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上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车?也许欧拉展台上的猫会是你想到的众多模特之一。这款朋克猫和闪电猫的新概念车让人觉得眼熟,尤其是朋克猫,明显是在向流行的甲壳虫致敬,又忍不住带出原创设计的话题。有人说是裸抄,有人说细节不一样。这是不同意见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为什么感觉这次骂的人少了?
所谓的用户思维
想想当年最有针对性的Landwind和Zotye。简直是赤裸裸,连媒体都忍不住直白攻击,光是嘲讽也不解恨。但这一次欧拉的朋克猫似乎没引来那么多骂声,也有人觉得搬回老款是个好主意,尤其是现在根本买不到这么经典的设计。
首先,与之前完全抄袭甚至零件可以通用的车型相比,朋克猫并没有被复制到极致。如果带一只甲壳虫,欧拉朋克猫的体型和很多细节都不一样,这就使得它的相似度相对较低。然而,当你看着它的时候,你仍然会立即想到甲壳虫。它最容易辨认的特征和设计依然存在,人的困惑依然从根本上存在。
也就是说,朋克猫的目标已经从单一的模型扩展到了模型给人的整体感觉,可以让你很快得到它标志性的设计元素,但并不完全一样。换句话说,抄袭更高级,不仅迎合了更多人的审美,也抬高了人们道德批判的底线。毕竟这真的不是原来的甲虫,甚至很多人都不熟悉已经停产的数量较低的甲虫。
所以朋克猫出现后,一个现象就是普通消费者没有任何感觉,甚至觉得设计出众,造型新颖,还结合了复古和现代的设计。但对车略知一二的人和业内眼光独到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端倪,对同一款车的看法圈内圈外差别很大。
长城始终倡导从用户和消费者的角度与用户一起创造产品。他们以消费者对个性和跨国的追求为目标,也发现了女性用户的潜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客户端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朋克猫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正确的。其实这也是集团高层推进项目的主要原因。
看看上海车展上的欧拉展台。不仅整体颜色粉嫩,还有猫爪式展板和口红形装饰。礼仪姐妹都打扮好了。现场还有美甲和化妆项目。如果没有车,就像一个动漫摊位,一个消费摊位,一个美容摊位。效果也不错。很多年轻人,尤其是不太懂车的女生,都来打卡拍照了。对了,他们心里还记得这些叫猫的车,以后可能会去下单,这是非常成功的营销方案和用户思维。
但是,只要用户喜欢,怎么做呢?那么这个要求似乎有点低。短期内可以吸引眼球,但长期来看真的有利于品牌的发展和形象吗?另外,这样的车外观自然不是任何设计师的锅。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职业有一定的追求。关键是设计师身上有各种领导。领导们否定设计师和工程师的思维,想要所谓的用户思维。领导说了算。
用户思维本身是正确的,但不仅仅是用户思维吗?
“理解万岁”
另外,从汽车公司的角度来看,设计不能脱离市场和销量来独立看待。毕竟车最终是要卖的,车企最终是要赚钱的。设计好看卖不出去真的没有意义。所以车企自然希望一辆车能符合大众审美,直接采取成熟经典的设计,比再开发方便安全多了。
虽然我们不应该要求汽车公司抛开市场,只看设计,但真正有理想和追求的人不会费心去做。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汽车行业,加上长城在哈佛、WEY、欧拉这几年取得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粉丝,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此表示了‘理解’,觉得要对汽车企业更加宽容,谁创业谁不先向别人学习发展。
虽然这个设计公差理论还是有很多支持者的,但说到底也只是一种理解,不可能一直理解到那么久。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汽车工业已经不是过去的样子了,不仅仅是在新能源方面
和智能化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传统行业的各个环节也都不那么明显落后,需要用一些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事实也证明我们其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反观陆风众泰之流后来的结果,从长远来看,高下立见。就像有些声音说,目前老百姓的审美就是这种水平,想要卖得好自然要迎合这种审美;有的说,自主品牌面对合资品牌仍然无法抗衡,先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还有的说,专利都过期那么久了也没有法律效益。车云菌想说,其实不必开脱了,审美有问题尽可能帮忙提高审美,而不是继续深化现状;自主品牌的实力也没有那么不堪,不要这么没有自信,看看同集团卖得最好的神车;专利上的规定只是法律层面的最低准则,有点儿格局的人都不会只沿着及格线的边缘走。理解归理解,不要忘了后面更重要的改变。
其实,这个话题在近几年已经被越来越少地被提起,"山寨"和"抄袭"这些词已经逐渐听不见了,原因自然还是国产品牌在更多地积极正向发展,我们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原创设计。尤其是在电动车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少了更多机械结构的限制,汽车设计其实迎来了一个极大的自由,按理说车企会有极大的发挥空间,其实完全不至于把曾经的设计搬过来。即使是抱着致敬经典的想法,也有无数的正面典型摆在那里。
现在,好容易摘掉的帽子,我们当然不希望又被重新戴起来,这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这几辆车,在上海车展这么大的声势之下,在国际上看可不是某一个品牌,代表的则都是中国品牌、中国制造。
当然,这个种原因是综合的,肯定也不是车企一方面的锅,市场的大环境、消费者的购买选择、汽车的文化沉淀,都有需要提高和升华的地方,我们仍然希望看到的是继续延续行业正向健康的成长,而不是劣币驱逐良币,别走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