都是拜零件巨头垄断所赐。

欧洲强大的零部件产业造就了欧洲汽车公司,但随着全球汽车竞争格局的变化,它们成为欧洲汽车公司发展的“障碍和制约因素”。《娱乐至死》作者曾经说过:我们都会被自己所爱的东西毁灭。

注:图片来自网络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