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宝创始人彼得泰勒有一句著名的投资格言,叫做“敢于尝试胜过平庸和保守”。这一投资方针帮助彼得泰勒投资Facebook、SpaceX等优秀企业,获得丰厚回报。
彼得泰勒的成功证实了投资者追求具有颠覆性创新能力的企业的重要性。就像过去五年的汽车市场,在丰田等传统汽车公司还在一步步对混合动力汽车进行研究的同时,以TSLA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美国和XPEV。美国直接切入纯电动汽车市场,获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而人们还在努力提高人们的驾驶能力,Google (GOOG。美国)和小鹏汽车站出来深入研究无人驾驶汽车,给消费者带来更加智能便捷的出行体验。
肖鹏汽车在这里与谷歌和特斯拉并列的主要原因是,与传统汽车公司相比,小鹏更热衷于应用颠覆性技术来赋予汽车权力。
新车销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他们正在与同级别的竞争对手竞争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根据肖鹏汽车最近披露的财务报告,公司2020财年总收入为人民币58.44亿元(下同),同比增长151.8%,其中汽车销售收入为人民币55.47亿元,同比增长155.5%。2020财年,毛利率4.6%,同比增长28.6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销售毛利率3.5%,同比增长29.4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肖鹏汽车在2020年第四季度的表现尤其出色。单季度总收入28.51亿元,同比增长345.5%,环比增长43.3%。其中,第四季度汽车销售收入27.35亿元,同比增长375.7%,环比增长44.1%。
第四季度综合毛利率达到7.4%,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2.8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销售毛利率达到6.8%,同比增长15.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3.6个百分点。
在汽车销售方面,2020财年,肖鹏汽车总交付量达到27041辆,同比增长112.5%。2020年第四季度,该公司交付了12,964辆汽车,同比增长302.9%,环比增长51.1%。
横向比较,2020年,NIO的销量。美国是43,728,李是43,728。美国将是32,624。虽然肖鹏汽车销量最低,但112.5%的销售增长率并不逊色于威来112.6%的销售增长率。值得注意的是,小鹏的第二种模式
P7(参数|图片)2020年7月发货,换句话说,P7的量产从质的方面改变了肖鹏汽车的销售增长。
数据显示,2020年P7交付15062台,其中第四季度交付8527台,比上个月增长37.3%。2021年前两个月,P7交付量达到5100辆,截至2月底,P7已交付20181辆,成为造车新势力交付最快的车型,超过2万辆。根据肖鹏汽车2021年第一季度的交付指引,公司预计第一季度交付智能电动车1.25万辆,同比增长约450%;收入指标为26亿元,同比增长约531%,其中P7将继续对公司销售增长起到主要推动作用。
智能驾驶黑色技术创造最强的表面“辅助”
如果说销售增长反映了肖鹏汽车品牌力的不断提升,那么品牌力来自于公司R&D实力的不断增长。据悉,肖鹏汽车以汽车智能系统为发展重点。目前,该公司是中国唯一的整车公司,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家自主开发全堆叠自动驾驶并商业化的公司。
2020年,肖鹏对R&D的投资达到17.26亿元,低于威来的24.88亿元。然而,随着威来在R&D的投资在2020年减少了近44%,双方在R&D的投资差距正在缩小。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o
凭借R&D投资的高比例,小鹏不仅创造了P7等综合工况下续航里程706公里的顶级产品,还搭载了智能驾驶“黑色技术”,可以满足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诸多期望。
在3月8日举行的性能电话会议上,肖鹏汽车公布了包括第二代智能驾驶舱系统和XPILOT3.0在内的多项智能功能核心数据,其中智能语音助手的日均使用率自2021年以来已超过90%。自OTA以来,截至2月底,XPILOT3.0的核心功能NGP(高速自主导航系统)已在20%以上的P7上激活,累计里程超过130万公里。肖鹏汽车首席执行官何指出,在激活了NGP的P7中,2月份的里程渗透率,即目前的NGP里程除以NGP可用里程超过5
