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搜狐汽车汽车先知
作者|李尚义
编辑|马良
一款车型出来后,厂商总会寻找它的亮点,然后再做进一步的推广。有的车型外形美观,有的动力强劲,有的品牌不错。归根结底,你总是需要一些你能得到的东西。随着年底的临近,很多媒体开始对今年的新车进行总结和盘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看了很多新车的库存,往往会发现这些车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外观,车的同质化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价格相对较低的车型。在这种情况下,找到自己产品的亮点,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营销,已经成为影响车型销量的重要因素。这是常规思维下的宣传策略,另辟蹊径才是好的宣传方式。本期我们将和大家谈谈几个有特色的产品案例。
历史背书
高尔夫作为大众在1974年推出的经典两厢家用车型,已经在全球市场上推出了八代,是大众生产量最大的品种,也是大众最畅销的车型。在全球畅销车型中排名第三,到2007年总产量已经超过2500万。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模式之一,高尔夫已经存在了46年,在全球拥有超过2600万用户。
自第一代高尔夫问世以来,更大的空间、更好的外观、更高的安全性让其迅速站稳脚跟,源自高尔夫的GTI车型也成为粉丝心目中不可替代的性能车代表。历史和情怀的代言让高尔夫经久不衰,所以即使到了第八代,当高层自己对这款车都不满意的时候,高8依然红得找不到车,历史和传承的魅力可见一斑。品牌代言
如果产品本身不好,故事和历史都没那么强,怎么推广一辆车?这时,奔驰会跳出来说,问我,GLB,我有经验。
奔驰GLB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几款特别有趣的汽车之一,它为同行树立了一个颠覆性太强的好榜样。比如30万元起步价,5个2座的座位布局,并不罕见,只是在豪华SUV中才有。“一辆‘7’乘用车搭载1.3T发动机,这是……”作为一辆以“大”为主要卖点,市场细分中唯一的7座布局的奔驰SUV,GLB所有的宣传资料都没有直接说它是“7座车”,而是坚持用“5 2”来注解。甚至对于第三排的空间,直接用“适合168cm的乘客”这种表达方式,表示真诚的言论。
奔驰作为奢侈品牌的代表之一,在中国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它的GLC、E级等车型在市场上更受欢迎,一万多辆都很容易卖出去。然而,奔驰GLB目前的表现显然已经将奔驰拉回了国内市场。去年11月,奔驰GLB的销量只有6209辆,今年累计52741辆,比A级销量还要差。不过,坦白说,这个成绩还是能干掉一批自主品牌的。你以为这是智商税?也许吧,但另一方面,你得觉得奔驰的品牌影响力在国内还是太强了。
活动背书
作为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汽车推广方式之一,在主要的汽车比赛中克服困难一直是制造商关注的对象。如果开一个历史悠久的品牌,比如BBA、保时捷、福特等。你可以找到他们曾经在比赛中大放异彩的经典故事。这些过往的亮点也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当时车型的销量。然而,这些古老的故事离我们很远。今天,我们将成为WTCR的获胜者。
从2016年正式亮相到今天,短短四年时间,我就说过,柯灵要成为自己高端品牌的领军人物并不过分。当然,除了自身的努力,对手的失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吉利集团的资金支持和沃尔沃的技术支持下,CMA架构下的力克车型在技术优势上占据主动。
然而,对柯灵来说,真正让它光芒四射的是两次WTCR的称号。
至于WTCR的含金量和知名度,这里就不赘述了。夺冠后,除了定期的新闻宣传,像每年NBA总冠军诞生后耐克(NIKE)的冠军靴,力克迅速为03款推出了冠军定制版,进一步渲染和推广力克品牌的性能标签。
在产品实力较好的情况下,柯灵通过比赛的优异表现迅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品牌调性,这在自己的品牌中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表现。在大型赛事被外国品牌垄断的情况下,柯灵的成功可能为自主品牌的高端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技术认可
外观适中,内部粗糙甚至漏水,空间等于零,座椅坚硬如铁。这种车能卖吗?别告诉我,是的。莲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莲花,那么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说:纯粹。是的,爱与不爱在Lotus的用户区最为明显。爱它的人可以死心塌地,不懂它的人永远不会带来任何兴趣。
这些对于热爱莲花的粉丝来说都是宝贝,但对于大多数想要拥有舒适驾驶的普通消费者来说,莲花就是一场灾难。莲花的车型有一个特点就是追求纯粹的驾驶体验,所以它的车型为了有更好的操控,尺寸要比同档次的其他跑车小。另外,由于秉承了最原始的驾驶煽情,光泽的车型配置非常简单,没有导航和中控的大屏幕。有人曾嘲讽光泽的跑车只要“跑”就行了。
虽然不够舒适,价格也比较高,但是对驾驶完美的追求还是导致了莲花的无数人群,莲花可能是少数。消费者愿意放弃舒适购买驾驶车型。
末了说道:
其实不止以上几点,比如很多女车主会因为面值而为玛莎拉蒂买单,很多车主会因为空间而为五菱洪光买单。大众所知的品牌或车型肯定不完美,但都有值得关注的亮点。但现阶段,很多品牌,尤其是自主品牌,仍然受困于盲目模仿,找不到自己的发展模式。上个月我参加一个不知名的独立品牌试驾时,品牌负责人抛出了一个我实在不好意思回答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在产品上投入了很多心血,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其实说到底,在所有品牌都标新立异的今天,平庸才是原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