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40万辆废弃的“僵尸车”

无处安置

当2021年十日倒计时开始时,纪实摄影师郭-再次感受到火热的共享经济背后的“悲哀”。

就像夏天的暴雨要来了,黑黄色的蚁群密集地聚集在一个比足球场还大的场地上,从画面中央的正规场地延伸到小路另一边的空地和厂房。

镜头拉近,蚁群清晰可见。是一辆全新的无照摩托车,手柄和座椅上都有厚厚的灰尘。在长沙,这是美团共享的摩托车临时停车点之一。同时,分割画面的纵横交错的曲径是工人搬运的通道。

据网友报道,在长沙隐藏的40多个共享摩托车“墓地”中,由于没有确切的地址,只有3个是在郭发现的。在“墓地”附近工作的工人告诉他,这些摩托车是2020年11月底开始出现的,由货车运送。

这个地方位于郊区,在政府限制发货之前,这些摩托车突然出现在窗口期之前。《三湘都市报》显示,截至11月,长沙共有共享摩托车50多万辆,共享自行车约16万辆。

同月23日,长沙多个部门集中对晓晓共享、喵走、Hello Travel、青菊、美团、西博达等共享摩托车运营商进行了面试。并要求从当天起至11月26日清理回收无牌电动自行车。

当地一位平台运营商表示,这次撤退的导火索是:10月25日,长沙五一广场附近有人自杀,但消防车被共享电动车堵住。这个事件被短暂的搜了热。

摄影:郭

事实上,长沙共享两轮车已经超过了城市的负荷极限。

参考武汉,地处附近,商业氛围类似。2020年武汉常住人口超过1121万,全市共享摩托车最高限额60万辆。近两年来,武汉一直在减少分配名额,以实现更合理的经营管理。

2020年常住人口约865万的长沙,在最夸张的时候共有近66万辆共享两轮车,其中大部分是出行覆盖面更广的摩托车。

现阶段疯狂抢占市场的行为已经停止,但是这些没有实现的共享摩托会去哪里?

长沙这次需要退役的共有摩托车38.73万辆。只有青菊、Hello、美团分别需要追回13.29万、13万、10.73万。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Tiger Sniff,长沙的摩托车总配额只有10万,每个平台的配额还没有公布。上面提到的三个平台都回复了虎嗅,超过额度的无照摩托车会转移到其他城市进行妥善处理。

相对于自行车共享中的“墓地”,这些摩托车的状态更像是“蛰伏”,等待长沙市政府的额度出来,从“墓地”回到街边停车点。

但是这个理想状态很难达到。

一辆双轮车R&D工作人员告诉Tiger Sniff,一般摩托车的设计寿命为4年,分担摩托车日常高频使用损耗和室外环境的影响大大缩短了其寿命,很难达到平台认可的3年使用寿命。而且电动车的电池需要定期保养,比如至少两个月充电一次。反之,电池寿命会下降到完全不能用,还需要3~6个月。

但上述回收摩托车在疫情结束后进入长沙,大部分投入使用不到半年甚至更短。在露天存放近三个月后,电池和外部元件的损耗会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

就算近40万的摩托车运气好,也很难在周边城市再找到一个长沙容纳。

摩托车“墓地”

2020年12月,一位网友告诉郭,长沙有一个共享的摩托车“墓地”。在那两三天里,他收到了十几个人的消息。找到相对具体的位置后,12月24日,郭-吴勇乘坐高铁从深圳开往长沙。

摄影:郭

他首先找到了美团摩托车的停车位,也是三家中最大的。现场摩托车堆放紧凑密集,一个正在放摩托车的工人被埋在黑黄相间的车海中。

偶尔,汽车穿过裹着铁皮的工厂,在比足球场还大的摩托车“墓地”里疾驰,画面更逼真。

2018年,郭发布了摄影作品《无处安放》,记录了50多个“墓地”的自行车共享。之后,他通过来自世界各地网友的线索,跟踪拍摄了一系列共享的“墓地”。在城市的秘密角落,大量废弃或闲置的自行车共享和共享汽车被悄悄地隐藏起来。

当时,在自行车共享的“墓地”里,偶尔会出现电动助力车。但是他没有意识到共享摩托车也形成了这么大规模的浪费。

根据以往拍摄大场面的经验,他判断当时现场停放的美团摩托车约有10万辆。然而,与之前杂乱堆放的五颜六色的自行车共享不同,这些摩托车被有序地卸下来。美团告诉胡雯,这些摩托车是根据长沙市整治工作要求回收的无照车辆,由专人24小时管理。

mg01.dftoutiao.com/news/20210209/20210209101708_fe4a8d6bcc5c9d1d8ccaf700dbe58b6a_3.jpeg">

摄影:吴国勇

不远处的哈啰电单车停放地,几个工作人员正将电单车挪到靠着围栏的一边,摆放整齐。

远远望去,规整的电单车队伍中,零星有几辆倒下的,一块区域的整齐序列便被打乱。偶尔有几声刺耳的“我没电啦”响起,只是那么突兀地出现几秒。工作人员告诉吴国勇,哈啰电单车没电了就会叫。当他摸清楚声音的方位,想赶过去时,声响却消失了。

哈啰称,这些电单车是哈啰主动回收的,暂时存放在“各个仓库”中,“不建议用单车坟场来形容这些仓库”。

这与吴国勇看到的并不吻合。

他告诉虎嗅,拍摄的三个场地都是露天的,虽然哈啰与青桔的场地规模相对较小,但周围也没有任何遮蔽类的仓库厂房。其中,青桔共享电单车位于一块地势较高的裸露土地上,被京港澳(G4)高速公路从中间贯穿分离。高空镜头下,数列电单车,宛如一个个趴在泥地上的青虫。而不远处,就是一些居民的住所。

