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易车正式宣布一则大新闻——,开启首个新车发布会。
“很多互联网厂商都在造车,易车从不落后.历史上最亲密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成型。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易车终于做到了完美。”
易车也需要造车?
过去,汽车行业迎来了许多重量级的跨境汽车制造企业,其中包括苹果、小米、百度和富士康.都是各自行业的领导者。但当汽车智能化浪潮袭来时,他们都瞄准了制造汽车这个诱人的蛋糕。
虽然易车官宣布造车的消息相当突然,却激起了想象的涟漪。
易车作为一家有20年历史的汽车互联网公司,在汽车信息、导购、数字营销等领域足够专业。其丰富的实践和可观的积累使其成为广大用户购车时不可忽视的平台,也成为汽车厂商和汽车经销商在行业内的重要合作伙伴。
如今,互联网巨头正在跨境制造汽车。易车的进入会带来怎样的风波?
为什么要造汽车?
对于跨境玩家来说,进入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的原因至关重要。简易汽车和汽车制造领域有一些起源。
2000年6月,年仅26岁的李斌创办了易车;2010年11月,E-Car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汽车互联网公司。这也为继李斌之后的新汽车制造企业威来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过去的20年里,易车在行业中扮演了一个更加“连接器”的角色。5年前,易车提出了自己的愿景——“连接500万汽车从业者和2.75亿车主”。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和AI技术不断落地。易车除了在汽车流通领域原有的成绩外,还需要探索新的玩法,寻求新的业务突破和增长。
巧了,智能车时代的到来,吹起了一扇绝佳的窗户,也给了易车这样的车联网公司进入市场的机会。
早在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它表明,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新车总销量的20%左右(相比之下,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仅占总销量的5%);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优质品牌将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华西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呈现“电动加速、智能开放”的双重特征,万亿美元市场开放,传统汽车企业积极转型,新汽车厂商和科技互联网企业(华为、百度、DJI等)加速进入。),这将促进行业的繁荣和发展。
事实上,经过这几年的新造车运动的潮起潮落,留在赛道上的球员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如今,特斯拉、威来等先锋找到了光明的未来,大众、丰田等传统燃油车霸主及时醒悟,加大电气化。国内自主车企也纷纷发布了自己的高端新能源品牌。
越来越多的跨界玩家切入造车领域,使得赛道拥挤不堪。同时也证明了行业玩家对这条赛道的前景是乐观的。过去的经验表明,充分竞争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必然有人掉队,有人乘机实现“弯道超车”。在智能车结束之前,没有人能保证他们会笑到最后。
作为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起步到发展全过程的易车,在这条路上会与同行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值得期待。
大数据授权,易车更了解用户
大多数r
2020年底,当苹果造车的消息开始发酵时,有一种观点认为,Apple Car的出现将把汽车数字化从“小打小闹”的时代提升到颠覆性的水平,业界也将看到真正意义上的“全数字化汽车”。
ollLoading" width="670" height = "502.5" src="http://dfzximg01.dftoutiao.com/news/20210401/20210401204441_7d69be1a6ba95ce1835106a2af9ff1b1_5.jpeg">而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度让线下渠道陷入长久的停摆,也让汽车从业者们认识到加强数字化建设、进行产业升级等工作迫在眉睫。
不难看出,无论是未来的汽车产品还是整个汽车行业,“数字化”的能力都将成为变革重心。美国咨询公司IBM发布的《汽车行业加速数字化重塑》报告认为,技术进步和消费者期望将是未来十年持续推动汽车产业变革的两大引擎。
其中,云计算、人工智能、5G、大数据中心、工业物联网等颠覆性、呈指数级发展的数字技术,将为汽车产业的数字化重塑注入强大的动能。而随着汽车变得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乘车者花在驾驶方面的时间越来越少,其关注点正在从驾驶汽车和汽车品牌,开始转向车内的数字体验,诸如“互联”、“个性化”、“无缝” 等。
“他们更希望汽车是一个有趣的、个性化的智能设备,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枯燥的出行工具。”上述IBM报告指出。而这也是易车变革发力的方向。
以汽车数字化营销为例,易车很早就洞察出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的用户需求。在这一背景下,为了实现更高效的营销,易车不断夯实用户数据体系、智能推等AI能力,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创新,建立了全新的用户数据体系。
在这个全新的体系中,易车将用户、车型、内容等不同维度的数据融会贯通,全面分析用户的不同属性并为其打上相应的标签,可为汽车厂商、汽车经销商提供海量且精准的数据向导。
此外,易车在大数据基础上,深度融合用户特征、环境特征、内容特征,构建起包含排序、召回、分发、实时计算在内完备的内容智能分发、推荐策略,以“千人千面”激发、满足用户兴趣的同时,也为汽车厂商、汽车经销商提供了更全面认知用户的契机。
或许可以提前畅想一下,未来易车造出来的车,也将和这套用户数据体系秉持着高度相近的气质——
驾驶智能化方面,基于易车对汽车市场长年累月的深入观察与调研,以及对核心用户需求变化趋势的跟踪与拆解,智能汽车如今遇到的“不智能”问题将被对号入座、迎刃而解。
服务定制化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开始上车,易车基于对C端消费者及B端企业的长期深刻理解,也将有能力针对不同细分群体用户给出定制化的服务需求。
用车透明化和便利性方面,易车也将延续优势,跟进用户买车用车的全环节,从看车、选车、买车到用车无缝式衔接,为用户提供与汽车生活相关的全程关怀。
易车入局,「新物种」诞生
聊完易车造车的“天时”与“地利”,还得看看“人和”。
细数目前新造车领域的四家明星公司——特斯拉、蔚来、理想和小鹏,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它们的掌门人此前均在互联网公司有所作为。
特斯拉CEO马斯克在造车之前,创办了互联网支付公司PayPal;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创办了汽车互联网公司易车;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先后创立泡泡网和汽车之家;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创办了UC优视公司,后有担任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阿里游戏董事长、土豆总裁。
而这四家企业在过去的2020年,均通过稳定增长的产销量进一步在行业站稳脚跟。并且在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登陆美股后,四家的股价也节节攀升,市值不断创下新高纪录,引得资本市场持续狂欢。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互联网老兵在造车领域取得了初步成就,这也给易车造车带来宽阔的价值想象空间。
在2020年之前,因为经历了个别企业“骗补”、倒闭等事件,“互联网汽车”某种程度上还带着不靠谱的贬义标签。但2020年之后,“互联网汽车”正在被重新定义。
摩根士丹利曾在一份自动驾驶产业报告中提到,传统的汽车生产中,硬件就占据了整车价值的90%,软件仅占据10%。但是,未来的整车价值中,软件所占的比例将会提高到40%,硬件所占的比例则将下降到40%,至于剩余的20%将由内容决定。
当“软件定义汽车”成为新的行业共识,用户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而过去的20年间,易车服务了亿万的看车、买车、用车用户,也积累了足够的辨识度和认可度,其入局造车对于用户来说,天然降低了认知门槛。
更重要的是,易车常年深耕汽车行业,从上游供应商到主机厂再到经销商及售后,其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拥有整合资源及促成合作的潜力。一旦易车下场“造车”,昔日的合作伙伴也有几率组成造车同盟,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长,形成互补。这一点,从目前科技互联网企业牵手传统主机厂及供应链其它合作伙伴就可窥见端倪。
而就在今天,4月1日19:30,易车将举办一场史无前例的「新车发布会」,带用户领略超凡科技,共同探索新物种。届时,易车App将独家全程直播,一起来看最意想不到的跨界造车,究竟有何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