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与威来秦李鸿对话:聚焦数字化/用户服务/价格策略/电池策略

12月22日,我代表点棒参加了威来在海口召开的媒体沟通会。EC6 70kWh版和ES6 100kWh电池版现场试驾,现场与威来创始人秦沟通。

自2018年威来品牌发布以来,我一直关注着这个品牌的一举一动。我在一家传统汽车公司做产品经理的时候,觉得这个品牌极其不靠谱。车还没出来我就敢吹牛?之后我加入了一家咨询公司,不断从第三方的角度审视这个一直走在最前沿的品牌,参与NIO Day这样的用户活动。我开始逐渐理解威来打造的独特竞争优势。后来开了一段时间的ES8和ES6,被威来圈起来。

在海口的这次面对面交流中,我提出了四个问题,也是目前业界高度关注的话题。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威来创始人秦将军的回答,以及我自己的理解。

“原生数字企业”有什么优势

在威来的商业模式中,本土数字化放在第一位。这一点可能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数字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排名第一?

汽车工业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在历史的沉淀中,形成了许多固化的标准模型和流程。这一方面可以称为优良传统,可以一步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传统”意味着它可能与时代脱节,会制约企业的快速发展。前几年,汽车公司高喊“新四化”口号,这两年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造”。原因很简单。没有数字基础,“新四化”之路太慢。

数字化分为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企业内部。汽车公司在R&D有相应的管理流程或管理平台,生产、销售和售后。但是传统汽车公司受制于历史延续性的问题。这些流程或平台都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历史,所以数字化、智能化程度通常较低。而且不同平台系统背后的供应商也不一样,往往相对孤立,很难打通。以前在汽车公司工作,吃了不少苦。在这方面,新势力品牌有天然优势,没有历史包袱,有大量互联网背景的人才。从一开始,他们就可以通过底层设计将数字化应用到价值链的每个环节。秦总经理还提到,威来开发了自己的生产管理系统和销售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效率和灵活性。比如现在某个城市需要销售支持,威来可以在系统中快速审批费用和人员的分配,而传统的汽车公司可能会上下开会一两周。

数字化的第二个维度是用户。以前汽车公司的用户管理其实比较简单粗暴。随着厂家高价收集的用户线索,4S门店邀请客户到店,一次操作就把车卖出去了,用户和车企的关系走到了尽头(虽然后续会有售后维修等服务,但频率很低,容易流失)。

CDP(客户数据平台)用户数据管理也是近两年的热门话题。大家都想更彻底的挖掘“用户”这个核心元素,从而寻求更多的商机。威来在这方面做了极致的工作,实现了用户意向、订购、配送、服务等所有线上线下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用户服务体系。

秦在会上总有一个比喻,我觉得特别贴切。数字化是基本能源,就像每个人从马力切换到蒸汽,从蒸汽切换到内燃机,再切换到电力。数字基础就像当年的内燃机。威来选择了这条路,并且会一直坚持下去。

如何解决用户快速增长和服务短缺的矛盾

“客服”一直是威来圈粉的杀手锏,车主的满意度普遍很高。为此,威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从财报中可以看出,威来在服务方面一直在亏损。随着用户数量的快速增加,资源开始紧张。威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是否继续加大服务资源的投入规模,或者如何进行取舍和牺牲。

秦总坦言,在公司内部,这个话题的重要性被列为TOP1或者TOP 2。目前,威来采取的主要解决方案有两个:1)提高服务系统的运营效率

2018年底,威来共有道路服务人员1100人,人均日服务人数0.5-0.7人;2019年底,威来人数从1万人增加到3万人,道路服务人员减少到900人,日均服务人数为1.x人;到目前为止,威来有近7万名车主,道路服务人员仍在1000人左右,平均每人每天服务人数超过5人。在整体效率提高的同时,威来用户

的满意度没有明显下滑。

2)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在一些远郊和偏远区域,蔚来可以联合社会力量,对其进行培训和认证,在保证服务品质的基础上,实现更广泛高效地服务覆盖。目前蔚来APP中暗含的“滴滴代驾”这样的功能,就是此意。

