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8日举行的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首钢在会上表示:“十四五”是中国汽车工业利用势头加快发展的重要窗口时期,下一步是围绕碳峰值和碳中性目标,研究制定汽车工业低碳发展技术路线服务,“有序放开代工生产”。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联网汽车势头良好
郭首钢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积极成果,发展势头良好。首先,产品性能显著提升。据统计,2020年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航里程接近400公里,比2016年高出80%以上;平均耗电量降至12.5千瓦时/100公里,比2016年下降20%以上。第二,配套环境日益改善。截至今年4月,全国已建成65000个充电站、644个电站、187万个各类充电桩,建成覆盖176个城市、5万多公里的“十纵十横两环”高速公路快速充电网。第三,市场接受度越来越高。今年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6.7万辆和95万辆,均同比增长2.2倍。市场渗透率达到8.7%(5月份渗透率达到10.2%),增长势头强劲。第四,一体化趋势增强。新能源汽车是储存和消费可再生能源的载体,是绿色能源、智能电网、未来出行和移动通信连接的关键节点,是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加快推广应用,与能源、交通等领域融合,有助于构建协同高效的“双碳”目标实施体系,推动全面绿色经济社会转型。
他指出,中国智能网络化汽车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政策环境日益完善。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智能网络化汽车产业的发展,先后发布了顶层设计、创新驱动、标准规范、测试应用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建立了多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和跨专业、跨行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支持上海、北京、重庆等地建设试验示范区,积极加快通信、道路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智能网络化汽车产业已经初见成效。相当比例的新车型配备了L2级自动驾驶系统,L3级车型也在特定场景中得到应用。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智能联网汽车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关键技术创新、标准法规完善、政策环境优化、商业模式探索等,需要下大力气解决。
他指出,中国品牌汽车的性能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合资品牌相比,品牌溢价和盈利能力仍有较大差距,近年来市场份额也有所下降。希望今后我们能抓住电气化、网络化、智能化变革的机遇,加大创新投入,加快转型步伐,加强覆盖R&D全生命周期、制造和售后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可靠性。
加快推进充换电、加氢、开放代工
“如何在疫情时代优化产业布局,如何更好地保持供应链的畅通,成为全行业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郭首钢说,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二,加快转型升级。确定电气化和网络化智能发展方向,注重融合创新,打造新生态,加快充电、换电、加氢,推进能源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公共区域综合电气化,推进智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网络化车辆节能发展试点,完善新能源汽车用电政策措施,深化智能网络化车辆教学示范,加快产业化进程。
第三,努力向上推动品牌。支持汽车协会实施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充分发挥首席品牌官联席会议机制,讲述中国汽车品牌新故事,展示中国。中国汽车品牌的新成就,创造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培育。
第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围绕碳峰化和碳中和目标,研究制定汽车产业低碳发展技术路线服务,深化汽车生产领域分销套装改革,有序发布代工生产,加强产品安全监管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严格执行专项公示制度,促进产业集中度提高,遏制盲目投资和投资建设,深化开放合作,牢固树立全球发展理念,共同维护汽车供应链稳定畅通。
正文/广州日报记者邓丽
图/广州日报记者邓丽
广州日报新华城编辑:钟大文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