0%。根据IHS Markit资料,小鹏自动驾驶辅助系统XPILOT3.0是在已商业化汽车中自动驾驶级别最高的。现有的大多数量产车型达到的是L2自动驾驶级别,能够量产L3自动驾驶级别车型的目前只有小鹏和特斯拉。
财报电话会议透露,小鹏计划在2021年四季度开始交付第三款车型,该车型为A+级智能纯电轿车。新款车型为全球首款搭载了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电动汽车。不仅配有创新的第三代智能座舱,还将支持XPILOT3.0功能,部分配置激光雷达的车型还将支持XPILOT3.5。此外,
还有些更有意味的信息被透露出来,小鹏在今年的4个季度里,都会有新车上市和交付:
第一季度,交付P7鹏翼版;
第二季度,交付G3/P7磷酸铁锂版;第三款车型开启预售;
第三季度,交付G3中期改款;
第四季度,交付小鹏第三款车型。
这意味着,相较于同样在美国上市的蔚来和理想,小鹏在2021年几乎是动作最为频密的。
当你占领的制高点越高,遇到的竞争压力就会越小。小鹏汽车的打法就是用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需要解决的行业痛点当中,以此获得用户广泛认可。随着用户规模不断提升,小鹏汽车得以掌握海量用户使用数据,来反哺公司优化技术,形成正向循环从而扩大领先优势。
销服与产能兼备,开打长期上升通道
短期来看,产品力是包括小鹏在内的“造车新势力”形成品牌“护城河”的核心驱动因素。中长期来看,要维系品牌更广阔的成长则是产品、销售、服务、产能“四驾马车”共同驱动。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要素小鹏都已前瞻性布局。
从小鹏延展开来,得益于丰厚的现金储备,三大造车新势力可以在2021年在产品推新、销售和服务网络、补能网络铺设等领域持续扩张,使之创新与市场领先优势得以持续。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和短期投资累计额分别为424.5亿元、298.7亿元、353.42亿元。除此之外,2021年1月,小鹏汽车还宣布获得五家银行联合授信额度128亿元。
如果从销服和产能来看,在三大造车新势力当中,小鹏2021年的扩张最为迅猛。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小鹏汽车全国销售网点达160家,服务网点达54家,覆盖69个城市。160家销售店中,自营占其中72家。2021年计划进一步提升自营销售网点的占比,并在今年将总销售网点数提高到300家,覆盖超过110个城市。
其它两大造车新势力方面,理想计划在2021年将门店扩张到200家;蔚来在 2021 年会新开 20 个 NIO House 和 120 个蔚来空间。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数据:三家2021年的新开门店均为140家。作为对比,2020财年小鹏的汽车销量并不算高,但换个角度似乎可以看到,小鹏2021年制定的汽车销量目标或许会比其它两家更为激进。
同期,小鹏汽车品牌超级充电站已运营159座,覆盖城市54座。公司预计到2021年底,小鹏汽车品牌超充站将超过500座,并在高速、机场等多场景拓展提升车主的充电体验。同时,将免费充电计划扩充一倍,力争在200个城市为车主终身免费充电服务。
在生产端,小鹏汽车目前采取代工+自建工厂的生产模式,未来小鹏汽车将向自主自主生产倾斜。据了解,小鹏汽车的首个自建工厂位于肇庆,计划产能为10万辆/年。
春节期间,小鹏汽车肇庆工厂完成升级改线,目标年内单月产能达到10000台。2020年9月,小鹏获40亿元人民币融资,将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广州建第二家工厂,计划产能10万辆/年,预计于2022年三季度投入生产,满产后预计每年将贡献近300亿收入。
加上最开始有合作生产关系的郑州海马小鹏智能工厂,小鹏的产能将达到30万台,目前的产能规划预计已能够满足3-5年的生产需求。
作为对比,理想汽车正在对常州生产基地二期扩充,未来总产能将从目前的10万台/年,增加到20万台/年;蔚来合肥江淮第三工厂目前具备10万台/年的产能,新工厂将在2024年左右投产,届时蔚来将会在合肥有将近24万辆的产能。三强之中,未来三年内小鹏汽车的产能为最高。
从行业角度来看,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新车销量要达到新车总销量的20%左右。这意味着,接下来的5年时间,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要达到37%以上。
当前的汽车市场,是新能源汽车高速爬坡及传统燃油车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一个历史规律总在不断复现:当将来与过去冲突时,前者总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