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新一轮互联网造车正在升温。滴滴比亚迪能擦出什么火花?

【介绍:放眼世界,汽车产业是继房地产业之后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几乎所有人都无法抗拒造汽车的冲动。但是对于一辆车来说,除了内燃机,整个系统从设计到销售的流程也是非常复杂的。作为一个局外人,无论投入多少资源,在一定时间内都很难掌握这些门道。就连现在美若天仙的特斯拉,当年也有好几次濒临破产。今年,在滴滴正式宣布比亚迪为代工之后,华为、阿里、百度甚至小米都开始了新一轮以不同方式进军汽车行业的举措。】

作者|张大川,编辑|何姿

与威来、小鹏、理想、魏玛这四家新动力造车企业相比,这一轮巨头造车的步伐一直比较稳健。虽然华为官方宣布不会进入汽车制造领域,但与长安的合作也很深入,和自己造车没什么区别。除了华为,滴滴还找比亚迪代工生产独家网络车滴滴D1;阿里参与SAIC智基汽车,参与SAIC最高端电动车品牌项目;至于百度,也和吉利、一汽、广汽沟通,计划造车;小米否认的对比亚迪OEM的搜索并非完全没有根据。在这些合作中,资本较为雄厚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寻求传统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合作,利用传统原始设备制造商在车辆工程方面的能力,直接借用他们的R&D、制造、供应链和质量控制能力。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车辆制造不是他们的专长。像Ideal和特斯拉这样的几次召回,某种程度上是缺乏造车经验的必然结果。但是造车前期的巨额投入是几百亿,即使对于不缺钱的互联网公司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其实只要掌握了四化中的核心技术,汽车厂无非就是一个代工企业,互联网巨头依然可以牢牢把握整个产业链的主导力量,在不熟悉的汽车设计制造领域,没有必要从零开始学习。毕竟对于传统的原始设备制造商来说,他们的优势在于车辆集成。包括大众、通用汽车在内的国际汽车巨头,都招募了大量人才,在无人驾驶、车辆电气架构等方面投入巨资,但在这些核心技术上还是跟不上互联网科技公司。这不仅是人才和技术积累的问题,也是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的因素。

目前只有滴滴和比亚迪合作过。11月16日,滴滴发布了专为共享旅行场景设计的D1车型。这款车型由比亚迪设计,是全球首款定制网络车。这种模式的出现,让汽车行业的人把目光转回了网上车市,很久没有报道了。除了滴滴D1均衡的产品力之外,通过大量的用户调查,滴滴还把这款车打造成了一款完全被用户考虑的车型,是那些整天叫嚣新布局、四化的传统原始设备制造商所没有的。

从“奔流联盟”的成立,我们终于看到了滴滴第一款的落地。作为滴滴深度参与的全球首款在线汽车,滴滴D1没有让我们失望。在有限成本和高使用强度的限制下,滴滴D1可谓是极致。滴滴最聪明的地方是没有选择自己造车。面对过剩的国产汽车产能和质量上完全可靠的国产汽车,滴滴甚至不需要选择二线自主品牌作为新动力,市值上的巨头车企比亚迪也愿意主动为其生产。滴滴与比亚迪牵手,为告别快速增长的国内汽车市场增添了新的变数。

其实总结D1这么多优点,滴滴唯一做不到的就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滴滴没有选择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而是选择了安全系数更高的叶片电池,这也符合移动旅行场景中更高安全性能的需求。除了电池,比亚迪具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的所有条件。将电池整合到整车中,对于滴滴来说可以将成本降到最低。看看国内其他车企,真的没有什么比比亚迪更适合滴滴的了。

从比亚迪本身来看,虽然比亚迪的市值一路攀升,但在国产汽车制造领域的尴尬却难以改变。在燃油车市场,比亚迪基本处于完全放弃的状态,曾经引起一些关注的MPV或者其他SUV宋立科MAX已经消失。在新能源市场上,虽然比亚迪在集团运营上仍有很大优势,但特斯拉、五菱洪光MINI EV以及大量的新动力汽车制造品牌,使得新能源市场不再是比亚迪的垄断。

能够与滴滴合作,可以大大消化其丰富的产能,进一步夯实基础。同时,移动旅行领域的市场蛋糕很大,单靠代工本身的能力显然不足以运营好这个市场。只有互联网思维高的滴滴公司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所以与其投入大量资源奔波,不如与滴滴合作,成为滴滴的整车供应商。滴滴百万的规模,对于比亚迪来说,是不可错过的订单。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互联网公司对客户运营维护的思路,这是传统OEM无法比拟的。以滴滴和比亚迪的合作为例。D1是司机和顾客考虑的很多细节。虽然很琐碎,但是很实用。如果把每一个这样的细节放在一起,主机厂就会形成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另外,滴滴擅长营销推广。在初始阶段,可以通过发放一些优惠券来鼓励乘客尝试新的物种,如D1。一旦消费者真正意识到这款车的优势,养成消费习惯,自然会吸引更多的乘客主动选择这款车作为移动出行工具,进而鼓励更多的司机购买这款车,形成良性循环。

几乎每个传统主机厂也在积极部署移动旅行、吉利的曹操、SAIC的路等。而传统主机厂只把移动旅行作为自己的销售渠道,并没有真正从客户打车的场景去思考问题,从帮助客户解决痛点的角度去设计自己的车型。我们在主机厂看到的网络车,在传统车型的基础上稍加改装,甚至去掉了很多配置。从代工的角度来看,网络汽车无疑会降低其品牌定位。如果配置没有选择,必然导致原厂车型销量下降;但是要重新开发一款网络车模,就其自身的移动旅游业务规模而言,目前是没有办法盈利的。

关于智能网链接,相对于百度、阿里、华为,传统OEM在集成技术上差距较大,尤其是芯片、激光雷达等核心组件技术,以及软件相关技术。通用和大众都在相关领域投入了数百亿美元,但仍然没有办法实现相关技术的完全商业化,这表明汽车新四大技术之争是一场马拉松。对于一个主机厂来说,如果这样的投资持续十年,是无法承受的。

复习

在经历了国内新势力争相造车的混乱局面后,最近出现了互联网巨头与自主品牌深度合作的现象。这种合作更理性,基础更强。双方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只要互联网科技公司能够理顺与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关系,共同努力,未来在全球市场上与大众、通用这样的巨头竞争并非不可能。只是很难用SAIC和一汽的名字来定义这些汽车公司的品牌,但那是另一回事。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