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SAIC陈红为两会提出了促进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网易汽车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3月3日报道称,在2021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SAIC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宏以智能网自主创新为目标,提出《关于提高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增强国内汽车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建议》、《关于加强数字生态环境下汽车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建议》;聚焦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出《关于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政策配套,助力汽车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和《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车电分离”商业模式政策体系的建议》。

《关于提高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增强国内汽车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建议》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电气化和智能化的趋势极大地推动了汽车芯片的数量,汽车级芯片的国产化有了规模基础。但目前仍存在车辆应用规模小、车辆认证周期长、技术附加值低、上游产业依存度高等问题。结合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和日韩构建汽车产业链的经验,着眼于未来通过产业扶持政策解决上述问题,是提高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国产化率的有力途径之一。单纯依靠市场的一股力量很难推动车级芯片的国产化,因此需要形成政府主导、整车企业联合、重点扶持头芯片企业的战略。

陈红代表建议,在消费芯片企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汽车标准芯片产业的扶持力度,让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心甘情愿、敢用、主动出击”。出台以汽车级芯片为重点的扶持政策,包括对R&D和各级生产线的投资补贴、第一套应用补贴等。降低企业投资和产品价格;并带动保险公司设计产品责任保险,保障国产芯片在整车的应用,降低整车、系统、芯片企业的应用风险。

建议建立“两步走”的顶层设计路线,实现由外到内的动力转换。第一步由OEM和系统供应商共同推进,支持重点芯片企业,帮助芯片企业先解决技术门槛低的车级芯片的国产化问题,提升自己的车级国产化系统能力;第二步主要由芯片供应商驱动,形成芯片供应商内生动力机制,解决技术门槛高的车级芯片国产化问题。

建议针对具体的高技术门槛芯片,推动建立整车、系统、芯片重大联合研究项目,政府和企业共享R&D资金,共享专利,占领未来行业制高点。设立重大联合研究项目,重点支持技术路线明确但技术储备薄弱、应用前景广阔但前期投入巨大的项目,由政府或龙头企业主导需求方和供应方,共享R&D资金和专利,构建需求驱动的协同创新链。

《关于加强数字生态环境下汽车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建议》

2020年,中国汽车总销量达到2532万辆,其中具有一定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智能联网汽车比例快速增长。据相关研究机构估计,一辆自动驾驶测试车每天产生的最大数据量可达10TB,数据类型包括车辆行驶数据、车身数据、控制数据、视频数据、图像数据、坐标数据等几十大类。智能网络化车辆的数据主要来自车外数据采集、车内数据采集、远程数据传输和交换等。具有“量大种多”的特点。

在数据采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数据采集和存储的职责和规范要求不明确、数据商业使用约束要求不明确、防止数据泄露力度不够、数据违规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应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努力构建智能网络化汽车数据安全系统,推动研究和制定

建议加强数据隐私保护。智能联网汽车企业有义务告知可能存在的隐私风险,并在收集、使用、传输和删除数据时给予用户选择的自由。同时,企业也需要提高软件的安全性。在分析和处理数据时,他们应该将数据与个人身份分开,并对数据匿名,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用户应该有权选择和了解个人数据是否可以使用。

建议建立流程审核制度,要求智能化网络化汽车制造销售企业建立完整的数据安全管理和软件升级流程。同时,借鉴互联网信息管理系统,智能联网汽车提供的数字服务内容也需要政府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涉及的敏感数据和个人隐私数据的退出做出明确规定。

建议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执行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危害或滥用与国家安全和用户隐私有关的数据的行为,应建立惩罚措施和集体赔偿机制。

《关于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政策配套,助力汽车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

中国提出的2030年碳峰值和2060年碳中和的时间表,是协调国内外整体发展形势、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目前,碳排放主要由化石能源贡献,氢能被普遍认为是脱碳和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解决方案。——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氢能的重要使用场景和最终的绿色交通产品,经过多年的自主创新和发展,其主要关键技术已接近国际主流水

平,已进入商业化应用初期,一旦大规模商业化推广运用,将为交通运输行业碳达峰进程做出巨大贡献。

但是,氢能产业的发展面临当前法规政策的“铁壁合围”,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各个环节发展受制于当前法规政策的种种限制。相比交通燃油、天然气等能源管理的法规政策,目前对氢能的管理主要还是“一刀切”,笼统地把氢能源参照危险化学品进行管理,由此为氢能商业化应用增加了不少障碍与成本,导致氢能从制造端到使用端的成本急剧增加,不利于新兴战略产业的快速成长。

为此,陈虹代表建议,从国家层面尽快形成统一的中国氢能战略规划。从国家层面制定我国的氢能战略发展路线图,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分步实施的重点;其次要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明确牵头主管部门,建立有力的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氢能战略落地实施。

建议在氢能管理政策法规层面有所突破。如对氢能的上中下全产业链,单独形成专项的法规政策,在审批、监管流程上与燃料汽柴油尽量趋同。

建议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管理的减排项目范围和碳交易的试点范围,将工业副产氢提纯、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加氢站项目纳入减排项目范围,以进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高绿色制氢项目受益范围,引导社会对于绿色制氢项目的投资积极性。

陈虹代表还建议,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对使用绿氢(可再生能源产生的氢能)进行一定时期的专项补贴。

《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车电分离”商业模式政策体系的建议》

新能源汽车“车电分离”商业模式是国家鼓励探索的方向,主要包括快换式、非快换式等操作模式。快换技术比较适用于出租车等营运车辆,主要解决续驶里程问题。“非快换式车电分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换电频度低,一般2-3年换电一次,基于现有4S店售后检修设备即可实现电池更换,无需巨额投资,且具备兼容快换模式的可行性,市场前景将更为广阔。

陈虹代表建议,国家同时鼓励非快换式和快换式“车电分离”模式的推广应用,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协同研究,针对“车电分离”模式全面梳理和出台完善的管理政策。“车电分离”模式的顺利实施涉及产品公告、车辆登记注册、税务、保险等多个环节,建议国家相关部委针对不同“车电分离”模式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完善相应政策与流程,加快推动“车电分离”应用落地。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