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已经成为汽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人希望它生效,但一旦生效,结果可能就是“0”和“1”的区别。然而,对于任何机械部件,其效果来自R&D人员的校准。工程师不仅要考虑引爆时的效果,还要考虑不会误引爆。今天,教授想和你谈谈。为了防止你的安全气囊误炸,你头上真的没剩几根头发了。
这里的低速一般指的是“25km/h以内”,但标定因车企而异。家里地下室刹车不好,时速10公里以内撞到墙上安全气囊也不会爆炸。
你不擅长在狭窄的道路上超车,安全气囊卡在电线杆上也不会爆炸。
根据中国保险科学研究院的测试条件,在15公里的速度下,车辆前方40%的区域以10的角度撞击障碍物。如果气囊爆炸,保险指数直接评为P(差)。这里的差可以理解为不是安全原因,但是这款车的保养费用确实不便宜。
汽车公司在测试产品时,往往会进行“比利时路”的车辆耐久性测试,可以理解为路面不平整的“搓板路”。这种测试不仅与悬架有关,还与气囊有关。教授设计了一个情境:
晚上,你在没有路灯的路上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抱怨为什么你的车在行驶时没有激光大灯。不注意的话,前面路上有个坑,50公里过去,嘭!轮胎爆了,但是气囊爆不了。如果爆了,你可能握不住方向盘,只好去路边的池塘或者山脊找人。
在中国,发生过许多汽车冲下居民区台阶的事故。一般情况下,受害者只能以尴尬而礼貌的微笑面对围观者,然后从容呼叫拖车救援。如果安全气囊爆炸,油门可能会紧急刹车,去人家卧室把人家叫醒。
通常,正面碰撞传感器的位置不在整个车辆表面的最前面,如徽标或前保险杠下方,而是在前照灯的下侧或水箱后面的发动机舱中部。就碰撞点而言,这个位置是向后的。原因很简单:如果出门时习惯性的检查机油是否充足,很遗憾今天不够用。当你去后备箱取机油时,你发现机油用完了。你愤怒地关上引擎盖。结果正面碰撞传感器在引擎盖锁下面,你的力量足够强大。气囊在想:要不要把整个工作交给你?
准备买车,想想厚厚的关门声。看车的时候,用吞山河的力量关门。你在期待深沉的低音震撼你的耳膜,小子!这辆车的侧面碰撞传感器在门框里。侧空气幕到底出不出来?
这样你就放心了,侧面空气幕传感器肯定不在门里面
以上三种只是工程师在标定气囊时会遇到的一小部分。如果在汽车的设计中没有考虑到安全性,那就应该直截了当,考虑到用户在一个尖锐的点上会如何使用。如果设计出乎意料,就会成为隐患。
以上是教授总结的日常“气囊不会爆炸”情况的一部分,接下来要说的是设计初始标定时气囊不会爆炸的情况。而这一部分,也是很多司机经常忽略的。
汽车油漆、发动机、电路、油路和悬架都有一套合适的维护策略。定期保养更换易损件10年都是小事,但是气囊呢?教授专门收集了全公司车主的车载使用手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并不是每个汽车公司都明确写出了安全气囊的有效生命周期!
一些产品的用户手册中明确指出,气囊总成必须在10年内更换,因为目前气囊基本上是靠化学成分引爆的。和化学
可能是近10年中国的车数起飞了,路上很多车10年都没到,这个问题你不用担心。不过请选择二手车司机注意自己的安全气囊。毕竟这个东西可能比你的车寿命短很多。
这个问题,教授查了一些数据,不敢说完全正确,但可以肯定的是,气囊有两种引爆方式,只是两种方式的部件成本不同。
自主电控型:气囊总成自带电源(类似于纽扣电池)。当车辆熄火断电时,车辆的所有传感器失效,安全气囊的启动完全依靠自身的压力感应。当应力点和强度到位时,可以启动。
无源电源类型:电源以车辆自带电源为基础。如果车辆完全熄火,可能不会爆炸,但“完全断电”的设计冗余取决于车辆企业本身。理论上,只要车钥匙在车内,熄火并不意味着“完全断电”。
严格来说,上图只是一个“气体发生器”。一个真正的安全气囊需要一整套系统来运作
但是,只要是气囊,就有自己的物理激活结构。车辆的用户手册中明确说明“非专业人员不得拆解气囊”,车辆的众多传感器设计成在该爆炸时就爆炸,这是一种约束。没有这些约束,气囊本身就不是一个安全的小玩意。教授不敢说对气囊有全面的了解,算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吐槽讨论。但最后教授一定要强调,你在路上一定要系好安全带,随时可以保驾护航。仅仅依靠气囊可能导致“救死扶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