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的汽车制造企业将乘上火箭。
3月8日,新车龙头企业之一的肖鹏汽车发布了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2020年财务报告,这也是肖鹏汽车上市后的第一份年报。
2020年肖鹏汽车发展速度如何?数字是最好的展示工具:2020年,肖鹏汽车总交付量达到27041辆,同比增长112.5%;2020年总收入58.44亿元,同比增长151.8%;毛利率也实现了首次年度正变,从2019年的-24.0%升至4.6%;亏损也从2019年的36.92亿元收窄至27.32亿元。
对于去年才上市的肖鹏汽车来说,取得的突出成绩显然值得庆贺,但对于业内和业外人士来说,更值得回答的问题是,这种增长是偶然的还是正常的,高速增长的动力能否继续发挥作用?
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必要的。
对于新车厂商来说,2020年是“大年”,龙头企业走出了前一年的阴霾。资本市场、消费者和汽车厂商的信心已经从谷底反弹,新的汽车厂商已经从可以称之为创造财富的机器的股市,被追捧到拥挤的销售网点。
所以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和互联网巨头经不起诱惑,开始切入智能车的轨道。
但作为一个战场,商场在任何行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常态,任何时间地点的挑战都是企业面临的常态。换句话说,对于一个有长远规划的企业来说,很明显,它不能仅仅依靠天气为生,而是需要把根扎得更深,以便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常青”。
标准的“智力创造”
1886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设计了第一辆现代汽车,直到72年后的1958年,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东风汽车”问世。
因为行业积累远不如欧美,中国本土汽车行业被欧美厂商压制多年,本土企业成为行业跟随者。
不过这种状态有望在智能车时代被颠覆。以肖鹏汽车为代表的中国智能汽车制造商正与特斯拉等行业先锋并驾齐驱,走在全球电动汽车的前沿,引领行业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高点”是什么?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黑暗中摸索了很多年。
在很多消费者心目中,电动车或新车似乎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概念,很多人第一次成为电动车的车主。
事实上,早在八五期间,新能源汽车计划就已经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1995年,科技部将发展电动汽车列为“九五”重点工程。1996年在北京举办了一次电动汽车展览会,北京房车公司生产的BJ6490D参加了展览,成为中国第一批纯电动汽车。
进入21世纪后,新能源汽车在行业内外进一步加速。直到2008年,中国迎来了新能源汽车的第一年,并开始在商用车市场快速增长。
但在家庭消费市场,新能源汽车一直处于迷茫状态,找不到方向。
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汽车行业的加速融合,很多从业者逐渐意识到了答案。
“我想反思几个问题。今天我们制造新能源汽车够吗?今天,我们看到一些新的电动汽车公司越来越强大。他们的核心是电力还是技术创新?”有一次,何问汽车工业。
我能问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何有一颗明亮的心。“要成为一个强者,必须是一辆智能电动车。”他说电动车是最基础的,但智能是肖鹏汽车的核心。“我认为智能代表软件。智能代表数据,这就是未来。”
意识到问题的答案,肖鹏汽车开始抓住“知识分子的h
2014年,肖鹏汽车在创业之初就将自己定位为智能汽车。在随后的几年里,肖鹏汽车提出了许多超越当时行业认知的前瞻性方向,并进行了完美布局。
比如“全栈式自主研究”,即所谓的全栈式自主研究,是指不仅基于车辆感知、定位、规划和控制等模块的自主研究,还包括数据访问和云数据采集与标注、分布式网络训练等方面的自主研究。可以形成数据和算法的全闭环,为其快速功能迭代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简单来说,自主开发的肖鹏汽车可以主导R&D节奏,建立最符合自己产品的R&D体系。
但“全栈自研”是一种超费工耗财的玩法,很多投资未必产生效果,直接考验企业对技术投资的坚定承诺。
所以即使在“烧钱”现象普遍的汽车行业,这也是大多数企业害怕的“选项”,他们选择了技术整合的路线。
“国内很少有公司在做自己智能网的研发,大部分企业都在做集成创新。”然而,何认为,全栈式的自我研究是汽车业务的基石。“这不仅使我们处于智能汽车技术的前沿,也使我们能够在智能电动汽车行业获得巨大的增长潜力。”
事实证明,高投入带来了应有的投入,肖鹏汽车已经成为世界上继特斯拉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的全堆叠汽车生产企业。通过全栈自我研究,肖鹏汽车创造了几个杀手。比如肖鹏汽车就有自己的XPILOT自动驾驶辅助系统,Xmart OS智能驾驶舱,智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
到目前为止,是否应该“全栈自主开发”已经不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它已经成为肖鹏汽车所走的道路上其他新的汽车制造企业的默认路线。
领先——被模仿——成为标准的情况不止一次。
另一个例子是激光雷达。众所周知,特斯拉一直对激光雷达不感兴趣,因为它的成本问题。肖鹏汽车早就认识到,激光雷达可以与毫米波雷达和摄像机配合使用,提供更高的驾驶安全性和更好的自动驾驶体验。
2020年小鹏汽车在广州车展上宣布将率先推出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汽车,随后ARCFOX极狐、蔚来汽车、长城WEY也纷纷发布了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在充电网络的建设上同样如此,2018年小鹏汽车成为国内首个提出要建立自己的超级充电网络的车企,截止到截至12月底,小鹏汽车品牌的超级充电站已运营159座,覆盖城市54座。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预计,2021年底,小鹏汽车品牌的超充站将超过500座。
除了扩张充电网络,2020 年 9 月,小鹏汽车首先在北京开通了“小鹏车主终身免费充电”计划,成为唯一一个向用户提供免费超充服务的中国品牌。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何小鹏表示2021年将免费充电计划扩充一倍,力争在200个城市为车主终身免费充电服务。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类似的服务或许也将成为新造车企业的标配。
智能“杀手锏”
作为汽车中的新物种,什么样的汽车才能被称之为智能汽车?
