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年里,汽车市场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豪华车降,国产车涨,对二线合资品牌造成了很大的挤压。二线合资品牌大多“负重前行”,有的已经开始边缘化甚至被淘汰,有的因为还有明星模式而试图突围。
几年前,斯柯达以其主打车型明锐迅速为国人所知。曾几何时,它也在中国市场上对大众起到了有力的补充。特别是2018年,斯柯达在中国的销量达到创纪录的34.1万辆,其中明锐无疑贡献了最大的销售份额,交付量为10.5673万辆,明锐也是唯一一款销量超过10万辆的斯柯达车型。
但是接下来的两年,明锐开始随着大环境走下坡路。上汽大众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明勇在接受BC专访时承认:“明锐一直是斯柯达的主力车型。后来随着斯柯达产品线布局的更大覆盖,就失去了这个重心。”
2020年,斯柯达车型将多达10款,但年销量将不足20万。曾经扛起大旗的明锐,甚至跌入了每月2000的销售阵营。在贾明勇看来,明锐只有在月销量过万的情况下回归阵营,才能成为品牌的主力,才能让品牌更有特色。
3月9日,上汽大众斯柯达在上海推出新一代
明锐(参数|图片)PRO,这款车还肩负着引领斯柯达品牌翻身的历史使命。贾明勇告诉记者:“要实现占斯柯达40%的目标,明锐PRO的月销量基本需要超过1万。对于现在的车型我们不设太高,但是两款车的月销量加起来应该在1-2万台。”
说到斯柯达,市场上总会有标签印象,被认为是“大众的廉价版”,比如一汽大众的独立
捷达(参数|图片)品牌,更准确的说是定位为低端品牌,是自主品牌的份额。
但在一次专访中,贾明宏说:“捷达品牌成立的时候,有人问我们要不要做低端品牌,比如桑塔纳品牌。当时,我们拒绝了,因为我们认为它不符合我们整个R&D的制造和营销体系。”
贾明勇认为,斯柯达和大众品牌的定位不是简单的高或低,因为品牌溢价不同,斯柯达可能比大众便宜。但不同的品牌溢价并不代表产品质量不同,这是斯柯达应该坚持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明锐PRO围绕“德”、“数”、“精车”三大核心词,在海外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局部升级和改进。
明锐新款PRO车基于MQB-EVO平台,与第八代高尔夫同平台(参数|图片)。外观上比海外版尺寸大,整体更具运动感和色调,更符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
为了凸显品质,在主动和被动安全方面,明锐PRO拥有80%以上的超高强度钢板和19块热成型钢板,同时达到L2以上的驾驶辅助水平。此外,明锐PRO也是同级别车型中第一款采用电子齿轮的车型,体现了数字化和未来感。
据报道,明锐PRO也是同级别中唯一一款360度整车形象的。四个摄像头,七个视角重叠,实现360度的整车图像。这些设备只能在装备较高的型号上使用,可以为用户的日常使用带来更多的保护。
在其他配置上,新明锐PRO还具备ACC自适应巡航系统、HUD平视显示系统、两厢电动尾门、360全景图像、3D流动LED大灯、座椅通风、30色环境光等配置。
长期以来,合资模式一直被批评为性价比低。在同样的价格下,它已经能够享受到高于天空的配置,但是在
合资车型上却略显不足。而在紧凑型轿车市场,明锐PRO很显然已经在性价比上大幅加码,这对于对价格相对敏感的紧凑级市场消费人群来说,无疑是个较大的诱惑。事实上,当下的汽车市场,由于电动化和智能化这些新物种的出现,对于一些有着长久积淀的品牌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消费者在选车时,不再“唯品牌化”,这对于新物种和新品牌是一次崛起的机会,而对于传统汽车,则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不同的跑道。就像机械表和电子表,不是完全同一个物种。平时出去打球的时候,我戴电子表,商务场合戴机械表。现在电子表有很多信息联动功能,所以有些商务场合我又会选择电子表,如果回到五年前,我不会戴电子表。这五年发生了什么?就是商务手机和电子表之间的连通带给我很多新的需求。”贾鸣镝在接受BC专访时,认为传统汽车必须跨出自己的传统赛道,去满足客户新的需求。
既要坚持机械、精密的传统优势,又要适应新的赛道,让喜欢机械的用户体验到新的东西。这或许也是斯柯达等一众老牌传统汽车品牌所面临的挑战。
而在这次首发的明锐PRO身上,开始着力体现德系机械品质与智能科技的融合。重塑主力车型,实现逆势突围,的确需要拿出对市场的诚意。
在贾鸣镝看来,“如果明锐不能顶住,那柯米克(参数|图片)和柯迪亚克就没有品牌价值,斯柯达其它产品就都没有品牌溢价可享受。”
明锐PRO,已经成为斯柯达输不起的一仗。
文/巫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