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亮出肌肉”,自有品牌亮剑刺穿日本混动局|中国汽车报
2021年初,“混合动力”成为汽车行业的关键词之一。从比亚迪申请披露混合动力相关专利,到长城直播世界首例拆卸柠檬混合动力DHT,再到吉利和沃尔沃联合成立新公司开发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刚过完农历新年,各大自主品牌一致对外表示:要努力混。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以下简称“技术路线图2.0”)发布以来,自主品牌纷纷进入混合动力市场,使得日本人主导的混合动力市场的未来变得扑朔迷离。
日本混合动力市场是王道
据最新统计,2020年,国内混合动力汽车销量总计约41.4万辆,同比增长40%。混动市场前十的车型几乎都被丰田和本田接手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丰田
去年雷凌(参数|图)和卡罗拉(参数|图)累计销量分别达到49700辆和4.86辆(参数|图),在国内混合动力市场排名第一。本田
CR-V(参数|图片)和郝颖也表现不错,销量分别为3.19万辆和2.49万辆。相比“双天”,国内混动市场几乎没有自主品牌。
丰田历史悠久,技术扎实,拥有数千万辆混合动力汽车,堪称世界混合动力领域的霸主。自1997年普锐斯(parameter | picture)正式推出以来,丰田只用了20多年就在混合动力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其混合动力汽车的全球销量超过1600万辆。截至去年9月,丰田在国内市场的混合动力汽车累计销量也超过了100万辆。
后来布局的本田也来势汹汹,隐隐有超越丰田的趋势。本田表示,配备SPORT HYBRID高效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的车型的终端销量将在2020年达到20.15万辆,创下多年来混合动力车型的终端销量纪录。此外,数据显示,去年本田混动车型的月销量几次超过丰田,说明其已经迅速抢占了国内混动市场。
“两轮驱动”自主混合动力开发
与“双天”相比,自主品牌的混合发展略逊一筹。随着国家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以传统燃油车为主的各大汽车公司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节能减排压力。传统汽车公司直接从燃油车跃升为纯电动车是不现实的。此外,新版本的“双点”政策推动了低油耗乘用车的重量,布局混合动力技术已成为必然趋势。正如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炳刚所说:“碳排放和油耗标准将推动混合动力的发展,国家政策实际上正在迫使企业进行技术进步,发展混合动力。”
除了政策导向,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恒认为,市场需求也起到了助推作用。安庆恒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说:“在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混合动力汽车在目前市场上的需求比较大。”与燃油汽车相比,混合动力汽车的节油效果显著。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混合动力汽车避免了里程焦虑。再加上丰田多年来在国内混动市场的努力,很多消费者购买混动汽车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有政策引导,有市场需求,自主品牌自然不想放弃混的大蛋糕。吉利、长城、比亚迪等自主品牌作为后起之秀,最近纷纷展示自己的混合动力技术,迎头赶上,试图打破日本人在国内混合动力市场称王的局面。吉利宣布与戴姆勒和沃尔沃合作,重点研发新一代内燃机和双电机混合动力车
三套动力总成,布局混动车型。比亚迪也在今年年初发布了全新DM-i超级混动技术,主打超低油耗卖点。最近,比亚迪申请公开混动专利、长城汽车则举办混动系统拆解直播,展示了自己在混动技术上的强劲实力。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这种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其他车企入局混动市场,让更多人共同去做混动产品,推动混动规模化的提升,将产业链做大做强,降低成本,提高混动市场规模。
“合纵连横”或成出路
此前,由于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扶持,部分已经启动混动技术研发的车企暂停了相关研发项目,开始大举布局新能源汽车。近年来,自主品牌大多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弯道超车”的大好机会,在纯电、插电混动等方面投入巨大精力,而入局混动汽车领域的车企则寥寥无几。这难免给如今自主品牌混动发展带来诸多难题。
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看来,自主品牌若想发展混动技术,有多条道路可选。首先,有能力、有基础的企业可以选择自主研发,但这意味着必须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与精力。正如王秉刚所言:“车企必须足够重视,加大投入,只要功夫下到了,混动技术肯定没问题。”其次,和专业的科技公司合作。吉利选择与科力远合作,联合开发CHS混合动力平台。然而,科力远CHS佛山工厂从2018年正式投产,到2020年9月便陷入停产危机,足见混合动力系统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最后,车企间的合作同样是发展混动技术的方式之一,而且这一方式已然可以在一些车企身上瞥见踪迹。如丰田旗下子公司BluE Nexus同广汽达成技术转让协议,以及吉利与戴姆勒合作制造用于混动车型的下一代内燃机。
目前看来,车企间的合纵连横似乎是自主品牌在混动领域一条不错的出路。混动技术并非一时半会就能攻克,即便攻克了,车企还面临要和丰田这个“混动霸主”争天下的局面。自主研发费时、费力、费钱,难度也很大。在混动市场发展初期,有技术的车企利用自身技术与其他车企形成联合,不仅可以壮大产业链,一起将混动市场的蛋糕做大,这种合作还不失为一条抱团降成本的共赢之道。
然而,在崔东树等专家看来,车企间的合作难免牵扯到资本问题,需要谨慎行事。即便是技术上达成合作,如果成本降不下来,未掌握混动技术的车企出于风险考虑,必定不会在市场体量不够大的时候,就选择入局混动。此外,企业对于这种技术阵营的站队同样会有顾虑。对于未掌握混动技术的一方而言,头顶上始终悬着一把“技术属于别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国内混动市场在近几年会出现一个爆发式的增长。”付于武表示。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召唤下,发展混动势不可挡。车企之间的合纵连横会否成为混动市场发展的出路,仍需拭目以待。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