这是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小鹏汽车正在尝试给出自己的解答。
今年1月份小鹏汽车自研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XPILOT 3.0通过OTA释放,XPILOT 3.0覆盖了自动辅助驾驶、全场景语音、音乐座舱、应用生态以及用户用车习惯设置等多个模块,共新增了40多个新功能,并实现了200多项用户体验优化。
何小鹏指出NGP自OTA以来,截至2月底,已在超过20%的P7上激活,累计行驶里程已超过130万公里,这一比例远超特斯拉的FSD全自动驾驶服务,要知道马斯克在2020年4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说中国特斯拉车主只有1-2%的买了(FSD)。
而且数据显示,在已激活NGP的P7中,2月的里程渗透率,即当期NGP使用里程除以NGP可用里程超过50%。
这个数据背后的意义深远,它意味着,小鹏汽车的用户正在习惯使用NGP,不难想象未来不少用户可能会对此形成依赖,所以何小鹏信心十足的表示,“在不远的将来自动驾驶会是用户决策的最核心点”。
而为了进一步展现出NGP的实力, 小鹏汽车近日还宣布将于3月19号至26号启动小鹏NGP 3000公里远征挑战活动。该活动将从广州出发,最终到达北京,全程3675公里,其中可使用NGP功能的高速里程超过3000公里。
除了用户越依赖的NGP,小鹏汽车的自动泊车功能也在国内独领风骚,数据表明,2020年以来,小鹏用户使用自动泊车系统平均耗时32.3秒,泊车场景覆盖率达85%。
由于XPILOT3.0出色的表现,小鹏汽车的XPILOT3.5、4.0甚至将来的5.0都在来的路上,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何小鹏表示由于XPILOT3.0被大量的使用,小鹏汽车对于这一系统更有信心,因此3.5、4.0会适度比原计划提前推出。
除了XPILOT3.0之外,小鹏汽车的智能化杀手锏还包括了Xmart OS智能座舱,去年 10 月小鹏汽车更新 Xmart OS 2.0,推出了「全场景语音」功能,这使得小鹏P7的智能座舱拥有全球第一个全语音车载系统,智能语音助手今年以来的日均使用率均超过90%。
小鹏P7的智能座舱还在丰富在驾驶之外的娱乐性功能,其持应用商店及支付宝小程序双重生态体系。小鹏汽车2月智能报告显示,车载应用使用前三名分别为爱奇艺HD、抖音、QQ音乐,这意味着小鹏的智能座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手机的功能。
丰富的智能化能力顺理成章的提升了小鹏汽车的营收潜力。何小鹏在电话会议上表示会针对于不同版本更高等级的XPILOT采取更高等级的收费,“整体来看肯定定价会越来越高,这个毋庸置疑。”
更凶猛的2021
2020年已经过去,但新造车企业之间的竞争依然持续,随着新造车入场玩家日益增多,市场竞争加剧。
作为新造车三强,在美股上市的蔚来、理想、小鹏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焦点,目前三家也各自公布了2021年的动作。
综合来看,小鹏汽车的动作在三家当中作为凶猛,是唯一有新车上市且可实现交付的企业:
在2021年3月份,在广州车展亮相的P7鹏翼版将开始正式交付。这款车型主打前卫设计、配备超跑剪刀门、并标配XPILOT 3.0系统,主打高端轿跑市场;
在4月份,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G3(参数|图片)车型将开始交付;在5月份,2021年小鹏汽车P7两款搭载了磷酸铁锂电池的小鹏后驱标准续航车型智享版、智尊版预计开始交付;
此外,在2021年3季度,G3的中期改款车型会开始交付;
而更重磅的则是在2021年四季度,按照电话会议的透露,小鹏第三款车型为A+级智能纯电轿车也就是被外界称之为P5的新车,预计在四季度开始交付。
该车型将使用Livox生产的车规级激光雷达,是全球首款搭载了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电动汽车,其不仅配有创新的第三代智能座舱,还将支持XPILOT 3.0功能,部分配置激光雷达的车型还将支持XPILOT 3.5。
一口气推出多款车型,让小鹏汽车在2021年迎来产品线集体爆发,丰富的产品线让小鹏汽车可以覆盖更多用户的需求,从而乘势跑马圈地,扩大市场份额。
除了产品线的扩张,2021年小鹏汽车也将继续增强自身研发实力。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称,相比2020年,小鹏汽车在2021年研发上会有大比例的增强,并且在自动驾驶的软件、硬件、数据、算法、下一代自动驾驶技术等方面会进行非常大的投入。“预计在2021年年底研发人员数量大概会超过之前的1倍”。
随着海外市场对智能电动汽车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小鹏汽车今年也在2021年加紧布局国际市场,将在国际化的组织体系、产品、研发、品牌、渠道等多个方面继续加强。
齐头并进、多策并举,2021年,中国智能汽车市场的玩家们将遇见一个更加凶猛、更加具有进攻性的小鹏汽车。在快速演进的智能汽车市场,这种打法是否会改变市场格局,值得外界期待。
商业视角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尔街见闻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