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未来15年交通会如何发展?这个“蓝图”很清楚

2月24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对外发布。规划期从2021年到2035年,远景(参数图)展望本世纪中叶。

《纲要》指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畅通、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优质全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通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大力支持“全国123旅游交通圈”(大都市地区1小时通勤,2小时进入城市群,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

《纲要》还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的全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实现“人人乐其事,万物优其流”,全面打造交通强国。

优化全国综合立体交通布局

《纲要》预测未来15年的交通需求,其中旅客出行需求稳步增长,对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持续增加;货物运输需求稳步上升,高价值、小批量、时效性强的需求快速上升。

预计2021年至2035年旅客出行(含汽车出行)年均增长率将在3.2%左右;全社会货运量年均增长率约为2%,邮政快递业务年均增长率约为6.3%。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纲要》将全国综合立体交通布局优化放在首位。

全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连接全国所有县级以上行政区、边境口岸、国防设施和主要景点。《纲要》指出,要完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快递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以铁路为主要骨干、公路为基础的全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充分发挥水运和民航的比较优势。

到2035年,全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物理网络总规模将达到70万公里左右(不包括国际陆路、海空、邮政线路的海外段)。其中,铁路约20万公里,公路约46万公里,高等级水路约2.5万公里。沿海主要港口27个,内陆主要港口36个,民用运输机场约400个,邮政快递枢纽约80个。

《纲要》除了规划全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物理网络的总规模外,还明确了全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主骨架。包括京津冀长三角主轴线等6条主轴线,京哈走廊等7条走廊,绥满通道等8条通道。

(图片说明:全国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示意图图片来源:新华社)

此外,《纲要》还明确希望打造集交通枢纽集群、枢纽城市、枢纽港口于一体的“三位一体”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四个面向世界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加快建设约20个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约80个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进一批国际枢纽港和国家枢纽港建设。

促进智慧的发展

如今,各行各业的高质量发展已经离不开智能手段。2019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智能交通。今年的《纲要》也延续了这个思路,提出提高交通的智能化发展水平。

显然,加速改进

记者了解到,去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发布《纲要》,提出到2025年,我国标准智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产品监管、网络安全体系基本成型。

去年年底,交通部还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年,自主驾驶基础理论研究将取得积极进展,智能道路基础设施、车路协调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测试和验证将取得重要突破。

事实上,近年来,智能网络化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中科创达在2020年半年报中提到,早在2013年,公司就开始大举投资新一代智能联网汽车业务,持续快速增长,2016年至201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18.37%。汽车业务收入占公司业务收入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从2016年的5.45%上升到2020年上半年的27.60%。

2020年上半年,公司智能联网汽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9638亿元,同比增长64.83%。

记者注意到,2月23日晚,数字地图内容、车辆联网及动态交通信息服务、地理位置等相关商业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NavInfo发布非公a股发行上市公告,共募集资金40亿元。

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将用于“智能联网汽车芯片R&D项目”、“自动驾驶仪地图更新及应用开发项目”、“自动驾驶仪专属云平台项目”、“补充流动性项目”四个项目。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