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记者杰民。4月27日,为期10天的2021上海国际汽车展即将结束。本次展览的主题是“拥抱变化”。约有1000家企业参加了展览,近50辆乘用车首次亮相世界。在新能源发展的趋势下,传统汽车公司正在向新能源领域转型,制造汽车的新力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汽车、信息与通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车展新能源主题的重要焦点。
近日,由上海人工智能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区联合主办的“未来来了,AI助力新能源汽车”主题沙龙在上海举行。搭建了行业内专家和企业代表讨论分析政策、技术趋势、产业发展、创新应用等的互动平台。并借“AI”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来谈行业的未来。
上海车展新旧力量同场竞技,专家解读新政策释放信号
圆桌论坛上,主持人上海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长周晨与多位专家座谈,围绕“ai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这一主题,就政策解读、技术趋势、产业发展、创新应用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上海市高级通信与数据科学研究院院长许表示,去年年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比2020年降低20%。新政策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提前明确了2021年和2022年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的下降幅度。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质发展,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
过程智能上海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何密切关注碳峰值和碳中性话题,强调在今年的全国会议上,有人提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应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性。他说,一方面对于现在的燃油车标准更严格,消耗成本更大;另一方面,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车辆,刚性要求逐渐消除。新能源汽车优势明显,所以是大势所趋。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所智能网络部主任张西认为,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全国,并拥有大规模的数据库。人工智能是上海作为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产业,在人才聚集方面具有突出优势。通过人工智能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规律性的结果,并赋予新能源汽车的设计者、R&D当事人和制造商权力,从而加快新能源汽车与AI的深度融合和发展。
当新技术“粉碎”新能源汽车时,专家们聚集在一起谈论“智能、网络化和电气化一体化”
汽车行业如何与科技创新力量深度融合,如何迎接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新变化。对此,许表示,5G和AI技术在汽车本身起着关键作用;5G作为关键技术,支持直接通信,面向组网,可以实现丰富的车联网应用场景;车辆联网技术可以减少对车辆传感器的依赖。龙仁认为网络、智能和电气化是相辅相成的;电气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已升级为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
以《中外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能力对比分析》为主题,张西指出了方向明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困难和痛点的思考。他指出,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仍然比不上标准燃油汽车,固态锂电池有望解决这个痛点。“十四五”期间,基础充电设施建设将有助于实现合理的车桩比。低温启动困难和容量降低、低温电池启动困难和容量降低是限制新能源汽车在高纬度地区推广的关键问题之一,可以通过新电池和BMS解决。
电动汽车的发展迎来了电池回收的高峰,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回收机制迫在眉睫。我国主流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和效率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当。在电机和电力电子组装方面,国产电机的速度和控制器的功率密度还有待提高,现在电力电子的集成度不高。智能集成纯电动底盘是未来的趋势,加上相应的智能预测和热管理技术,安全性和驱动系统的集成度可以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