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装速读》系列旨在帮助新手玩家接触改装。
在本系列中,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组件和修改方案。考虑到文章的定位和空间限制,如果对这些部分或修改知识感兴趣,请阅读《酷乐改装百科》系列。
有更深入系统的解释。
作者/天上的蟹爪
《改装速读》第2卷
刹车改装
中国有句流行的话:‘提高动力,就要提高刹车,才能停下来。’虽然刹车很重要,但这句话在逻辑层面上有误导性。
这句话对于一直直线全油门,一直争取极限的轨道车来说是正确的。
更大的功率意味着更高的尾部速度,这意味着更好的制动系统。
对于不跑山的街车来说,所需的刹车系统水平主要由车的重量决定。
虽然功率有所提高,但实际功率并不总是能提供的最大功率。
考虑到簧下质量和惯性矩的影响,街车不一定需要高规格的制动系统或大尺寸的制动系统。
对于车轮上的零件,考虑到簧下质量和转动惯量,能用的尽量用小的,能用的尽量用轻的。
说到刹车,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原尺寸的高性能刹车盘能否满足需求,以及在新刹车盘的组合下,原卡钳能否提供足够的拧紧力和良好的脚感。
一般来说,赛车或改装盘的摩擦系数曲线整体上要高于原盘,也就是说在卡钳夹紧力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提供更大的制动力。因此,更换盘盖后,对卡钳、主缸等前端部件的要求实际上降低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低温下的摩擦系数没有原板高,冬季使用时要慎重。
对于有轨电车来说,性价比较高的升级方式是夏季使用高性能罩,冬季使用原装罩,或者是一套冬夏季温度特性适中的罩。
在盘上划线可以清理掉摩擦产生的一部分粉末,从而提高制动性能,减少盘皮磨损。
因此,建议尽可能使用带划线的制动盘。
>通常来说卡钳上活塞数量越多,皮对盘的加紧力分布就越均匀。
盘皮上的温度分布也就越均匀,越不容易出现中心区局部过热优先失效的问题。
通常来说,加大尺寸盘皮的作用除了更大的制动力外,主要还有一点是更稳定的温度。
更大的储热能力使其温度波动更小。
如果原厂尺寸高性能盘皮无法满足需求或需要多活塞对向活塞卡钳的话,就可以顺便更换更大尺寸的盘皮了。
钢喉可以让刹车液更加稳定的将压强由总泵传递到卡钳活塞上,是提升线性脚感的关键部件。
但其缺点是容易出现轻微渗漏或突然爆管的情况。
所以需要经常检查,及时更换。
刹车液是怕水的递压液。
选用时应特别注意其干、湿沸点,尽量选用沸点高一些的。
刹车液怕水,所以开封后应尽快更换完毕并尽量不再打开刹车液壶盖。
在某次刹车系统高温导致刹车液过热后,应该立即更换。
即使没有出现过热情况,经常把刹车液使用到比较高的温度的话也应该缩减其维护寿命。
接下来我们来重温一下
EJ同学关于改装陶碳复合刹车盘的相关内容
现在的民用街车使用环境下,常规钢制刹车系统对比陶瓷复合材料刹车系统更加适合大部分人,毕竟不是大家都不会把回家的路当成BTCC的比赛赛道来开吧,并且钢制刹车系统依然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现有的陶瓷刹车对工作温度要求比较高,而且同尺寸陶瓷复合刹车系统的消耗速度更快而且维护费用会比钢制刹车盘高出一大截,而且在比较寒冷的地区使用陶瓷复合材料刹车在到达工作温度前都会发出令人难受的刺耳的滋滋滋的声音,并且在没有到达最佳工作温度前,制动力可以说是一点都不线性。(纯属个人观点,如有错误还望大神们指点)
——EJ
在不同车型中,虽然铸铁盘和刹车片的尺寸和几何形状各不相同。
但这些盘片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重量。
非簧载质量的大小对整车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如何给刹车盘片减重这个问题是大家一直都在探讨的。与铸铁盘相比,相同尺寸的碳陶盘在非簧载质量上可减轻约30%至50%。
另外,刹车盘这个部件也是有着NVH、寿命和环保等诸多限制因素的。在常规的铸铁盘和陶瓷片的组合中,盘吸收的热量会更多些。
制盘的陶瓷材料对损伤的容忍度较好。
通过微裂纹等吸能机制,可以避免一些整体的脆性断裂。因此,过于集中的应力也不容易导致灾难性的破坏,进而提高盘整体的强度水平。
碳陶盘在使用寿命内的厚度磨损接近于零。
与铸铁盘相比,碳陶盘具有更小的热膨胀系数。
导热系数和蓄热能力不高、在高温下的摩擦稳定性较高、整体工作温度较高。这就需要将碳陶系统设计成较高的温度下工作的。
水敏感度和压力敏感度要求摩擦材料中有机成分的含量更低,结构强度更高。
碳陶片的结构一般有:摩擦材料、衬层、锁止钉、粘合剂、背板、夹铁。其中的抗噪垫片、衬底和摩擦材料会对NVH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整体工作温度的提高,摩擦材料、衬底的固有频率和阻尼特性就变得更重要了。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碳陶片中的有机成分在温度在影响下已经出现了降解现象。这种降解产生的空隙会恶化NVH性能。
如果可以在性能、寿命、NVH都可接受的情况下,增加刹车片单位面积上的载荷,那么就可以将系统设计得更小,从而减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