摄影:吴国勇

“即使他们后期想把这些电单车转运到有天棚的厂房,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占地面积太大了。”这些体量惊人、有序排列的休眠电单车令吴国勇感觉非常不舒服,而这种不舒服不似共享单车野蛮堆积形成的强烈视觉刺激,而是心理上的落差。

《无处安放》引发公众关注且相关部门进行了跟进处理,彼时的摩拜创始人胡玮炜通过公关表示想和他进一步交流,他拒绝了。直到胡玮炜从摩拜退出,再度主动联系他,他才通过了微信好友。

当时与他联系的摩拜人员,时常会发共享单车管理与报废再利用的内容,加上各地方政府对共享单车的管理越来越精细化。

吴国勇认为,运营平台与管理者都在反思这种激进的、不合理的投放策略。但看到电单车坟场,这些积累的好感一下子全部消解掉了。

“我一直觉得共享单车坟场已经是一个足够令人警醒的严重浪费,我以为事情在往好的方面发展。但没想到从拍摄共享单车到现在好几年了,还是那几家公司,还在重复原来的野蛮模式,我有点接受不了。我感到很失望。”

超负荷城市

在各大城市普遍“禁摩限电”的背景下,共享电单车一直是不太受欢迎的赛道。

长沙市没有针对共享电单车的单独规定,但根据《湖南省电动自行车登记规定》,早在2020年3月,长沙市开始对电动自行车及电动车进行登记上牌,持牌成为上路基本门槛。

而2020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成为各平台明确投放数量的契机。

该指导意见鼓励共享电单车依法进入具备停放条件的小区,也给出了一些管理细节,如投放的共享电动自行车限载1人,平台要按照车辆投放量5‰以上的比例配备线下运维人员,每投放500辆车至少配置1辆调度车。

长沙当地运营人员称,截至2020年上半年,长沙都没有出台明确的共享电单车准入机制,大厂们于是趁机进入。10月,长沙即将对共享电单车进行限额的消息传开,疯狂的投放就此开始。

摄影:吴国勇

业内人士解释了这种宽松政策的原因。共享电单车是个新的业态,部分地方政府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会给互联网企业一段时间摸索,因而不会对数量和上牌设置严格要求。

从当地相关的报道和视频中,2020年第三季度末到第四季度初,长沙街头的共享电单车几乎可以用泛滥来形容。商场附近和写字楼周边的街道都是电单车的领地,小区附近的电单车,甚至溢出了人行道,有的地铁口更被围得水泄不通。

在《三湘都市报》11月的报道中,彼时长沙共享电单车的数量已经超过50万辆,而在2019年底,长沙的共享电动车还不足10万辆。也就是说,一年之内,长沙的共享电动车数量多了4倍。

而这其中,持牌上路的合规车仅有63664辆。其中,小遛共享15370辆、喵走27180辆、哈啰出行7974辆、青桔街兔6782辆、美团6358辆。

这个数字意味着,2020年底,长沙街道上行驶的电单车中,合规上路的仅占14%,剩下的八成多都是违规投放。

长沙市三部门约谈共享出行企业,要求7家平台回收无牌车辆387343辆。其中,青桔132931辆、哈啰130000辆、美团107328辆、小遛10630辆、喵走4500辆、小靓1100辆、小彬854辆。

摄影:吴国勇

很明显,青桔、美团、哈啰三家大厂占据了无牌投放的96%,也是长沙此次共享电单车整治中,回收的主力。

大厂们为什么要违规投放如此量级的共享电单车?

一家平台的工作人员告诉虎嗅,长沙原本对共享电单车很友好,后来进入的多了,政府政策滞后,没有公平的准入机制,没有配额,导致平台操作愈发不合规。“没有配额的投放,很多情况是默许状态”。

而一位行业人士告诉虎嗅,没有配额就意味着平台“盲投”。即,不通过政府同意,就擅自投放车辆,为了抢先进入占领市场。而正常的流程是,先和政府沟通,制定合理的投放细则和运营方法,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定量投放。

“正常情况下,电单车日周转4~5次,基本能营收平衡。但目前只有个别市场是盈利的。”

直接决定电单车营收的是周转次数。电单车的周转次数具有区域性,北京周边的城市,电动车日周转率在4~5次,这是行业的平均水平。一些城市的独家运营平台日均周转数能达到7~8次,在行业里算较高的水平。

现阶段,平台为了抢占市场超额投放,投放的车辆数倍于合理所需,大大稀释了单辆车的周转率,再加上头部的三家平台都通过这种方式占市场,将实际的日均使用率拉得更低。

北京屡禁不止的共享电单车。摄影:虎嗅

而“中国城市数量太多了,他们现在投放了可能只有1/3都不到。”他认为,共享电单车的市场还很大,但按照目前互联网平台的过量投放策略,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回顾相关的报道,美团、哈啰、青桔所代表的出行巨头们,动辄年投入百万,与之对应的是百万量级的电单车。这里面,多少是实现了平台原定的生命周期价值,多少又在闲置中虚度了产品生命?

互联网确实有把资本变成生活便利的神奇能力,不能说这种带有试错性质的浪费是绝对错误。但需要反思的是,出行公司为了抢占份额,不惜赔本下注,把这种创新带来的浪费长期合理化。

电单车“坟场”,可能只是大厂财务报表里的一行数字,却是我们生活的城市里不容忽视的伤疤。

文章出处:虎嗅网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