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和新能源汽车是新时代的两股“不可抗拒”的力量。
2020年初,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个国家部委联合发文《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这样一个“重”的联合,为智能汽车在中国的未来发展做出了更清晰的规划。
根据《战略》,到2025年,我国标准智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产品监管、网络安全体系基本成型,可以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车规模化生产,实现特定环境下高自动驾驶智能车的市场应用。
近日,小米正式宣布进军智能电动车行业。雷军在新产品发布会上说,“我决定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一生中最后一次冒险。我愿意屏蔽我所有的成就和名声!”“100亿美元的10年投资计划”用来表达小米造车的决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电气化、网络化、智能化已经成为造车的趋势。在此之前,互联网巨头已经投资了智能电动车行业。阿里与SAIC和浦东政府合作成立智基,百度和吉利合作成立杜畿,腾讯与恒大联手.
这让更多人看到了新能源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大有可为”。
而且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很强劲。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1-2月,我国生产汽车385.5万辆,增长89.9%,其中新能源汽车31.7万辆,增长395.3%;新能源汽车产量两年平均增长30%以上。
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11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指出,到2025年和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分别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0%和40%。这无疑是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定心丸”,意味着国家政策将促进整个新能源汽车的持续稳定发展。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和接受度也在逐渐提高。经过几轮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优胜劣汰,威来、小鹏、理想汽车等新的造车力量相继上市。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增长,新能源汽车的停车场、充电桩、电站、动力电池等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动力不足的时候,“充电”和“换动力”各有优势。
以特斯拉为代表,主张“充电”。根据特斯拉官方声明,V3超级充电桩已经能够在15分钟内补充250公里;然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充电桩普及不足的问题。以威来为代表的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倡导“变电”。据威来公开信息,去年完成了“BaaS”车电分离业务模式。威来创始人李斌曾公开表示:“威来的电力交换系统加快了燃油车用户向纯电车用户的转化,选择BaaS购车方案的人群比例大幅上升。”
如果不能保证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持续“续航”,将成为制约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将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讨论的热点话题。
新能源和智能汽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科技飞速发展,技术不断迭代的背景下,发展潜力最大的新生力量在哪里?新能源和汽车智能的发展需要哪些突破性技术?
为了探索这个答案,5月21日,新能源智能汽车创新峰会将在湖州长兴召开。本次峰会由中共浙江省委人才办、中共湖州市委,
这次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的超级盛会,将以“汇聚潜力、带动创新、助力汽车产业新未来”为主题,同时汇聚国内重点乃至全球优质科技企业和优势产业资源。届时,全国科技从业人员将齐聚湖州长兴,30多位行业领军人物、青年科学家和企业代表将共同探讨中国新能源智能车领域科技应用和业务发展的未来。
此外,CB Insights中国还将发布新能源智能车行业定制研究报告和新能源智能车创新企业名单,通过分解中国新能源智能车行业产业链,寻找各关键环节的代表公司,共同关注他们的成长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