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中,真正的爱情是棋逢对手的喜悦。
爱情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全部,它是重要而非必要的,它并不是生命的全部,人生依然要靠自己奋斗。
近期,日本女星佐佐木希被丈夫渡部建出轨的新闻甚嚣尘上,舆论一度哗然。
日本媒体还曝出渡部建出轨细节,称其出轨的部分原因是对佐佐木希息影后在家做家庭主妇,却完全不擅长家务颇有怨言。

曾经,一部《天使之恋》让佐佐木希成为多少男性们的梦中天使,她却要在被出轨后含泪向公众道歉并只能选择原谅出轨的丈夫。
不过在道歉声明里,佐佐木希提到了复出的可能,说之后会继续自己的演艺事业,这一举动说明可能佐佐木希已经意识到,想要活得漂亮还是得靠自己。
当初靠着情浓时的“我养你”,成为了一名家庭主妇,衣食住行靠着丈夫的收入而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或许她可能是考虑到今后的生活问题,因而才无法做到潇洒转身吧。
是不是佐佐木希这样的事件只算是个案?
那我们应该是忘记了更早之前上过热搜的“分手后被起诉还86万彩礼”的新闻。
徐女士作为当事人被起诉,前男友就为了要回交往期间的钱,其中包括恋爱期间男方提出让徐女士不用工作可以养着她,为她买了一辆宝马车的费用。
尽管后续跟进报道,男女方各执一词,但有一条高赞评论值得思考,该评论认为事件中“我养你”的情话实则“诛心”。

为什么一句“我养你”会被定义为“诛心之论”呢?
其实这是由于女性对一段感情的理解定义和将自己摆放的地位导致的。
女性和男性在感情里对“我养你”这句话的看待角度与看重程度完全不同,而大多数女性就是很容易把“这句话”看得太重、摆放位置过高的一方。
主要会有以下两种心理表现:
01
将表达爱意的情话内化为托付心态
很多时候,男性对方口中的“我养你”这句话,开始说出来只是为表达“我爱你”。
只要从这句话里接收到了爱,这就已经完成了它作为情话的使命。
但女性思维更具有发散性,即“想太多”,很多女性就容易延伸这句“情话”的含义,甚至把它当作一个必须完成的“诺言”。
没有自我独立的价值认知体系的女性,很容易陷入到一种相当消极的“托付心态”当中。
这种心态俨然将自己看成依赖于对方的附属物,忽视了自我发展,把自己看成是静态的物品来做一场交易。
《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在一开始就这样信奉着“我养你”的诺言,以期待对方付出金钱来买她的一切。

到最后,婚姻成了“理想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可怕”的梦魇。
最终对方那句“我养你”还是变成了“是我养你的”的惨淡收场,罗子君逃不过,佐佐木希也躲不过,像徐女士一样的女性更躲不掉。
面对婚姻,男性的谨慎,和女性面对感情是一样的。
从恋爱到结婚,需要足够的经济基础来面对婚后巨大的物质生活需求,同时还要有精神契合的“盟友”而不是“蛀虫”。
亲密关系的双方,更像感情生活中的投资合作伙伴。总避免不了无意识地将对方的各种条件进行比较和计算,计算婚恋的性价比。
哪有投资人不计较回报率呢?
谁知道对方要从自己这里拿什么去抵利息呢?
茨威格在《断头王后》中有一句话:“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当双方在一起最终走进婚姻,如果一心想着明码标价“把自己交给了你”,就成为了“你的”物品,那么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对方有责任照顾自己,承担起后半生的幸福。
这样物化的思维下,可能只会静态地看待自己之后的成长空间和贬值速度,这种托付的心态无论对于男人还是女人,只会转化为沉重的压力。
在压力累积到一定临界点,再美好的爱情也变得不快乐,再神圣的婚姻也将走到尽头。
02
被控制中建立的安全感,爱也没有底气
排除那些一时“嘴炮”,非真心只想骗人入局的情况。
能说出“我养你”这句话的一方,就如“分手后起诉还86万彩礼”的前男友,不可否认,是有足够“我养你”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的,或对将来是有信心的。
而说这话的一方除了想以此表达爱意外,看似有保护弱小的怜惜之意,其实是保护欲之下的控制。
好友小静肤白貌美大长腿,但资源普通、才能并不出众,只因家里人有嫁给西班牙富商的,这让她能有结识不少家境殷实男的机会,其中还不乏有对她时常表达“我养你”的富二代。
但她基本一一婉拒了,并说不太喜欢有钱人,因为那些开豪车的有钱人,和自己毕竟不是一个阶层的人。

富二代都是人精里混过来的,阶层对等的市场价值原理在婚恋领域也同样适用。
即使富二代不在意阶层对等观念,那也是看重自己好控制。
她经常被“教育”的一句就是:“我们在一起的话想买什么都可以,给你开家店也没问题,不过就不要工作了,也别抛头露面了,照顾家里就好了。”
在别人看来衣食不愁的安逸生活才是有安全感的,在这个现实的社会,就希望从爱情中找到庇护和安全。
每个人都需要安全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然而这种安全感是需要摒弃自我,在被控制中以对方的喜好为中心、放弃追寻自我价值为代价的。
反观生命的意义,很多时候是寻找爱自己、爱对方的能力及对家庭乃至社会的意义。
美国著名情感问题专家莉尔·朗兹说:爱情最令人心动的核心内容,是人的自我价值感。
而一旦放弃了价值,爱人也变得没有了底气。
在小静看来,虽然不需要自己怎么努力就能实现“财务自由”,看似对方是在帮自己的爱的表现。
但冷爱老师有说过:有一种帮助,是她愿意被帮忙。如果她都没想过被帮忙,帮助了她,这并不是在帮她,只是为了满足自己。
赚大钱的有钱人事事精明,能为小静花钱很可能也有自己的算计,更多是想满足自己控制对方的私心。
小静如果接受了,在被控制中不可能感受到对等的快乐,所以其实没必要搭上自己。
可见,在自己没有真正的博弈能力之前,选择和你一起成长的人,才让人最有安全感。