在我看来,蔚来需要寻找一个平衡,这个平衡是服务和效率之间的平衡,也是盈亏之间的平衡。毫无疑问,用户服务是未来几年每个品牌都要认真对待的一个话题,但究竟该投入多少的资源,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品牌需要考虑的一件事。

坚决不降价的底气

前不久,蔚来创始人李斌公开表示,短期内蔚来不会降价。

蔚来的车卖的确实不便宜,全车系开票价在44万左右,其中,ES8的平均成交单价过了50万,ES6和EC6在40万到41万之间,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BBA。在这样的价格区间下,蔚来目前能够保持每个月5k的销量,算是创造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历史,我想这应该就是李斌“口出狂言”的底气。

不降价的逻辑其实很好理解。从品牌来说,蔚来塑造的是新能源高端品牌,降价对品牌损伤会非常大;从用户来说,车辆是个人资产,降价意味着用户的资产流失,这与蔚来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也是不吻合的。秦总讲到,蔚来希望把让利的价格,投入到产品开发,投入到服务运营中,让用户体验到更爽的产品和服务。

逻辑虽好理解,但从汽车市场发展的历史来说,想做成这件事难度确实有点大。

传统的经销商模式下,4S店在价格体系中充当了一个“缓冲剂”的作用,可以根据市场的供需情况进行价格的灵活调整。但是在直营模式下,每一次价格的调整都会赤裸裸地暴露在消费者面前,最典型的就是Model 3,过去20个月变了12次价格,成为名副其实的“韭菜收割机”。

特斯拉又何尝不知道官方降价的劣势呢,但我猜有两方面压力迫使其“不得已而为之”:一方面是是销量目标的提升,另一方面是竞争压力增大。这样的难题在蔚来和其他新势力车企的身上也会同样发生,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好方案。

电池包规格的约束

在蔚来的补能体系中,换电一直是最重要的基础之一。ES8,ES6,EC6以及即将推出的三厢车,采用的都是同一物理规格的电池。

秦总在聊到这个话题时也强调到,短期内蔚来所有的产品都会围绕着这块电池来做文章,不同的车型之间可以在容量上有差异,但是在物理规格,连接方式上都保持一致。这样在车辆开发时虽然会有一些制约,比如这块电池并不适合尺寸小的车,但是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换电模式的效率。

在我看来,蔚来当前聚焦单一电池包的策略是很明智的,路要一步一步走,先把这块电池下的生态玩转,再去拓展其他平台就方便多了。不过,随着产品线不断丰富,如何“柔性化”进行换电模式的管理,会是蔚来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总结

从这次蔚来的媒体沟通会中,我感受到了蔚来切实地把用户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在做每一项核心设计时都会以用户为中心来思考。

同时也感受到了蔚来创始人秦力洪很强的亲和力,就像一个老朋友在聊天一样,与蔚来品牌给人的感觉非常一致。这次沟通会距离下个月1月9号在成都举办的NIO DAY很相近,秦总也很慷慨的给我们分享了一些发布会的核心要点,在这我先简单剧透一下,也把核心要关注的信息点列了出来:

1. 发布蔚来首款轿车

关注点:这台车的预售价如何,是否会和Model 3正面竞争,还是继续保持高价格策略,值得关注。

2. 发布激光雷达方案

关注点:小鹏在广州车展公布明年会推出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蔚来的方案会有何不同和亮点?时间日程如何?在华为入局之后,蔚来是否会和华为有一定的合作?

3. 发布新一代NT 2.0自动驾驶平台

关注点:相比第一代平台,有何亮点?能够支撑哪个级别的自动驾驶?

4. 发布第二代换电站

关注点:当前换电站排队难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用户体验,第二代换电站在换电时间、电池储备数量上是否会进行优化?

5. 发布150kWh电池

关注点:电池租赁价格以及电池升级的价格如何设定?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